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7|回复: 5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9 18: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1
正常值参考范围
速率法 成人
10~40U/L
1.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肝胆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其中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可见ALT轻度上升或正常。
其他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肝脏淤血,以及骨胳肌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胰腺炎、外伤、严重烧伤、休克等。
用药与接触化学品
略(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血脂调节药)
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1
正常值参考范围
速率法 成人
10~40U/L
2.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AST的测定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ST的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心肌梗死
肝脏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等
其他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钩端螺旋体病、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用药
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时,具体与ALT类同。

3、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T
3.1
正常值参考范围
速率法 (男性:≤50U/L;女性≤30U/L)
3.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GT升高见于:
(1)肝胆疾病
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足蛇形黄疸型胆管炎、胆囊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炎患者,传染性肝炎、脂肪肝、药物中毒者,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2)胰腺疾病
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可达参考上限的5--15倍。囊纤维化(胰纤维性囊肿瘤)伴有肝并发症时
?-GT值可升高。
(3)其他疾病
脂肪肝、心肌梗死、前列腺肿瘤
(4)用药
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
?-GT升高。
4、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4.1
正常值参考范围
速率法 (男性1~12岁:<500U/L;12~15岁:<750U/L;>25岁:45~150U/L;
女性1~12岁:<500U/L;>15岁:45~150U/L)
4.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结石、胰腺头癌、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肝外阻塞。
骨骼疾病
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如佝偻病、骨软化症。
用药
HMG-CoA(羟甲戊二酰酶)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ALP升高。

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5.1
正常值参考范围
总蛋白(TP):双缩脲法
——新生儿46~70g/L;成人60~80~g/L.
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新生儿28~44g/L;成人35~55~g/L.
球蛋白:20~30g/L.
白蛋白/球蛋白(A/G):1.5~2.5/1
5.2
血清总蛋白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2.1
血清总蛋白增高:
1)
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2)
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5.2.2
血清总蛋白降低:
1)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
2) 血清水分增加: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如水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
3) 疾病:患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甲亢、慢性肾脏病变、肾病综合症、胸腹腔积液、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
5.3
白蛋白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3.1
白蛋白浓度降低:
1)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
2)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甲亢;或蛋白丢失过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慢性肾脏病变。
3)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
5.3.2
白蛋白浓度增高: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
5.4
球蛋白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4.1
球蛋白增高:
1)
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疟疾、黑热病、麻风病、血吸虫病、肝炎、亚急性心内膜炎。
2)
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
3)
骨髓瘤和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5.4.2
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
主要是合成减少,可见于:1)生理性减少:出生后至3岁。
2)免疫功能抑制: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3)低
?-球蛋白血症。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8: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韩友文 于 2011-6-29 18:46 编辑

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正常:阴性)
1.1
异常提示慢性或纤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与HBsAg感染有关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1.2
慢性HBsAg携带者,即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而HBsAg尚未转阴,或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而患者既无乙肝症状也无ALT异常,即所谓HBsAg携带者。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HBsAb)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正常:阴性)阳性见于:
2.1
乙型肝炎恢复期,或既往曾感染过HBV,现已恢复,且对HBV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2.2
接种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效果。
3、乙肝e抗原(HBeAg)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正常:阴性)阳性见于:
3.1 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为活动性。在HBV感染的早期,表示血液中含有较多的病毒颗粒,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害和血清具有高度传染性;若血清中HBeAg持续阳性,则提示乙型肝炎转为慢性,表明患者预后不良。
3.2 乙型肝炎加重之前,HBeAg即有升高,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
3.3
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的妊娠期妇女,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其感染的阳性率为70%~90%
4、乙肝e抗体(抗-HBe、HBeAb)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正常:阴性)阳性见于:
4.1
HBeAg转阴的患者,即HBV部分被清除或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4.2
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可检出抗-HBe
4.3
在HBeAg和抗-HBs隐性时,如能检出抗-HBe和抗-HBc,也能确诊为近期感染乙型肝炎。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cAb)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正常:阴性)阳性见于:
5.1
抗HBc-IgM阳性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和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提示患者血液有较强的传染性,比HBeAg敏感得多,抗HBc-IgM阳性尚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
5.2
抗HBc-IgG阳性,高滴度表示正在感染HBV,低滴度则表示既往感染过HBV,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


