本帖最后由 zhmdchinaren 于 2012-6-23 17:19 编辑
规模化猪场合理使用抗生素研究进展 张明第 规模化猪场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免疫保障猪群的健康,为不断增多的人口补充肉产品,同时提高生活水准。可是我国对使用抗生素法规不健全、现有的法规执行不到位、养殖场专业素养低下、学术界纸上谈兵、以及商业利益驱使下的“宾馆营销会议“夸大功效宣传,特别是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包括使用准则,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以及人畜共患疾病药物的正确对待都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笔者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如下: 1、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的相同或类似物质,它在低微浓度下对特异的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预动物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 2、抗生素的特性和在猪各阶段使用:笔者认为在规模化猪场主要研究抗生素耐药性、副作用和功效以及动物特异性疾病是规模化猪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核心问题,同时规模化猪场药物预防程序的的核心药物必须具备副作用小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才能够提供优质绿色肉产品,这样有助于规模化猪场的可持续发展。以下为多年在规模化猪场使用抗生素经验值(仅供参考): 注(+)表示不严重,(+++++)最严重、(—)表示没有 结论:可以分析发现多粘菌素类、聚醚类、磷酸化多糖类、多肽类抗生素不产生耐药性,同时无副作用,一般用于 饲料添加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但是多粘菌素类主要抗G-仅限于仔猪使用;β-内酰氨类、氨基糖苷类(限仔猪使用)、大环内脂类、硝基咪唑类由于副作用小且不产生耐药性一般是常用基础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副作用小但很容易产生耐药性一般限制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一般不易产生耐药性但副作用大限制使用;氯胺醇类抗生素副作用大很容易产生耐药性一般限用,但是许多猪场作为主要抗生素使用自食其果。抗生素的耐药性同时与细菌的抗药性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而言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球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杆菌次之,经过多年的使用发现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依然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第三,药物的耐药性同时在不断变化。经常使用就会产生耐药性,管制使用就可以避免耐药,例如磺胺类、第三代氟喹诺酮类以及氯胺醇类就必须管制,β-内酰氨类尽量限制使用。第四、纵观国内外有关用药法律法规极大地体现了耐药性和副作用这层关系,保障人类健康和畜禽福利。同时说明人用抗生素和兽用抗生素主要重合于β- 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范围。3、根据猪的形态特征学推理出规模化猪场主要病因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依据。笔者在 <兽医导刊>第三期《规模化猪场药物预防程序》一文讲抓住主病因为主,副病因为副的观点。猪的内涵型疾病就是猪瘟、口蹄疫、慢性呼吸道病和慢性肠道病以及猪“高热病”。其余为外延性疾病。有些疾病虽然还在讨论中,但是《自然辩证法》和《进化论》以及《形式逻辑学》的理论可以肯定猪的内涵型猪病是猪这种动物的特征性疾病,不管是家猪、野猪、国内国外猪会感染。猪内涵性疾病也是猪的主病因,是高产动物猪数量的调节杠杆同时是规模化猪场“养猪风险”的最重要体现。猪瘟死亡率100%,“高热病”的流行病学呈“V”变化即 2006年-2007年死亡率80%,死亡率2011年6月30日---2012年6月30日为零,2012年-2013年6月30日死亡率为20%, 2013年--2014年死亡率为40%,2015—2016 死亡率60%,2016年--2017年6月30日死亡率80%,因此高热病应该称作“猪的劫病”,这些内容是笔者参考一些兽医刊物报道和地方兽医供述。猪瘟、口蹄疫,慢性呼吸道病和慢性肠道病可以用药物和疫苗防控,但是“高热病”的防治还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 由于猪形态学特征,猪的鼻子在历史的进化中用于拱地就最容易发生喘气病,值得骄傲的是多年的经验正好符合《兽医传染病》猪喘气病就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高接触性传染病,但是由于喘气病潜伏期长,一旦发生,很难根治。主要病理变化为在肺上形成“不可修复性肉样实变”,这种实变是动态的过程即21日龄就开始病变渐增的过程往往被规模化猪场技术人员和农业养猪人员想象不到,造成滥用抗生素或防控不得力。猪的嘴长在地上觅食就容易发生慢性肠道病和寄生虫病。这些是人类必须采用生物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修补猪自身的缺陷,达到猪群健康。