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修编后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又一次调整和提升了天津城市性质、定位和发展重点: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天津市规划局局长尹海林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1999年8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天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城市性质。与之相比,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在三方面进行了新的表述。
一是,将 “现代化港口城市”调整提升为“国际港口城市”。这里的“现代化”是指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完备程度和水平;“国际”是指一个城市在国际或一定区域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也就是国际化程度;
二是,将“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调整提升为“北方经济中心”。这里的“经济中心”是指承担区域金融、贸易以及生产性服务等多种功能,具有强大吸引、辐射和综合服务能力,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
三是,增加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在全国大城市中唯一将“生态城市”写入国家的定位。
尹海林说,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北京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国务院这次对天津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强调天津市的规划建设要注意与京津冀地区发展规划的协调,特别要注意加强与北京市的协调,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为首都、环渤海以及北方地区服务的功能。这就明确了京津冀,特别是北京与天津两座特大城市的分工。
国家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2008年8月在天津分析认为,北京愿意放弃北方的经济中心,走宜居城市道路。天津很荣耀地接过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但是天津明智,所谓的北方经济中心不是高污染的、而是生态的,不是对人不友好的,而是宜人的,而且在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上要赶超北京,这是一种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将为天津的发展奠定一个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基础。
时任天津市市长戴相龙说过,“城市需扬长避短,定位不准,过5年就衰落。” 他谈到京津关系:“有人说,大树(指北京)之下,无法长大树。我认为,与‘大树’(北京)协调发展,更有经济价值。”
尹海林着重说,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根据国家对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新的要求,本次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将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共同作为城市主要发展地区,共同承担城市的综合职能,滨海新区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