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矮子

讲理,还是讲礼?·张香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1 06: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礼怎么会跟理混起来了呢?因为两者是有关系的。《礼记》上讲,学礼,不仅要知晓礼仪的细节,关键是要明白礼仪背后的道理。明白了道理,礼才真的是礼。原来,古人是讲究天人合一的。在他们看来,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一样,都遵循一个道理在运行。这个道理,就是礼的精髓。”

这句有点接近古人所说“法阴阳而有天地,法天地而有夫妻,夫妻后有父子,父子后有君臣”了。

不过,如果这篇可引,则下篇“二、中国人讲礼不讲理。”和“四、中国人好为人师、不懂装懂。”就不可引,不能认同了。既然礼的精髓是“理”,那么,何来讲理,讲礼之分呢?如果不讲理,则根本就谈不上礼了----就如研究人,抓住衣服不放,而丝毫不涉及性格,不能算是了解这个人吧?同样,丢却礼后面的“道”,也就没有“礼”可言了。

不分黑白是非,则没有“礼”可言,即分黑白,则登高一呼就成为一己之责任,何有“好为人师”只谈?与梁启超辩论的,是章太炎,不是在家种地的我二舅。同理,孟夫子批评的“好为人师”,和后人的黑白不分,恐怕并不是一回事-----斗筲之徒,犯得着让孟夫子批评吗?比如论坛上骂人的和帮助骂人的那两位,交给孤城对付就行了,还用得着孟子出手?圣人不得恶心吐了才怪。

礼,孤城所涉及,有四层意思:

1,天为上----这层,是讲“道”的。

天,为中国文化下对“道”的形象化描述,也就是上文“这个道理,就是礼的精髓”。

2,人各守其职,各各尊其位----这层,是讲“义”的。

3,礼之用和为贵----这一层,是讲“仪”----礼仪的“仪”的----到这一层,才稍微涉及或牵扯到下面一层的“礼貌”。

4,洒扫应对进退----这一层,是讲“貌”的----礼貌的“貌”。

至于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对我对大家对的黑白不分的所谓“和气”,是和礼丝毫没有关系的。而一楼那个洋神父批评的,恐怕只是黑白不分的和气,和真正的礼,有什么关系?

身为一个中国人,张香华,不给国际友人解释清楚,反而助长这种误解,而且写成文章,使谬种流传,我真是服了这个中国人了。

这也算读书人?

笑了,吐了,也哭了---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1 10: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为了成功,从来可以不择手段,因为对于尊贵者,再大的罪恶也只能算是小过,还可以“既往不咎”。中国人对大恶人从来是宽容的。
      记得《史记·项羽本纪》里鸿门宴一节有一句话“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是樊哙说的,应该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改良版,因为有性命之尤,所以临行告辞可以省略,可以不讲“礼”。再说孔子的弟子子路之死,原本他可以躲过那一劫,他却雄纠纠、气昂昂地去了,临死之时整好冠带,“从容赴死”而不失礼。我们只会庆幸刘邦的讲“理”而感叹子路的讲“礼”。
      令我们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现下那些“粉丝”对待其偶像的行为。对自己的偶像顶礼膜拜,而对那些对偶像不利的言论事实或视而不见,或百般诋毁。这是讲“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1 14: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最早语出《左传》,是鲍叔牙和管仲的典故,原话大致如此。

“我们只会庆幸刘邦的讲“理”而感叹子路的讲“礼”。”----此话“我们”有误,或,不确,改成“我”更合适,即:“我只会庆幸刘邦的讲“理”而感叹子路的讲“礼”。”----因为未必所有人都有一样的观点,面对节点,选择刘邦一样活着,还是子路一样死去,是有文化背景的差异的----与所受教育有关,与所处地域也有关----就如大陆文明和地中海文明的差异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1 22: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管仲和鲍叔的典故,我想说的是,春秋时代的“礼”的标准拿到秦末既成泥古,那么用此标准衡量现代社会的“理”是否合适?况且朱子时的“三纲五常”虽然非常完备,却造就了那么不堪的一个明朝政治体系,变成了满足一家之私欲的道德准绳,那样的“礼”还要去维护吗?社会正义、公平是以感恩为基础,而不是以绝对服从为基础。明代以后,所谓的“皇恩浩荡”,从来都是利益争夺的筹码,何“理”可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22: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娜赢了,奴才有话说 / 王馨语

