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28|回复: 18

错在昨天,痛在今天,悔在明天?(转帖。原只搜错在昨天,对原文含义做了点调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8 16: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矮子 于 2011-6-28 16:26 编辑


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人这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与明天——昨天已经过去,一去不复返。昨天留给我的是刻骨铭心;今天还在继续;明天就要来临。我们还能创造出几许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吗?我们还能忘记昨天的喜怒哀乐,今日的悲欢离合,在明天展示出一个与众不同、洒脱的自我吗?   

      错在昨天......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许多的磨难,许多的挫折,如果我们真的可以把人生定义为三天,那么,我的错在昨天。昨天我错在天生的固执,错在执着的追求,错在不认输,错在将心比心。是错吗?我总是习惯把自己的错误怪罪于很多不利的客观因素,可是仔细想想,不,那都不是错。那么,什么才是错呢?,回首昨天,不曾忘记儿时的良师教诲,不曾忘记孜孜追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曾忘记畅谈心扉时感人肺腑的情怀;昨天留给我的,岂止是真诚、温馨、相惜、相知?太多的,我不敢去回想。

从来不轻言放弃,从来不轻易认输,因为倔强的性格?或许更加因为自己的字典里面没有输这个字。天生的固执,使得我会在我有把握我能赢,即使走在平行线,我也认为还会交汇,即使在大雨淋漓的午后,我也可能固执地站在充满迷惑的地方,流泪低吟......

昨天留给我太多的回忆,也留给别人很多不愉快的印记。我不会尝试着去记忆某天我所说过的一句话,也许能使人一生去伤心,能使人一生去痛苦。我不曾在意我带给别人的痛有多深,似乎那个时候的我,觉得那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于是,昨天,我做错了很多。

      痛在今天......
昨天,我答应自己要好好的思考一下,今天的路要如何走。我不想一错在错下去,可是,我不是那种低头认输的人。人对待事物的方法有太多种,可能,我做事的方法太过于偏激,别人不能接受,现在我所要改变的就是试图让别人都能够接受我。站在晚风轻浮的夜晚,决定给自己一个答案,把一切不美好的回忆都扔掉,我应该带着灿烂的微笑,不再有苦恼。

扔掉了今生的“错觉”,真的觉得心口好痛。不知当是何来的勇气扔掉了它。在这个凉爽的夜晚,我彻底的想通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是的,“我们变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后各自曲折,各自悲哀……”我可以坦然地面对这段经历了,但我却无法用同样的心静去面对今后的人生起伏。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抉择,抉择是否正确?

      悔在明天......
我不知道还该说些什么,觉得昨天错了,今天痛了,就改正吧,认输吧。其实本没有什么输赢的,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宽容的。是的,可当我终于低头认输的时候,我的朋友却悄悄的留下一句:还是在仔细考虑一下吧。

我不知道我还该做些什么才能挽回我所失去的东西,事实上,也只有当那段经历离去的时候我才可能觉得心痛。或许,我会为某段经历心痛一生。但是现在我意识到了,我不想把昨天的错,今天的帐,明天才去还清。难道真的要等到明天才会后悔吗?

人这一生不可能做不后悔的事情,我们都在矛盾和失误中长成,虽然我们还不是完全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可是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到人间的温情。不是吗?

路是自己选的,是自己走的。只要心中坦然,何必计较什么时间到达目标。为了想获得的既定结果,可否去享受充满激情和失落的过程?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19 收起 理由
yisiyi + 119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6-28 17: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因为错在天生的固执,错在执着的追求,错在不认输,错在将心比心,让自己痛了很长时间。
再后来想明白了,我不能因昨天的痛,而不能影响今天的心情和明天的美好!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7: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的感情却是一个不好捉摸的东东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8: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就要做到心中无憾,就不会有昨天和明天的不舒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00: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选“错在昨天”为题,主要源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况且,多数过错是不曾在意带给别人的痛有多深。


既然如此,何不让昨天留下错,今天和明天坚持对。


如何判断网络上的对与错,大概有观其文知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9 14: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矮子 的帖子

