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uiyi614

【讨论】对母猪饲养的几个观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9 20: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我们场针对头胎怀孕母猪采取,怀孕后0-21饲喂1.6-1.8kg的后备母猪料,怀孕22-114天饲喂1.8-3.5kg的后备母猪料。采取较高营养进行饲喂。  后备母猪CP15.5左右.

点评

是的,比较不错的猪场通常自己选择做后备母猪料。后备母猪营养不应与肥猪料一样的,其实差别还是挺大的。  发表于 2011-4-15 10:24
嗯,料应该讲还是不错的,呵呵。。有专门的后备母猪料。。。但大多数猪场都是用肥猪料喂后备母猪的。。所以……  发表于 2011-3-30 00:5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9 21: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母猪生产成绩胎次以来加强。如果第一胎生产成绩不高,就预示着这头母猪终生繁殖能力将保持低位。]]不应说胡扯。是扯淡。看看10楼说的。【【【最近看了很多资料,对母猪饲养有一些新的体会】】】资料只不过是参考。体会是切身体会。不知你养过猪吗。切身体会才是真实的。资料介绍是砖家的事

点评

还有,别太自我感觉良好,不是每个猪场情况都一样的,没有畜牧界所谓的专家,你只会止步不前。  发表于 2011-4-15 10:19
回sdtc276100; 我回答你吧,我所知道的南方比较好的猪场(生产成绩)采取的策略恰好与 LZ观点差不多,延迟一胎配种日龄,达到最佳时才配,尽管在你们看来废料也不划算,但事实上在整个母猪使用过程上是合算的!  发表于 2011-4-15 10:16
我的意思是,后备母猪在身体没有准备好的前提下配种将导致一胎低生产成绩,进而严重影响后续生产成绩,终生繁殖力降低。看来我的前提条件没说太明白,郁闷。。。猪我倒是养过的,呵呵。。。这个不用怀疑。。  发表于 2011-3-30 0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0 01: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第一胎生产成绩不高,就预示着这头母猪终生繁殖能力将保持低位
國外的研究資料,的確是如此
但前提是在各種條件都完備下
如初配體重在140公斤以上,配種日齡八個月以上,背脂厚度在2.0以上,有兩次以上發情.......
在此前提下,第一胎的產出數量多寡就跟基因遺傳,有較大的關係
豬有所謂的高產基因,當然也有低產能的遺傳基因
比方說,排卵的數量總是少別人一半.........那怎麼配......永遠也少別人一半的分娩小豬
反之.......
這是先天的遺傳條件.........

為何會先少後多?............那表示你新女豬的飼養有問題...........


点评

哎呀。。。知音啊知音。。。还是有人知道我想说啥意思了。。。害的我大半夜的在修改我说的话,加各种前提。。。。  发表于 2011-3-30 0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0 04: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生产实践中和楼主不谋而合!{:3_102:}

点评

看来经过交流,我的这些个想法还是有共鸣的,看来不算太错,呵呵。。。共同进步。啊共同进步咯。。  发表于 2011-3-30 14: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0 07: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母猪是猪场的生产机器,但是我们不能用对待机器的态度去对待它,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对它多一份付出是没有坏处的。