前日向大人汇报了我对独立参选人大代表的看法,目的是给大人吃定心丸,叫大人不必担心。但是不担心是有条件的,也就是把我总结给您的统治术玩好。

前次提到的前戏,渠道,后戏以及经济手段这些统治术,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具体,大人似乎还没有完全领会。借着李娜那小丫头在法国出彩的机会,奴才以体育事业为例,再为大人详细阐述一下。如果再不懂,奴才还能说些什么呢?只能找机会再说一遍。

05 年十运会女单网球半决赛赛后,这小丫头炮轰国家队体制,认为球员成绩应与奖金挂钩,当时咱们奴才队伍中的花朵孙晋芳是怎么说的?“...李娜没有看到国家为培养他们付出的代价,只是简单地拿自己和国外选手做比较,这是思想水平低,道德素质不高和责任感,使命感差的表现。“...像李娜这样的队员,太缺乏职业素养,她眼力只有奖金,却没有想想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小芳提到“国家为了培养他们付出的代价”,这句话说的聪明,因为它拟人化了国家,好像是母亲,由小芳的嘴抱怨出来,能不让人心动?可是我们自己清楚,国家不是人,它没有什么意愿也没有任何委屈。实际上被称为统治者的个人在今天也不存在,统治的是一群人,无法划出界限,只有有具体事的时候才会有人出面代表一下,就像小芳。这一点,别人不清楚,我们自己不能糊涂。

运动员不同于可以帮助我们统治的知识分子,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培养他们呢?我们自己人内部可以坦白讲。培养运动员,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公共服务,全民健康,是政府对民众应负的责任。运动员和冠军在台前表演,能吸引更多的民众从事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减轻全国医疗负担,而从事运动的民众又能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级运动员,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然而,早在3000年前,我们就已经同民众分离了,我们是我们,他们是他们,我们需要用他们,他们某种程度上也依赖我们,我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他们当中的很小一部分能成为我们,只要满足一定条件,服从游戏规则。就这样,我们与他们泾渭分明,又含混不轻,尤其含混不轻才是我们统治的圣经。今天,我们培养运动员主要图的是他们的一种装饰作用,就像一个军乐团,我们可以做好的统治者,即所谓的明君,但3000年的差距,我们真的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要负责的事那么多,而且,我们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这是自掘坟墓,他们都好了,也就不再需要我们了。装饰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显示综合国力,二是对内展示统治成就,因此小芳说的那句话确实算是实话,因为我们确实是有意培养运动员的。

我们从县市省到国家建立了层层的教育和训练机构,将有潜力的苗子尽早地纳入我们的前戏系统,不仅训练他们的专业本领,而且熏陶他们的良心,让他们有荣誉感,使命感和牺牲精神。在前戏系统之外,我们还控制着各种渠道,技术不过硬或思想不进步的运动员无法在前戏系统中逐步晋级一直到荣耀的国家队,我们操纵着国内外各种比赛的参赛权,思想上不进步的选手即便技术在过硬也没有比赛的权利,使得他们不得不依附我们;反过来说,任何想要参加比赛的人都必须经过我们的前戏系统的浸泡,通过我们渠道的塞选。此外,前戏系统中的选拔和晋升,渠道系统中的比赛权也都能作为后戏对影响特别恶劣的运动员进行制裁。经济上,我们压缩普通运动员的收入,使他们永远不得不因为考虑退役后的日子而向我们低头,虽然实际上在他们退役后我们什么也不会管,与此同时,我们留出给那些技术过硬,成就非凡,尤其是懂事的运动员赚大钱的机会,形成一种体育明星与我们的合作局面。就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保证了我们尽管把全民健身和运动普及搞的一团糟却始终拥有非凡的国际比赛成绩,就像我们摧毁了全国的剧场文化而保证了春晚这个最大剧场的红火一样。因为我们的目标也就是粉饰太平,炫耀成就。因而,当有运动员,尤其是有了点成就的运动员批评我们这个系统的时候,大人们包括奴才我都会感到气愤,因为我们确实是有意培养他们的,这就好像你家美丽的大房子外面装饰用的大石狮子整天对路人说“操,这家人是他妈奸商”时你的感觉一样。

