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90|回复: 3

原谅七步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2 13: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让我们失望的人,怎样原谅他们对我们的背叛和伤害?来自法国的两位专家,卡布里娜.若班(Gabrielle Rubin)和尼珂.法布尔(Nicole Fabre)认为:原谅的真正目的不是去赦免那些有罪的人,而是让我们的内心重获自由。
 
  在没有痛苦的情况下接受别人过分的言辞或动作,这是普通意义上的原谅。此外,一些非同寻常的原谅是我们很难做到的,因为有些事情让我们深受伤害。比如我们的父母太过残忍,或是某个人伤害了我或我的亲人,这样的原谅需要一段很艰难的心路历程。
  有些人认为,原谅是软弱的表现,他们更愿意去报复对方,原谅很难从自己身上开始。有些人却觉得这是勇气的证明,原谅让他们如释重负,甚至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能量,因为原谅别人首先就是让自己解脱。无论请求别人的原谅还是原谅别人,都是给自己做大量工作的结果。有时候,这项工作还缺乏成效——我们只是希望去原谅对方,而没有真正的行动。
  原谅首先要从克服自己的迷茫无知开始。当然,每个受害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但在“能否成功开始”这个问题上,你是怎样做的,比你所受到的是哪种伤害更重要。就像两个被抛弃的婴儿不会有同样的命运。一个可能会把生活当成是一场战斗,另一个则会认为生活未战已败。他们也许会原谅父母,也许不会。每个故事都不相同,有多少被伤害的人,就有多少原谅在人们的期待中。尽管很难,我们还是和“原谅的”专家一起做出了原谅的几个步骤,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
  下定决心不再痛苦
  只要伤害还存在,原谅就不会开始。那么,怎么让这一切结束呢?面对那个犯下错误的人——歧视女性的同事或是失言的朋友,受害者可能会无能为力,只能被自己所受的伤害折磨。第一步就是让自己不要为别人犯下的错误而痛苦了。走出痛苦的深渊,不再让自己为别人的错误负责。如果涉及身心方面受到的重创,只有凭借法律手段强迫施害人承担责任,才能有效地完成第一步。要说明的是,原谅一个伤害你的人,和你要把他/她绳之以法并不矛盾,就像哲学家西蒙.伟尔(Simon Weil)所说的:我们只能原谅那些我们可以惩罚的人。当然,法律的公正是以社会的名义惩罚当事人所犯下的错误,指证其有罪。而真正的原谅只有受害人自己才能够决定。
  承认错误的存在
  过去是不会消失的,想遗忘伤害是不可能的。忘记伤害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可以让我们逃避痛苦。但是,隐藏在无意识中的那些仇恨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迟早会更加剧烈地爆发。这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施害者犯了错误,是有罪的,认识到这一点对受害人继续自己的生活很有必要。精神分析师卡布里娜.若班说:“把罪责推还给施害人就是重建自己。”这样做还能让我们免除一些心理疾病,消除不断出现的负性情绪。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13: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表达愤怒

  为了原谅对方,受害人必须要向施害人表达愤怒。这就是承认痛苦,并愿意让痛苦发泄出来。攻击,生气,甚至是仇恨在第一时间都是有效的,它们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这代表受害人不愿意把施害人的错误放在自己的身上。

  正如卡布里娜.若班所说:“仇恨是很强烈的负面情绪,我们无法使它自己消失。如果不把这种负面的能量转回给肇事者,它就会来伤害自己。”这种能量会让自己产生出一种自我破坏的机制。

  一般说来,我们都不愿直接向肇事者表达自己的气愤、仇恨和斥责。我们认为这样做不好或是害怕面对对方的反抗。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写下对方带给自己的所有伤害,再把它和一个自己信任的人分享。如果情况实在严重,就需要去求助于心理治疗师了。

  停止负罪感

  很多受害人都会悖论般地为自己所受的伤害感到负罪。要弄清楚自己到底在哪方面受到了伤害,有助于你较为客观地看待负罪感,看待它带给你的痛苦。骄傲?名誉?尊严?伤害了我的什么呢?