可以高度赞成的讲:猪瘟、口蹄疫、“高热病”没有特效药,只能用“保守疗法”去治疗。但是在规模化猪场由于运动减少,通风光照不足和猪的微观密度和宏观密度增加,猪的内涵型疾病会非常严重特别慢性呼吸道病和“高热病”体现的尤为突出。猪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和慢性肠道病以及寄生虫病(以下称“慢性消耗性疾病”)采用阶段性或连续性投药加以防(提前加药预防)控(发病猪控制)。对其他外延性细菌性疾病一般采用防(防条件)治(发病猪治疗),这需要做药敏试验或采用管制式用药。众所周知,一个猪场如果对慢性消耗性疾病的防控基础差或认识不够,这个猪场的经济效益就差的很,同时增加了养猪风险,这点通过调查83%的养猪户不明白或新进养猪户根本不清楚,而且很多教授和研究员都不清楚。因此可以推论出猪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合理预防用药是规模化猪场用药研究重点,有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规模化猪场90%的药费用于防控慢性消耗性疾病就是养猪成功了一大半。就目前而言很多养猪户急功近利,选择昂贵药想一用就好,究竟有特效药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不可修复性肉样实变”是没有特效药治愈的,因此笔者定义为“防控”是最适合不过了。笔者对泰乐菌素、替米考星、酒石酸乙酰已戊酰泰乐菌素的使用研究证明其效果是一样的,母核与衍生物的效果是没有区别的。同时笔者对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泰妙菌素及其衍生物(盐酸沃尼妙林)的使用方面证明对慢性呼吸道病的疗效差别不大。还有专家推荐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伍效果理想,但是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由于副作用作用大,引起动物生长抑制和免疫抑制在欧美禁用配伍长期使用是不提倡的。外延性疾病(统称为急性细菌性传染病)都是条件性疾病,由于来得快去得快的特点所以一般采用防(防条件)治(发病治疗)为主要措施。由此分析可以知道2004年至今使用氟苯尼考、磺胺类、第三代福奎诺酮类、阿莫西林等杀菌性抗生素在动物各生长阶段一种或两、三种互相配伍连续使用1—2周预防急性细菌性疾病和弓形体等是杀鸡取卵,浪费畜牧资源。 4、中国规模化猪场近年来用药误区。 4.1许多专家提出了很多用药方案,以上海奉贤兽医站为代表的“猪呼吸道综合症”为代表的“三鲜汤”,10%氟苯尼考400ppm+磺胺二甲1000ppm+TMP200ppm以及“牛弗洛+阿莫西林”来看都是都不符合猪病的特征性疾病的防控,但是对中国畜牧业造成的危害却是不得不研究讨论的,报刊杂志和网络上以恶传恶却是屡见不鲜。笔者看到在网络上或在报刊杂志上替米考星、爱乐新、黄芪多糖可以预防病毒性疾病宣传铺天盖地;还有在电视广告和“宾馆营销会议”上大吹特吹奥莱可(牛至油)在成年猪促进生长20%以上。牛至油与硫酸粘菌素、喹乙醇为适用于仔猪防控仔猪细菌性腹泻病的药物,使用于成年猪破坏肠道菌群平衡,限制生长. 4.2实验室没有依据的药敏试验我觉得很是可悲,选择的敏感药物一般是人用头孢拉丁、头孢氨苄等抗生素造成滥用抗生素,猪病无药可救、副猪嗜血杆菌病严重,“高热病”流行期病死率高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4.3养猪者对慢性消耗性疾病不重视提前预防,规模化猪场不懂得群防群治,当前兽医工作者仅限于治疗“点”猪,对蓬勃发展的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和防治的管理观念和认识还没有达到控制“面”猪的水平,结果是脚痛治脚,头痛医头,造成滥用抗生素的悲剧。 4.4目前笔者对北农大某教授提出的交叉、混合、继发感染很是费解,这位教授将猪病排列成两排,然后打叉,最后就是猪要毁灭,我想这是没有经验的教条主义,然后就是使用头孢曲松、头孢拉定等等;笔者在华中农大猪病猪病研讨会上碰到猪场发生“裂蹄病”问题,某位院士就提出是营养有关同时与隐形猪瘟、伪狂犬、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有关。猪作为比人类还要进化早的动物难道比人类还弱不经风吗,最后猪场技术人员误解为非滥用抗生素不可,同时还大量注射疫苗。 4.5当前我国的兽药销售与其他行业一样,在市、县、乡采用“宾馆营销会议”进行抽奖促销,这种模式可以直接宣传产品,但是没有政府部门监管,会场讲课内容不受法律保护,这样在商业利益下不得不防“兽药传销营销”,造成滥用抗生素。 结论 规模化猪场在猪的各生长阶段以猪慢性消耗性疾病为主要线索在猪易感阶段采用脉冲式或连续性给药是规模化猪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也是规模化猪场制定药物预防程序的基础,同时规模化猪场掌握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副作用对规模化猪场产仔数、母猪使用率、仔猪窝增重、成活率、整群料肉比、出栏率等经济效益指标起到标志性作用,对目前我国医改和限价政策都是有力的补充。也就是说规模化猪场药物预防程序主要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主要抗生素、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进步,这三类抗生素在养殖业中愈加重要。规模化猪场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资源对提高人类健康和建设有节约型社会起到不可或缺的建设性作用。 本篇文章由于自身水平有限,望各位读者提出批评指导。 参考文献:(略)
发表于《兽医导刊)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