呵呵呵。。。。说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9 22: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矮子 的帖子

“字如其人”,或“文如其人”都只是一种揣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看过飞将军李广的故事,也对李陵的典故略知一二,在其时,敢于挑战天子的权威还不致亡身,司马迁因此发愤著述,“错在昨天,痛在今天”,但他会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0: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孟俊英 的帖子



司马迁之痛,尽在《报任安书》中,至于是否有悔,摘录几句,感受和琢磨。



“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08: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个问题——

从《赤壁》、《三国》到《关云长》,据说还有《战国》,都是一个路子,即基本上都是以毁神灭圣的文化革命激情,将人物拉下神坛,所谓还原成人不说,还要还原成当下的人,还原成有情有欲,舍义逐利的人。这样一来,他们才觉得真实,才对得起观众。我把这称之为“利时代的文艺”——古话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个用利结算一切的时代,就是一个小人价值观占主流的利时代。这几个烂片,为了张扬自己的利价值,在影片之外,还要找人、找专家分析那些被捧上神坛的人如关羽,其实没资格上神坛,掀开关云长的老底。也就是说,他们不相信世上曾经有圣贤,也不愿意世上今后有圣贤,为了清理吸金路上的文化障碍,必须彻底干净地杀灭消灭残存在人心中的那点儿希贤希圣之心,让时代彻底利益化。”

俺也百度了一点东西,来回答,或,俺自己也“揣测”一下司马迁是不是“悔在明天”吧。

我的看法是,如果我们不是非用现今世界的,已经深入人心的价值观,用自己的思想高度来揣测司马迁,认为,我没有的品德,古人也不会有(我是人,他也是人嘛)----那么,就要承认司马迁身上有读书人的硬气,痛则痛了,言何悔?是为“求仁得仁又何怨”。

司马迁如果“悔在明天”,那他就不是司马迁,是别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0: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叶赫娜兰.孤城 的帖子



司马迁为什么用传说写《赵世家》?/摘自:图门巴雅尔

版本一“赵氏孤儿”:由忠臣和奸臣双方演绎的一场的悲喜剧,一个关于复仇和士为知己者死的经典范本。始作俑者:太史公司马迁,刘向父子以讹传讹。

《史记.赵世家》(以下简称《赵世家》)的记载是这样的:屠岸贾是晋灵公(因昏庸残暴,被赵氏弑杀)的宠臣,晋景公时为司寇,主管国家政法工作。屠岸贾要作乱,追究晋灵公被弑一案,借题发挥要诛灭赵氏。当时,与赵氏交往颇深的韩厥告赵朔赶快逃走,赵朔不肯。在屠岸贾的鼓动下,诸将擅自进攻赵氏於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赵朔是赵盾之子,赵同、赵括、赵婴为同父同母兄弟,与赵盾同父异母。),并将赵氏灭族。

《赵世家》关于赵氏孤儿一事描写传神,人物对话详细而生动,故事性极强。不似史家手笔,更象一段传奇小说,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版本二“孟姬之谗”:围绕权利之争,多方参与其中的一场内讧,直接导火索是叔叔与侄儿媳妇的不伦之恋。持相同记载的有:《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
.晋世家》等。

对“下宫之难”一事,历史记载大相径庭。早些的《左传》是这样描述的:赵庄姬与赵婴有奸情(此事应在赵朔死后不久,属叔叔于侄媳妇乱伦),事情败露后被赵同、赵括兄弟逐出晋国,并死在齐国。赵庄姬因此怀恨在心,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氏说,“赵同、赵括将要作乱”。与此同时,与赵氏家族早有矛盾的栾氏、郤氏家族趁机出面为赵庄姬作证。于是,晋国诛杀了赵同、赵括,并灭其族。当时,赵武跟着赵庄姬住在晋景公宫里。

不久(根据有关记载推断,应为半年到两年时间),韩厥对晋景公谈起赵衰、赵盾的功绩,称如果他们这样的人都没有后人祭祀,谁还愿意为国家效力。于是晋景公复立赵武为赵氏后嗣,恢复了赵氏的爵位和封邑。其他典籍如《国语》、《史
.晋世家》(下称《晋世家》)的记载与此相同,整个事件脉络基本清楚。