  尼珂.法布尔说:“回答这个问题会让我们为自己脱罪,不再为错误承担责任。”这个过程也要求你放弃理想的自我,不要责怪自己当时没有用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于一些严重创伤的情况,如强奸和乱伦等,只有原谅自己,受害人才能继续生活下去。

  理解伤害我们的人

  仇恨让我们在面对攻击时能继续生存下去,但是长此以往,它会毁了我们。要摆脱这样的困境,就必须换位思考。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对方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说也让这种行为变得可以接受了。理解对方的动机决不是为对方开脱,而是去看到对方也有弱点和不足。哲学家保罗.理科(Paul Ricoeur)说:“不要认为一个做出恶举的人就真的像他做出的事情那么邪恶。”

  循序渐进

  原谅绝不是用块海绵一抹就万事大吉的。原谅需要时间,太快的原谅没有意义,也不会让任何人得到帮助。最好的时机是等到原谅的念头自己浮现的时候。

  尼珂.法布尔说:“你可以一边耐心等待一边酝酿原谅。”太快的原谅会被施害者认为是一种赦免,对受害人来说也是一种欺骗,因为受害人内心还有仇恨的情绪,即使是无意识的。太快的原谅带来的危险就是让受害人再次受到伤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13: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新积极生活

  怎样知道我们是否真的原谅了对方?当我们对对方所做的事不再感到气愤和仇恨,“不再对所发生的事感到负罪”时。卡布里娜.若班认为,这就表示我们真正原谅了对方。尼珂.法布尔认为,另一个表现就是在行动上,我们开始重新积极面对生活。原谅可以让痛苦解脱,让伤害变成生活的动力,甚至让你变得强大。他说:“原谅是自己的壮大,是让自己的内心给别人腾出一个位置。真正的自我解放道路就是要超越原谅的脚步。”

  我们应该等待别人开口请求我们的原谅吗?

  29岁的娜娜在祖父逝世的时候意识到,应该趁着家人还健在的时候和他们重新建立联系:“我爸爸总是不在家,除了指责我们,他就不会做别的。但是我明白我永远也不可能和他脱离关系,就算不和他来往,他也永远是我的父亲。所以,我该原谅他,这是为了更好地继续自己的生活。我不要求他的爱,也不要求他留在家里,我也不需要他给我作出任何解释,也不对他作出任何评价。我只是对他说,他从来没有成为我希望的那个父亲。从此,我原谅了他。这个原谅让我很有收获,我感到自己身上的束缚解开了。这个原谅是为我自己做的,他没有请我原谅,但是他对我说谢谢。我从他的眼睛里面看出我让他也如释重负。”

  尼珂.法布尔认为,等待别人来向自己请求原谅,是在要求施害人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对方不开口,我们怎么办?受害人应该自己给自己做工作,摆脱负罪感。如果你一直等待对方开口,就像是把自由的钥匙交给了别人。如果对方来请求原谅,那对受害人还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如果他直接接受自己被原谅,受害人的等待就等于是在延长甚至加深自己所受的伤害。

  《宽恕就是爱》

  宽恕不只是一个行动,它是一连串的“正念”所累积出来的“心胸”,这不是听几次演讲或读几本书就能获得的经验,因它与个人的无知、恐慌、逃避、自责、封闭、抗拒等等隐藏的心态有关。我们必须一个结、一个结地化解掉那些内在的障碍,才可能体验到宽恕的真谛。书中很少说教或告诫口吻,字里行间充满宽容、谅解以及尊重,使读者能毫无戒心地聆听,不知不觉地被引领入心灵的密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08: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晕:“七步曲”,我读成《七步诗》了,我还以为讲曹植呢。

点评

过分啊。有些文字不在于长短,而在于看的内容,是否对自己有益  发表于 2011-4-13 0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12-23 09: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