全称           英文缩写   参考范围   大三阳   小三阳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         +        +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HBs、HBsAb  ?/+   ?      ?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        +       ?     
乙肝病毒e抗体  抗-HBe、HBeAb  ?      ?      +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HBc、HBcAb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8: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肾功能检查
1、血清尿素氮(BUN)
1.1
正常值参考范围:速率法(成人
3.2~7.1mmol/L
婴儿、儿童
1.8~6.5 mmol/L)
1.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2.1
血清尿素氮增高: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严重的肾盂肾炎等。
泌尿道系统疾病
泌尿道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疾病使尿路梗阻等引起尿量显著减少或闭尿时,也可造成血清尿素氮检测值增高(肾后性氮质血症)。
其他
脱水、高蛋白饮食、蛋白质分解代谢增高、水肿、腹水、胆道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妊娠后期妇女、磷、砷等化学中毒等,心输出量减少或继发于失血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肾脏灌注下降均会引起BUN升高(肾前性氮质血症)
1.2.2
血清尿素氮降低: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等。
2、血肌酐(Cr)
2.1
正常值参考范围
Taffe法:男性
62~115
ol/L;女性
53~97
ol/L
苦味酸法:全血
88.4~176.8
ol/L
血清:男性53~106ol/L;女性44~97ol/L
2.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血肌酐增高常见于:肾脏疾病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硬化、多囊肾、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尤其是慢性肾炎者,Cr约高,预后越差。
其他
休克、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失血、脱水、剧烈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8: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液生化检查
1、血清总胆固醇(TC)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1
正常值参考范围 (两点终点法:3.1~5.7mmol/L;胆固醇酯/总胆固醇:成人0.60~0.75。)
1.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2.1
血清总胆固醇升高:
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
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硬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脂血症等。
其他疾病 肾病综合症、慢性慢性肾炎肾病期、类脂性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梗阻、饮酒过量、急性失血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用药
服用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甾体激素、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可影响胆固醇。
1.2.2
血清胆固醇降低:
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肝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感染和营养不良、严重的肝脏疾病、急性肝坏死、肝硬化时,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也降低。
贫血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因骨髓及红细胞合成胆固醇的功能受到影响,血清总胆固醇降低。
2、三酰甘油酯(TG)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1
正常值参考范围(一点终点法:0.56~1.70mmol/L)
2.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2.1
血清三酰甘油酯增高:
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脂血症、家族性高三酰甘油酯血症。
其他疾病
胰腺炎、肝胆疾病(脂肪肝、胆汁淤积)、阻塞性黄疸、皮质醇增多症、肥胖、糖尿病、糖原累积症、严重贫血、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都有三酰甘油酯升高的现象。
生理性
长期饥饿或食用高脂肪食品等也可造成三酰甘油酯升高;大量饮酒可使三酰甘油酯出现假性升高。
用药
应用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避孕药
2.2.2
血清三酰甘油酯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功能严重障碍等。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3.1
正常值参考范围
两点终点法:1.9~3.61mmol/L
3.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3.2.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
主要是胆固醇增高可伴有TG增高,临床表现为IIa型或IIb型高脂蛋白血症,常见于饮食中含有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低甲状腺素血症、肾病综合症、慢性肾衰竭、肝脏疾病、糖尿病、血卟啉症、神经性厌食、妊娠等。
3.2.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肠吸收不良、骨髓瘤、严重肝脏疾病、高甲状腺素血症、急性心肌梗死等。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L-ch)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1
正常值参考范围
直接遮蔽法:1.04~1.55mmol/L
4.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2.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见于:
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
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脂肪蛋白血症I型和V型。
生理性
吸烟、肥胖、严重营养不良、静脉内高营养治疗及应激反应后。
其他疾病
重症肝硬化、重症肝炎、糖尿病、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创伤、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异常、尿毒症。
5、淀粉酶(AMY)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淀粉酶增高: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血清淀粉酶升高尚可见于急性腮腺炎、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肾功能不全、肺癌、卵巢癌…等。
(2)淀粉酶降低:肝癌、肝硬化、糖尿病等。
6、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主要是TG增高,临床多表现为IV型、V型或IIb型高脂蛋白血症,常伴有糖耐量降低、血尿酸过多等,可见于胰腺炎、肥胖、未经控制的糖尿病、酒精成瘾、低甲状腺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即禁食、妊娠期妇女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9 18: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体检后,都不知道每项指标的高低意味着什么,所以这个很实用,谢谢韩老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06: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在公司,他们研发全自动生化仪,这些指标都是基本的生理生化指标。目前这样的检测国内越来普遍了,只是方法越来越多。目前全自动生化仪国内的厂家,迈瑞、优利特等都是竞争者,国外很多是使用罗氏,日立的机子。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基本上都装备有这些。
  韩老师列出的这些指标还是需要综合的来分析,单一的指标升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不过这些指标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目前免疫学的诊断发展很快,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发展也很快,但是投入巨大。一个项目几千万的投入,有可能都不一定有回报,回报周期也稍微长些,3-5年的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11-14 15:0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