我们的要求实际上并不多,只是希望那些孩子们不怕伤痛,不惧退役后悲惨的前景,赶紧在他们有价值的时候给老子他妈的出成绩,获得荣誉的时候先感谢一下我们,奖金分我们一半而已,这真的并不过分,如果不是我们给他们创造了悲惨生活,渺茫前景以及人吃人般的竞争,他们哪来的成绩;我们教育出来的人为什么这么脑残,为什么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我们不要他的真心感谢,而是镜头前的感谢,这样大家双赢,有什么不好,说句好话就有好运,这不是很简单吗;至于分享一部分奖金,这又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呢,我们垄断了那么多的体育场地和器械设备,维护它们的投入是不小的数字,难道社会主义就不需要回报和收益吗?你牺牲一点点奖金,却换来了钱买不到的荣誉和一辈子在逆境中的坚韧,你不是占大便宜了吗?

就这样,我们这个无比有效的系统出毛病了。人心坏啦,不懂得感恩了,那些大众关注的项目的运动员和体育明星们还好,懂得合作,我们也乐意给他们提供钱景,而那些小项目,冷项目的冠军们毛病是越来越多了,他们不知道装饰品也有等级,不懂安分,处处给我们难看。05年李娜发疯之后,我们的后戏系统本来是决定剥夺她参加北京奥运的机会的,后来看她成绩还可以,觉得人才可惜,依旧给她参赛的机会,弄的我们内部最正直,最诚实的孙晋芳都被人说成了不要脸,结果这丫头还是退出国家队,自己代表上了自己,法网夺冠后也没有任何表示,就好像她是个没有祖国的人一样,反而我们的小芳不计前嫌,公开表示祝贺,顺便拉近国家队与李娜个人之间的关系,免得给外人看笑话。

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否应该推翻我们一直以来的系统?不是的,奴才我并非是个盲目的乐观派,而是有理有据地让您安心。我们的大系统不必做大的调整,只是在新时期特别注意几个问题就依然可以良好运转。李娜的问题涉及到奴才上次跟大人提到的东汉时的人才民间化的问题,这种民间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人才对我们的先辈统治者们不满,二是技术上人才在人民的自我养成变得可能(文字的改变)。反映在体育上,我们不必担心李娜现象的普及,因为这有着三个天然的屏障,一是经济门槛,对于某些项目来说,一个人独立承担自己的器械和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二还是经济门槛,大多数项目的职业化发展还并不充分,比赛不多,即便夺冠也没有几个钱,运动员不会傻到扔掉铁饭碗去自某生路,三是所有集体项目都不具备民间化的可能。这样一来,我们发现,危险的项目实际上不多,网球,台球,高尔夫球等,如此而已,对这样的项目,我们特殊处理一下也就可以,如提高运动员的待遇,奥运冠军的奖金等。值得一提的是男足,多少年来,男足的窝囊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因此足球明星多赚一点不要紧,只要他们继续窝囊,因为他们的窝囊正好是体育运动民间化和私有化的反例,是我们既定系统合法性的有力证明。至于我们的系统,唯一要做的就是顺应时代潮流,让统治的两端,即前戏和后戏变得隐蔽,而集中精力控制渠道,与有潜力的运动员取得合作关系,你收利,我收名。控制好渠道的好处是,有潜力的运动员会依赖我们,而被淘汰下来的装饰品们不会认为我们有什么问题,只会怪他们自己没有潜力,因此也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近来小芳遇到的各种指责和谩骂值得我们思考,要知道,统治的最高级是让人根本找不到统治者是谁,我们应让统治变得灵活,小芳前后所说的两段不同的话完全可以让不同的人来说,一旦一个人太过明显,那么他就会成为统治的代表,被人具体化而加以打击,这是不明智的。另外,大人们应当加强媒体意识,要知道05年说的话是会被人翻出来的。

