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养殖着一种高档的海水鱼,这种鱼叫牙鲆,也叫比目鱼、牙片、偏口。它的肉质细嫩鲜美,所以养殖牙鲆的也很多,北方沿海地区养殖的海水鱼里边有一半以上都是牙鲆。
养的时间长了,有经验的养殖户就发现了牙鲆生长的一个秘密:雌鱼和雄鱼的个头差得特别大,也就是说,雌鱼长得大,雄鱼长得小,甚至到雌鱼卖了半年以后,雄鱼还长不起来。雌鱼一般12个月就可以上市了,而雄鱼有时候两年也上不了市,养殖户就会把它淘汰掉。养殖户都希望鱼能长得快长得大,早上市就能早赚钱。雄鱼长得慢,既耗费饲料,还耗费时间、精力,而且养殖时间拖长了,风险也会加大,养殖户当然不愿意养了。
牙鲆鱼从小就分不出性别来,雌鱼和雄鱼看着都一样。所以,养殖牙鲆,雌鱼和雄鱼都是混在一起养的。它们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一样的,吃的东西也一样,可偏偏就是雌鱼一个劲儿地猛长,而且还是一路遥遥领先。牙鲆1岁的时候,雄鱼体重和雌鱼大约能差20%,也就是说雌鱼的比雄鱼能重20%;两岁之后,体重差别就更大了,雌鱼能达到800克,而雄鱼只有500克。相差60%;到3岁的时候,体重差别就在1倍以上了。
雌鱼和雄鱼一起住一起吃,可长起肉来快慢差别挺大,3年就能差上一倍。虽然养殖户养的牙鲆都养不了三年,一般都是两年左右上市,可长到两岁,雌鱼和雄鱼也相差60%。难道是雌鱼比雄鱼贪吃吗?还是另有原因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水产养殖专家决定先从摸清牙鲆的生活习性入手。牙鲆是底栖鱼类,在大海中喜欢钻到海底的泥沙里躲藏起来,它可以整天不动地伏在海底,用沙子覆盖住全身,只露出一双眼睛,用来随时观察周围的情况。养在水泥池里的牙鲆,虽然没有沙子可钻,可还是喜欢趴在池底,而且牙鲆长得比较特殊,身体扁平,身上的花纹和池子底部的颜色非常接近,很不容易辨认和观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专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池里的雄牙鲆经常在游动,尤其在长达3-4个月的繁殖期间,雄鱼几乎都在不停地游动;而雌鱼吃了食之后就趴着不动了,它把这些时间都用在积累自己能量上,实际上就跟猪一样的,吃了之后它就睡,起来之后再吃,吃完之后趴着的时间非常长。
牙鲆的雌鱼好静,而雄鱼好动。由于雄鱼在繁殖期间会不停地游动,即使吃了很多东西,也大部分都消耗掉了,所以长肉就慢。尤其是雄鱼的性成熟早,1岁的时候就已经性成熟,开始寻觅配偶了;而且它的繁殖期比较长,从2月份一直延续到六七月份,每年大概有近半年的时间在不停地游动,寻觅配偶,所以说它摄取的能量都用在繁殖和游泳上了。
相比起雄鱼,雌鱼的性成熟要晚上一年。在这段时间里,雌鱼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繁殖后代而积累能量,它除了吃就是休息,所以,能量消耗得很少,大部分都用在脂肪和性腺的积累上去了。
雌鱼和雄鱼,吃的食物都一样多。可是因为雌鱼光吃不爱活动,所以,生长速度快。雄鱼有近半年的时间都在游泳和繁殖,所以比起雌鱼,它的生长速度就慢多了。
因此,不管是长得快还是长得慢,都是为了传宗接代的需要,是生物的本能。可对于养殖户来说,既然雌鱼比雄鱼长得快,养雄鱼就不划算了,就希望养殖的牙鲆都是雌鱼。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