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地与分布
宁乡猪又称草冲猪或流沙河猪。原产于湖南宁乡县的草冲和流沙河一带。宁乡猪主要分布于与宁乡县毗邻的益阳、安化、连源、湘乡等县以及怀化、邵阳两地区。
2、生长环境
宁乡县地处湘中,境内丘陵起伏,海拔50~120米,年平均气温16.8℃,年降水量1358.4毫米,相对湿度85%,气候温和,无霜期278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为甘薯、豆类、荞麦、油菜等,草冲、流沙河位于县城西南部,四周环山,过去交通闭塞,当地农民所产稻谷和杂粮,自给有余,难于远销,兼之该地多属沙质壤土,需要有机肥料较多。
3、外貌特征
宁乡猪体型中等,头中等大小,额部有形状和深浅不一的横行皱纹,耳较小、下垂,颈短粗,有垂肉,背腰宽,背线多凹陷,肋骨拱曲,腹大下垂,臀部微倾斜,四肢粗短,大腿欠丰满,多卧系,撒蹄,群众称之为“猴子脚板”。多数猪后脚较弱而弯曲,飞节内靠,尾尖、尾帚扁平,俗称“泥鳅尾”,皮肤松弛,有些猪后腿飞节附近皮肤有皱褶,毛粗短而稀,毛色为黑白花,群众习惯分为三种:体驱上部为黑色,下部为白色,在颈部往往有一宽窄不等的、俗称“银颈圈”的白色环带,这种毛色的猪在中心产区较多,称“乌云盖雪”,约占60%以上;如在中驱上部黑毛被白毛分割为一、二块大黑斑者,则称“大黑花”,占产区母猪的25%左右;在体躯中部散见数目不一的小黑斑者,称“小散花”、“金钱花”或“烂布花”,为产区群众所忌。在黑斑四周边缘,往往有宽窄不一的白毛黑皮的“晕”。这三种毛色的遗传性不很稳定,乳头数12枚左右。群众习惯根据头型将宁乡猪分为三种类型,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狮子头型头大额宽,嘴短上翘,额部皱纹深厚,形成皱褶,颈粗短,体驱宽,腹常拖地;福字头型额较宽,有深厚的横行皱纹,鼻嘴中等长、微凹,体躯呈圆桶形,四肢较短;阉鸡头型头颈较狭长,额部皱纹较浅平,多呈菱形,嘴较直长,背腰平直,四肢较高,繁殖力较以上两种类型为高。
4、品种性能
宁乡猪成年公猪体重87.22±2.54公斤,体长119.48±1.90厘米,103.72±2.00厘米,64.02±0.93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92.66±0.97公斤,122.08±0.49厘米,109.42±0.44厘米,59.29±0.21厘米。平均排卵17枚,三胎以上产仔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68克,饲料利用率较高,体重75~80千克时屠宰为宜,屠宰率为70%,膘厚4.6厘米,眼肌面积18.4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4.7%。
5、综合评价
宁乡猪具有早熟易肥、脂肪沉积能力强、生长较快、性情温驯等特点,但繁殖力较低,且多有凹背、垂腹、卧系等缺陷。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