李娜法网夺冠,所有人却都在讨论,李娜夺冠是中国赢了,中国人赢了还是我们输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原本就算不上一个问题,做如此讨论无非是找到一个证据来给我们难堪。但是大人别急,也不要惊讶,这种讨论也正是我们希望的。多年来我们一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是我们教育者切不要教着教着也习惯成了自然,别忘了我们的这种教育只是一个手段,它背后是有目的的,而作为手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其最高阶段并非是让人们都爱国,而是让人们搞不清楚什么是爱国主义,甚至搞不清楚什么是国,这样的教育结果才是上乘的。不管是西方总统制制造的明星,法西斯的暴君,苏俄和我们自己过去的领袖崇拜都没有好下场,而且是失败的统治,我们追求的高级统治像是盐水而不是茶水,别人看不到我们的存在,而水的味道全由我们决定。

所以说,李娜法网夺冠这个事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但其中透露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适应。我们的大方向不会变,也不能变,在民意压力巨大的今天,我们多么需要有一点装饰品装装门面,转移人们的视线。对比一下西方国家的体育事业,我们应为我们的成就感到自豪,毕竟法国足球队在南非的表现不会发生在我们这里。他们把前戏完全放手给民间,将后戏完全交给通过专业人士选举出来的非政府机构,甚至连渠道权都交给了所谓权威的个人,如教练,而他们唯一的权力就是给人家掏钱,这样的系统我们能效仿吗?像法国这样的政府,为了退休年龄而头疼,还不是因为法国人活的太长久了?我们期待一个时代,在那里,一个人做完纳税人就做死人,这个时代还没有到来,但是我们可以为之努力,而运动员,实在是与这个目标最冲突的一群人了,他们的退休时间那么长久,如果他们不是具有那么一点装饰作用,我们还要他们做什么呢?就像他们这样的一次性消费品,在作废之后还能指望什么呢?李娜要抗争,可以,她也可能会成功,但是她一人的成功无法撼动我们的系统,只会凭空增添我们系统中绝大多数没有那种命的人的苦恼而已。

奴才汇报完毕,希望李娜拿的那只空杯不会坏了大人满杯中的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2 08: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孟俊英 的帖子

我来回复你“何理可言”的问题。

“理”,是现代的说法,其实,描述不算清晰,在古代,有一个近似但界定的外延并不完全和它重复,而且,也更深层次的概念,叫做“道”。

理,可以看作对道的理论性描述和归纳,同时,理和道,也有相当部分的重叠。而礼,可以看做是对道的形象化“表述”或“表现”。

古人云,“天不变,道亦不变。”那么,道的不变,是什么呢?是“譬若北辰,居其位,而众星共之”,也就是说,道的唯一“不变”的性质,就是它按照自己的客观方式,在不停运转,也就是“变”。

把对道的理解的历史性和个人差异放在一边,就是道本身,也是在运转,在变的,那么,所谓“理”呢?所谓“礼”呢?能不变吗?

程朱理学,把“亲民”的“亲”,训为“新”,意为“苟日新,日日新”,把小学上的争论放到一边,这个“苟日新”的“新”不也是变的意思吗?