点评

是的,善待当然不是要咱们像对待人那样对待它们,尽量做到好而已。你说呢?  发表于 2011-3-30 18:44
对,我一直觉得应该善待母猪,精心照顾母猪。。。要做到对待人那样对待猪的可能性不大,但确实可以做的比现在更好。。  发表于 2011-3-30 14: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9 18: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胎综合症"确实是个母猪留种的一大难关,丹麦国家育种计划都把它纳入母猪留为种群的指标之一。导致“二胎综合症”的原因很简单。母猪机体发育规律,母猪需要首要沉积一定量的瘦肉,继而再沉积一定量的脂肪,达到一定体储存后才能再发情,体况较弱的母猪泌乳期过度降解体蛋白,断奶后-重新发情这个间隔肯定比体况好的母猪长。生产上,需要减少NPD,提高生产效率,容不得其间隔超过15天,因此,母猪便咔嚓淘汰。另外,插入话语关于繁殖成绩,高或低都是相对的,而且都是人为统计得出,母猪分娩和21天断奶仔猪数的统计CV值在27.4-29.2%,取约28%,仔猪出生和21天体重的CV值在13.8-16.7%,取约15%,CV值都这么大,母猪繁殖成绩统计意义上高比低需要高出多少呢,实际上都可认定差不多。关于母猪长久繁殖寿命,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或是本世纪的头10年,相关研究都表明初配体况显著影响其终身繁殖成绩。因此,母猪生产必须关注其初配体况。插入话语:目前绝大部分猪场都参照Close的推荐初配目标,但是丹麦高产母猪(32头以上仔猪/母猪/年),其初配体重在180 kg以上,其母猪不存在二胎综合症,但其高淘汰率主要集中在初配前。母猪具有适宜的初配体况关键在于其后备期适当的培育。
     后备母猪的培育,关键在于不同阶段划分。目前的后备母猪饲养,其饲养和管理都是参照生长育肥猪。生长育肥猪NRC最初认定30-90 kg阶段机体PDmax一直升高,90 kg以后才育肥,营养和管理应该一致,但随后发现现代母猪到120 kg母猪继续增长,且60 kg前后不同品种母猪的瘦脂沉积率不同,NRC(98)则划分为30-50 kg,50-80 kg,80-120 kg。因此,后备母猪的阶段划分在各猪场也各有千秋,30-90 kg,50-100 kg等,在此,基于母猪生长发育和繁殖特点,应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保育阶段,后备母猪培育应始于生命的更早期阶段。一研究发现,保育期结束,母猪体重只有20 kg,则其150 日龄达到100 kg的日增重则需900 g/d以上,目前优良品种猪也徘徊在850 g/d左右,本地猪更是在550 g/d,但如果是保育期结束时,体重达到30 kg,则其日增重则需780 g/d左右,这对目前的营养供给和饲养是so easy的。目前,很多后备母猪培育始于30 kg或50 kg,忽视前段的生长培育,不难出现初配母猪达不到相应体重。100 kg初情启动,两个情期(40天,800 d/d),初配体重130 kg。
(2)生长阶段(30-60 kg),此阶段不同品种母猪机体成分沉积开始不同,肉脂和脂肪型在60 kg结束时开始瘦肉沉积率下降,脂肪上升。而瘦肉型母猪瘦肉沉积率继续上升。营养上,能量和蛋白供给出现差异。研究发现,该阶段机体瘦肉沉积受损,后期营养再怎么补救也于事无补,对瘦肉型母猪必需高能高蛋供给,如养猪几十年的老师傅继续用肉脂和脂肪型母猪的饲喂法,很难达到初配时良好的体格,此阶段是母猪打下良好初配体格的基础时期。
(3)初情诱导阶段(60-初情启动),此阶段主要就是诱导初情期启动,首先众多研究发现,母猪初情期启动早,其终身繁殖成绩也高。而最为重要的就是初情期启动可用于晒选出母猪群中具有最高繁殖力的75%母猪后代,因为任何生物种群,因生物机能的原因,最后能有效繁殖的后代一般在75%左右。如果不严格按照此规律,是母猪就留种,那随后初配前情期表现不明显,配种后返情率高,二胎综合症现象严重,干扰管理计划,增加母猪生产NPD,增加母猪淘汰率是情理之中的事。包括生产中,要后备母猪发情率和配种率高达多少,估计也就是75%左右。其标准因母猪品种而已,LY母猪在180 d之前初情启动,180-230 d初情启动只能作为候补,超过230 d未初情启动则当肉猪处理。
(4)初配前阶段,此阶段主要就是营养调控母猪适宜初配体况,初情启动早的母猪具有更充裕的时间来进行。生产上,初配前后关注配前优饲,配后限饲的应用,但实际效果依母猪体况而已,营养和饲养管理的改进便是母猪个体营养方案的制定,饲喂方式采用单个限定栏饲喂,而非群养。母猪个体营养方案是集约化养殖中的精细操作,主用在于统一繁殖成绩。母猪动物个体差异,同一营养和饲养管理,其繁殖成绩肯定是参差不齐,如反过来,对不同母猪采用不同的营养和饲养管理,则其繁殖成绩和表现都同步化,提高繁殖和管理效率。
    说了N多话,母猪生产最终还是得落脚在其后备期的培育,并且最关键是对选择优秀基因母猪后代的培育,而非整一个群范围内的培育,如到了配种时间,把任何一头生长较为可以的母猪都拿来配种。也就是培养精英的母猪种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19 17:1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