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痘 本病是由猪痘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多发生于4~6周龄乳猪及断乳仔猪,以春秋阴雨寒冷天气、猪舍潮湿、卫生差等情况下易发生,主要由猪血虱、蚊、蝇等传播,发病率高,致死率不高。 (2)临诊特征 病猪体温升高,精神和食欲不振,鼻粘膜和眼结膜潮红、肿胀、粘性分泌物。在鼻镜、眼皮、下腹、股内侧等皮肤上,发现很多红斑,在红斑中间再发生丘疹,2~3天后则转变为水泡,然后变成脓泡,其病灶表面很象脐状突出于皮肤表面,最后变成棕黄色结痂,这种有规律的病变是本病特征症状。其发病率可达30~50%以上,少数严重病猪可发生出血型或融合型痘,在口、咽喉、气管粘膜上有病灶,或发生腹泻、全身感染,败血症而死,死亡率1~3%。 防制方法: (1)搞好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工作,消灭猪血虱,杀灭蚊蝇有利预防。 (2)患部可选用1%龙胆紫溶液、5%碘甘油、5%碘酊涂抹,有些病例并要配合抗生素等抗微生物药,以及对症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