所以,先王之法,到了秦汉,就不能用,宋明理学,到了清后就不能持,这个不能用,不能持,恰恰不是“礼”脱离了“道”,反而是礼和道同步变化的依据。

孟女士把变化放到一边,脱离历史的攻击“礼”,其实,攻击的,只是死去的,过时的“礼”,虽提出“何理可言”的豪迈之词,但对于真正的“道”,“理”,和“礼”又有何伤呢?又有何干呢?只是把投枪投到“礼”后面去罢了。

如果无“礼”(注意,不是乡愿的“一团和气”,而是礼本身,被我提及的几个层次是它的一部分),那么,父子聚麀,人不过鸟兽能言,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这时,父子君臣都没有了,所有社会制约都没有了,拿什么去保护和维系你们自己小家庭的既得利益呢?没有夫妻,没有父子,又哪来的家庭呢?-----很遗憾,现在人无礼,正在把我们的社会往这个方向变,往群婚制和滥交乱伦上变,最终,要把已经是十亿行尸十亿肉的社会,变成什么?----这是礼的错,还是非礼的错?

如果没记错,孟女士是有家庭,而且很美满的,为您自己既得利益考虑,您在这儿攻击礼,如果您不想革了人类文明几千年的积累命的话,我私下里不觉得很妥当----有一个革命家,在上世纪末划过一个圈的那位,好像说过“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我觉得,说的似乎有些面熟。

仔细想想,是“礼”的错吗?仔细想想,“理”可以丢吗?----是为,天不变,道亦不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2: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出这个帖子的原意,如何理解礼和理的关系,是不是所有的礼都有理,有没有这个必要?



针对身边许多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现象,提出谁在守礼,谁不在守礼,为什么不守礼?


礼和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深陷精神和权力的M型社会 / 凌寒

“中巴车的座位比较多,领导应该安排在里面靠窗的位置,然后是第二领导、秘书、翻译……”在广西某重点高校一堂主题为“职场礼仪”的就业指导课上,授课老师强调,“这些顺序不能随便变动,尤其是领导的位置。”“坐电梯是有讲究的,最大的领导应站在靠里面的位置,旁边是第二领导,地位最低的应该站门口负责开关电梯。”(现代快报,5月22日)

何为职场礼仪?“礼仪者敬人也”,职场礼仪应该讲授的是在工作中如何做到律己和敬人,而且职场礼仪规范的核心思想是“平等”,在双方平等的交往过程中以一些规范行为做到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这些礼仪规范适用于职场中不同身份之间的交往,不管是职位相同的同事之间、职员与上司之间还是商务中甲方与乙方之间,并无任何差别。

所谓的职场哲学和官场哲学与职场礼仪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些潜规则的核心在于如何“伺候领导、排挤同事”,立职场于不败之位。其中如何伺候领导,让领导高兴是重中之重,正如上述新闻中就业指导老师所说,领导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有一系列的规则是不允许打破的,坐中巴还是坐电梯都应在里面位置,二领导永远陪在大领导身边,秘书、翻译、随从应按顺序一一排开。这些已经不是以“平等”为基础理念的职场礼仪,而是一种下对上的谄媚之道,是以丢弃自我尊严而换取生存和进取空间的职场和官场陋习。深刻学习和领悟这种“职场礼仪”的人,虽然在领导面前表现的彬彬有礼,时刻笑脸迎人,但出门就可能看到他在大街上粗鲁的对待一个陌生路人,浑身看不出一丁点基本素质,他们仅待领导以”礼“。

