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广大的肉牛养殖户来说,母牛9.5个月妊娠,出生的公牛8-12月龄作为架子牛出售,总共20多个月时间的收益只是公牛犊的销售,而这个销售价格只能勉强弥补农户养殖母牛和小公牛的成本,如果要把劳动力成本算上,更是入不敷出,而且养牛辛苦,越来越多的草场禁止放牧,由于饲料价格上涨造成饲养成本提高。这些都是造成肉牛基础母牛数量大量下跌的原因,也造成了多数育肥场收牛困难,屠宰加工厂牛源严重不足的情况。
中国的荷斯坦少数为大规模牛场,多数还都是农户小规模散户养殖,虽然三聚氰胺后政府扶持小区和规模经营,但实际上多数散户只是形式上转变为合作社和养牛小区,实际内容变化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荷斯坦不耐粗饲,效益单一的问题就尤为突出。中国种植业结构不是以草为主,而是以以粮食为主。中国多数荷斯坦奶牛的粗饲料摄取量严重不足,本该由粗饲料提供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多数转为由精饲料提供,通过精饲料获取产奶量。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饲养成本高,消化疾病、乳房炎等发病率高,淘汰率高。另外,小公牛犊一直低价出售卖了血清,这样奶牛场的只能通过产奶的唯一收益来面对市场的波动风险。这也是很多所谓高产的奶牛场却不赚钱的原因。
从观念上说,不管是养奶牛还是养肉牛,最终目的是为了赚钱获利,而不是单纯的产奶和产肉的量。 从现实上说,乳肉兼用牛更适合中国国情。
从大局上说,发展乳肉兼用牛是中国奶牛肉牛突破发展瓶颈的出路。用德系西门塔尔牛改良中国肉牛,转变为乳肉兼用的育种方向,也可以对中国荷斯坦奶牛的生产群体进行杂交,获取乳肉双方面的收益。
不仅可以用两手抗击市场风险,降低饲养风险,而且乳肉兼用牛的公牛育肥产肉,母牛产奶,从国家大局上看,中国现有的肉牛母牛群体都是将来潜在的产奶母牛,还用每年大量从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奶牛吗?中国生产群体的荷斯坦奶牛被杂交后,得到的公牛犊可以大量用于育肥屠宰,这就解决了育肥场和屠宰加工厂牛源的根本问题。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