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0|回复: 1

猪传染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实用技术——猪丹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8 09: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为非化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本病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北方地区以夏季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而在南方地区则在冬春季节流行。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传染,有时暴发流行。以4~6日龄的架子猪发病最多;在流行初期猪群中,往往突然死亡1~2头健壮大猪,以后出现较多的发病或死亡病猪;如能及时用青霉素治疗,常能得到显著疗效,终止此病的流行。
(2)临诊特证
①败血症型 为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个别健壮猪突然死亡,未表现任何症状。多数病猪则表现减食,或有呕吐,寒战,体温突然升高达42度以上,常躺卧不愿走动,大便干。有的后期腹泻;皮肤上出现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红斑,指压时退色。若小猪得猪丹毒病时,常有抽搐神以症状。
②疹块型 为亚急性型猪丹毒,皮肤表面出现疹块是其特征症状,俗称“打火印”或“鬼打印”。现实生产中较少见此类型病例。
③慢性型 这种类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的,主要症征是心内膜炎或四肢关节炎。
(3)剖检病变
①急性型的死猪以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肾、脾肿大为特征;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或有出血。肾淤血肿大,呈似大紫肾,包膜散在弥暗灰色不规则斑纹,被膜易剥离,呈花斑肾。脾充血肿大,紫红色;切面外翻隆起,脆软的髓质昀于刮下。胃底及幽门部粘膜弥漫性出血和小点出血尤其严重。
②慢性型的死猪,可见左心二尖瓣有菜花样赘生物,或有关节炎。
防治方法:
(1)做好预防注射,详见本册免疫与疫苗部分。
(2)及时用青霉素按每公斤体重1.5~3万单位,每天2~3次肌注,连用3~5天。绝大多数病例的疗效良好,极少数不见效,可选用氧哌嗪青霉素,若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合用,疗效更好。
(3)在非疫区搞好猪场的卫生、消毒等工作,可免受猪丹毒丝菌感染。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发表于 2011-4-18 10: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19 12:1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