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ishfirst 于 2011-7-13 11:01 编辑
让步旅游 海南海水鱼苗场战线转移
随着海南这座国际旅游岛的开发,三亚和陵水,作为海南最优越的两个海水鱼苗育苗场地接连被征,合适的育苗场地越来越少,下一步,海南海水育苗产业还能向哪里转移?
文/图 本刊撰稿人 刘庆升
胡老板在海南陵水县做了五、六年海水种苗生产,苗场所在的陵水地区可谓是海水种苗生产的重地,一般从二月起就可以培育青斑、金鲳等热带海水养殖品种,而同期,广东包括海南北部的地区都还不能进行生产,作为市场上的头批苗,利润空间可观。
但自从年初不远处的陵水海洋主题公园举行了奠基仪式后,他的心就开始悬了起来。规划建设中的陵水海洋主题公园坐落在黎安旅游度假区内,占地约为3500亩,预计2014年春节期间正式开业。其中,海洋主题公园用地2500亩,总投资约为60多亿元,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海洋主题公园。而该项目总规划更是占地约19459亩,几乎覆盖陵水县海水鱼苗生产的大部分产业用地。这就意味着,无数像胡老板一样的海南陵水县海水鱼苗场的场主们,将不得不面对苗场搬迁的命运。
而实际上,苗场由于让步旅游而被搬迁一幕,在对旅游开发起步更早的三亚早已上演。三亚和陵水,被认为是海南最优越的两个海水鱼苗育苗场地接连被征,下一步,海南海水育苗产业还能向哪里转移?
曾经的育苗重地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海水鱼苗生产基地。据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学院教授陈刚所提供数据,2009年不完全统计,海南生产斜带石斑鱼仔鱼量约2.5亿尾,一半仔鱼在海南省进行标粗及养成,另一半出口马来西亚、台湾、印尼,标粗的大规格苗约有6-7千万尾,成活率约为50%;褐点石斑鱼仔鱼量约有4千万尾,大规格苗约1多千万尾,标粗成活率约为30%。另一重要海水品种金鲳上,据海南青利水产繁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青利预计,年生产苗种约在3亿尾,供应市场包括海南、广东、广西等沿海地区,是全国金鲳种苗最大的生产基地。
海南的海水鱼苗之所以如此繁盛,其中的一个主要优势就是常年水温较高,繁殖时间长,无工业污染,水质较好。以青斑为例,在不采取加温等条件下,至少有10个月的时间,如果硬件投入完善一些,甚至可以全年进行繁育。而广东只有半年时间,亲鱼产卵迟2-3个月,结束早2个月;金鲳则从2-3月份开始就可以进行繁殖,而广东要延迟至5月份以后。
而在海南岛内,海水种苗的基地最早大多又分布于气候最适宜热带种苗繁育的三亚,其次则是与之相邻的陵水。“海南岛内,在三亚培育亲鱼产卵期很长,但如果到了海口,水温比较冷,产卵周期就会明显缩短”,作为在海南从事海水种苗生产的先驱者之一,蔡江赐如此解释了产业的分布原因。
而海南的海水鱼苗种产业的兴旺最初也是始于三亚。其中最密集的地区则要数三亚的林旺镇、红沙镇,因为其优良的气候条件,以及临近铁炉港、红沙港等天然渔港,从上世纪末开始,陆续吸引了来自台湾、福建的一批业者前来。
据业者回忆,彼时的红沙港内湾,繁育着龙胆石斑、老虎斑、青斑、猪麻斑、海利斑、白包公、三刀、红鱼、金鲳等20多个海水养殖的鱼苗品种,它填补了海南海水养殖的多个空白。据2009年统计显示,在三亚红沙港的鱼排,亲鱼数量约1万条约20万斤,约占总青斑亲鱼数量的50%;褐点石斑鱼亲鱼的数量约5000尾;龙趸亲鱼共有700多条,储备亲鱼2千多条。
难逃的被征命运
然而伴随着三亚对旅游地产的开发,沿海岸带便成为炙手可热的资源,由于旅游业是海南发展的重点,苗场被迁自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近期当笔者来到三亚时,曾经大批业者聚集的三亚林旺镇如今已经难觅苗种场,而在三亚红沙镇,笔者看到蔡江赐的基地以及周边一些零零散散的苗场尽管还有生产,“但是地方早已经被政府收回,相关的项目如果动工,则随时有可能需要迁移。”
笔者在查阅2010海南水产渔业数据时,发现三亚市的网箱养殖数量及面积一项已经皆为零。虽然这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但据同样在海南从事鱼苗生产近十年的洪宜展介绍,“渔港网箱数量已经不及繁华时期的一半,剩下的鱼排基本也不养鱼了,”由于政府一直表示要征收,“渔农们都忙着在岸边建房子等赔偿了。”
随着海南三亚苗场被征,以前的苗场不得不开始向海南另一育苗重地陵水转移集中。据介绍,在苗场最为集中的陵水新村一带,苗场面积约在2000多亩,除了几十家小型的孵化、标粗场,其中面积在200亩左右的大场约5-6家。作为该地区规模较大的基地之一的蓝海洋科技养殖基地总经理陈有铭表示,“每年基地生产海水种苗约一千多万,此外合作场的产量也还很大。”
而现在,继三亚之后,陵水苗场再次面临被征的命运,这对于整个海南的海水鱼育苗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尽管现在看来政府的规划还未明朗,但是“政府叫搬我们就只有搬,没有其它的办法。”一位当地的业者无奈的表示。
下一站乐东?
其实早在2010年,笔者和蔡江赐交流时, 当初正是被海南无法比拟的热带海水鱼繁育环境吸引而来的他就曾感慨,作为热带种苗繁育基地的海南现在已经找不到一块合适亲鱼培育的地方,“而如果没有一个保种的计划出来,将会对产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他认为,政府不够重视产业的发展,这是产业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
但无论如何,生存与发展是永远的主题。至于产业转移——很多业者选择往旅游发展相对滞后的海南西线的乐东县一带沿海转移。林雄就是这其中之一,从最早在三亚林旺镇从事海水种苗生产,到三年前在海南西线乐东建立了新的基地,今年林雄更是投入大笔资金对基地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包括池塘的改造、标苗车间的建立等。
对于海南西线乐东县一带沿海是否能接过三亚、陵水等地产业接力棒的问题?林雄表示,乐东的海水种苗业者基本都是最近几年从三亚转移过来的,目前规模较大的基地不多,产业也还未形成规模性优势,很多池塘还是在进行对虾养殖。从基础设施方面,也还有很多需要去提高之处,包括池塘、水电设施的改造,以及培育种苗的设施,“目前主要还是进行孵化幼苗,然后出售,当地很少进行标粗”。
另外,海南西线乐东县一带不具备如三亚和陵水那样的天然渔港。由于沿海一带没有良好的避风渔港,乐东沿海无法安放鱼排,这就意味着,亲鱼只有转移到池塘培育。而据蔡江赐介绍,目前在石斑类品种亲鱼中尚可在池塘中培育繁殖,但是作为另一大养殖品种的金鲳,亲鱼的培育需要在鱼排网箱内进行才能达到性成熟。
此外,据最新海南省海岸线修测数据显示,乐东海岸线仅为84.3公里,长度为全省倒数第三,资源并非富足。产业对良好资源的亟缺从当地的塘租也略见一二,“一些三五亩的高位塘塘租往往要两三万每年”。
(本文摘自《水产前沿》杂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