司马迁的《史记》被称为“实录、信实”,鲁迅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壁”之一,前“四史”之首。他在《赵世家》中的一番“戏说”因为多处“硬伤”而被后世同行诟病,尤其难以理解的是,太史公也根本没有“自圆其说”,同一本著作《史记》对同一件事的记载相抵牾——戏说《赵世家》的同时却让《晋世家》延续《左传》的说法。

在这里,需要给大家补充一个“常识”。古代的著史者(无论是拿政府工资的“史官”,还是自娱自乐的草根史学家)的第一堂基本功课是对手头史料辨伪存真。自己怀疑,又不可考证的内容,要么“孤证不取”,即舍弃不用,要么“聊备一说”,即收录不同版本,由读者自己评判,其实也就是现代人常用的“存疑”。在史官的一取一舍之间,便表现出他的“史识”和“史德”,“史识”,就是证伪的功力,而“史德”指良心和职业精神,是秉笔直书,还是曲笔回护。这一规则,在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说到这里,其实有些读者应该多少明白点什么了,太史公之所以“自相矛盾”其用意是暗示后人《赵世家》“聊备一说”,《晋世家》才是真实。那好,有读者会问:所谓“聊备一说”是因为拿捏不准又无法考证才对,但明显多处与战国时代史籍(《左传》、《国语》等)相左的“赵氏孤儿”版却也堂而皇之地写进“信史”,这是为什么呢?

告诉你,因为司马迁别有深意。有人说司马迁是借程婴、公孙杵臼的故事,来剖白和印证自己的心迹。

愚以为:正解!

司马迁的心路,在《报任安书》中显露无疑。司马迁说他与李陵当初在朝中为同僚,也不是很熟,下班也不同路,推杯换盏、面酣耳热更是从未有过,但他认为李陵国家才能出众且有热血担当之人,于是在李陵兵败后,对其仗义执言,乃至遭受“男性外生殖器摘除手术”,汉武帝时李陵一案可以去问百度或维基百科。

这是奇耻大辱,司马迁说:“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颇能区分弃生就死的界限,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括而忍受屈辱呢?再说奴隶婢妾尚且懂得自杀,何况像我到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自恨我内心的志愿有所未尽,如果在屈辱中离开人世,那我的文章就不能公诸于后世罢了”。


支持司马迁“苟活”的人生理想便是完成《史记》,“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他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他自认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他千次万次地被杀戮,都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但是,最令司马迁痛苦的是他的这番苦心孤诣,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

《史记》之于司马迁,正如赵武之于程婴。都脱不了“信义”二字。程婴的“义”,是救赵武、续赵氏香火;“信”是对公孙杵臼的承诺。司马迁的“义”,是要完成“一家之言”,“信”是对同是史官的先人(司马家世代为史官)的承诺。司马迁这么写,似乎有违史家的笔法。但正是因为这些桥段,才使得《史记》不仅是史家之绝唱,也成为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赵世家》中的赵朔也好,公孙杵臼也好,包括最后的程婴,说自杀就自杀,而且振振有词,那些理由在现代人看来几乎都是“扯淡”,怎么在他们看来就比生命还重要呢?司马迁极力塑造的这种人格,我们当然不陌生,其实他们就是“侠客精神”的典型,要言之,便是“重然若,轻生死”。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先秦的侠客精神击节而歌的第一人,便是我们的太史公司马迁先生。他破天荒地为豫让、剧孟、朱家、郭解等平民游侠立传(《史记·游侠列传》),而且不惜笔墨,大书特书他们的英雄气魄,而公孙杵臼和程婴也是司马迁“侠客情结”的体现。

推崇程婴的理想人格,使得司马迁不愿舍弃甚至于着力描写塑造之;恪守秉笔直书的职业操守,使得司马迁还是在别处收录了真正的“赵氏灭门案”经过。两者相辅相成,成就了司马迁,成就了史记,也为后世留下这段感天动地的佳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11-14 14:4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