这些所谓的潜规则在不断的破坏人格平等、助长特权和扰乱社会公平秩序,本应该被曝于阳光之下受人责难和彻底摒弃,然而如今却堂而皇之以促进就业的名义进入了高校课堂。其实,于我,于你,看到高校有这样的课程也都并不意外,因为无论是耳闻还是身处,都有这种一切以领导为中心的观念和事迹在传播和切身体验。远有让人铭记的克拉玛依大火中的“让领导先走”,近有2011年5月8日宁波机场海南航空“让领导先飞”,5月19日福建高校为迎接领导视察设“临时校规”,并告诫学生若遇到像领导的人要礼貌相待。像下属为领导打伞视察民生,小学生冒雨为领导表演节目或列道欢迎之类的现象就太多太多了,已经让我们熟视无睹。领导对媒体的抨击置若罔闻,领导特权的触角不断的扩张到生活每处,官场哲学被热捧,这一切的一切也都表明我们社会在无所顾忌的奔向一切以领导为中心,为特权服务的深渊而不得返。

作为培育即将成为社会中坚阶层的高校,本应要竭力为社会培养独立思考、自尊自强,具有公民精神的社会人,但却无情的扔掉了独立精神去劝诫大学生如何适应权力场中的潜规则,让人叹,更让人心寒。然,想想高校中亦无处不在的官僚,管理中无处不流露出的官场之气,以及高校去行政化的艰辛之路,有这样的官场哲学指导课也实是“以领导为中心”的理念一以贯之的应有之果。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先生提出“M”型社会理论,认为随着资源重新分配,中产阶级因失去竞争力,而沦落到中下阶层,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以往作为社会中流的中产阶级人数在不断下降,趋于消失,整个社会就像字母“M”一样,穷人和富人占两边,中产阶级沦陷。大前研一从财富分配角度来警示社会的变化,然而从权力分配和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建立公民社会的角度来说,中国社会也不断地在走向另一个M型。本应是建立社会公平正义基石,具有独立精神、坚守理性的公民就像M的中间一样在深陷,而以领导为核心的特权阶层和趴在地上谄媚领导的权力奴隶阶层在不断加强和提升。随着财富M型社会的发展,消费的中间阶层塌陷,而权力M型社会将时社会中坚阶层沦陷,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权力者横行,整个社会溃散,这是毁灭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3 08: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出这个帖子的原意,如何理解礼和理的关系,是不是所有的礼都有理,有没有这个必要?



针对身边许多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现象,提出谁在守礼,谁不在守礼,为什么不守礼?


礼和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

我分别回答一下,不一定精准。

1,如何理解礼和理的关系,是不是所有的礼都有理,有没有这个必要?

上面我已经解释了礼,道,理的关系,大致可以看作礼和理,是互为表里,互为体用的关系,而道,是礼和理的核心。

是不是所有礼都有理?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当然,如果说虚礼,伪礼没有理,远离道也行。不过,我们不妨这样类比着问,比如,“是不是所有人都有生命?”回答也是肯定的,但是,你要说,死人和假人(比如塑像)就没有生命,虽然也行,但有点“脑际急转弯”的味道了,这根本就不是提问和讨论了。----礼,和理的关系,大致如是!

礼的四个层次(当然肯定不止这四个层次,只不过孤城愚钝,只领会到这四个层次)上看,礼,和理,都是道在现实社会的体现,也是道赖以表达的物质基础,你说有没有这个必要?

如果说这个话题大了,那我回答孟女士的礼与小家庭的关系的部分,也足以证明,在现实社会,没有礼,就没有家,没有父子,也没有母子,只有母兽和它的小兽的“父子聚麀”,“人但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畜生关系了。

您说礼,有没有必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3 09: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2,针对身边许多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现象,提出谁在守礼,谁不在守礼,为什么不守礼?

现在的社会,连“礼”是什么都不清楚,再把“礼”的概念弄清之前,在使“礼”归于它自己应有的地位之前,孤城不敢罔谈别人守不守礼,谁在不守礼和为什么的问题----我先给这个世界讲清楚什么是礼,什么是礼的价值,礼是怎么区别人和禽兽的过程再说别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11-14 14:3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