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75|回复: 1

[其他内容] 无公害技术的新突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6 12: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生态无公害技术在饲料生产和养殖上的应用,是用微生物技术取代现有饲料生产中及养殖过程中靠添加各种药物而实现防病,促生长为目的生产方法。实现饲料生产和养殖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药物,而仅以营养平衡后,用微生物将营养进行分解重组为活性营养而促进吸收,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同时微生物的代谢物质中具有抗病防病的成分,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和残留。此项技术的功能与作用比常规饲料更突出,也比常规饲料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微生态:微生态是指以活菌体和活菌制剂在饲料生产过程中以合理的量添加到饲料里,代替生产饲料时添加各种药物,功能超过添加药物的作用。
无公害 :无公害主要是指畜禽在饲养过程中(不添加有损害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及造成污染环境的药物,不在饲料中添加激素,镇静剂,瘦肉精,抗生素等非营养性药物)。不过量添加某种微量元素,避免各种药物和金属类物质在动物屠体中造成残留。
一、目前饲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滥用抗生素,饲料生产起初小剂量为促进畜禽生长和抗病进行添加,长期不断使用,破坏了畜禽体内微生物平衡,使免疫功能下降。许多研究证明滥用抗生素所造成的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是畜禽产生抗药性,该药失去疗效,二是抗生素能在体内残留,人类长期食用抗生素残留的畜产品会导致人类致病菌产生抗药性,该药失去疗效,更甚者会影响下一代。
1.2在饲料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铜、锌、砷金属制剂对畜禽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过量使用一方面会造成该元素在畜禽肝脏中的大量沉积,人们食用肝内脏会造成不良反应和中毒;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
1.3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添加激素是为了提高生长速度,添加瘦肉精以及瘦肉精的替代品是为提高猪酮体瘦肉率,添加镇静剂是想换取更高的饲料报酬。
1.3.1激素:激素类物质属动物体特定部位产生的化学物质,通过扩散或被体液输送到周身,从而影响动物的机能活动,并调整机体各部的整体作用。其作用只是调节(提高或降低)某些特定反应的速度。这既不能提供反应所需能量,也不能引起新的代谢反应。这类激素包括性激素、甲状腺素和抗甲状腺素、蛋白同化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前两种副作用大被禁用,后几种特别生长激素成为人们热衷使用的产品。
1.3.2催肥剂:实际是运动抵制剂一类的药物,主要是利血平类镇静剂,其作用是通过对动物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使动物处于镇静、半睡眠或睡眠状态,由于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减至最低程度,最终达到增重促肥的目的。
1.3.3瘦肉精:实质是β—肾上腺兴奋剂,可使牛、人、羊、禽、猪体脂含量减少,人用医药上叫克喘素,主要治疗支气管狭窄引起的咳嗽。人食用这些残留瘦肉精的肉,会引起恶心、呕吐、心慌等不适症状。瘦肉精在肉中残留引起多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后,国家经严查严打有了好转。而新的替代品又出现了,叫苯甲醇胺,它和瘦肉精的功能一样,使畜禽多长瘦肉少沉积脂肪,据说不残留能很快从体内排出,实则对肉质有很大影响,也都有较大的潜在危险,一旦发现副作用时,已危害了无数人。
以上这些滥用的添加剂,已经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要想解决这潜在的安全,必须从饲料生产做起,取消这一切有危害的添加剂,用无毒无害、无残留的生物制剂取而代之,同时是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不减而增,生产出的畜禽产品安全可靠无公害。
二、目前畜禽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养殖尽管发展很快,但越养越难养的局面日渐突出,核心是病多难防、有病难治,困绕着养殖业无法摆脱。
2.1养殖场为避免疾病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大剂量定期向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目的只有一个防病。而这样做的后果,适得其反,一旦发病使用过的抗生素和一般剂量均无治疗效果,只有再加大剂量和更换新药,长此反复造成细菌和病毒的抗药性,离开药物养不成猪已成趋势,而且药残的肉食越来越严重。
2.2在养殖过程中,为使猪有一个好体型,瘦肉率高,向饲料中添加激素类药物,目的只有一个,求的是卖价高,生长快,使自己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至于肉中残不残留药物和激素类东西,不是养殖户所考虑的。解决这一问题只有科学引导和方法的置换,否则肉食安全永无法实现。
2.3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
规模化生产的畜牧业,不断地产生质量与体积几倍甚至几十倍,畜禽产品的粪便和生产污水,动物排泄物中的主要成分为含氨化合物,钙、磷,可溶无氮物,粗纤维,其他微量元素及某些药物,这种成份的含量随动物品种、饲料原料及配方、饲养方式等不同而异,随粪便排出后将引起严重污染环境。据测定,1头猪日排放尿粪约6千克,是人相应量的5倍;污物大多为含氨物质,极易腐败。通常带有致病微生物,容易造成土壤、水体、空气污染,并通过被污染的水、土壤和空气导致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的传播和蔓延,使某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直接危害人的健康,H1N1的人畜共患最为典型。此外禽场的羽毛粉尘、恶臭以及滋生的蚊蝇等也构成了对环境的污染,畜禽养殖专业化使畜——肥——粮良性循环被打破,进而破坏了生态平衡。
三、微生物技术在饲料生产中还未真正得到广泛应用
3.1当前市场上所生产流通的酶制剂及某些活菌制剂只是当做某一功能的添加剂与药物配伍使用,现在真正意义上利用微生物技术在饲料生产中替代所有药物,达到和超过所有添加药物饲料的性能尚属空白。即便市场上有概念性的产品,实际应用当中也与生物产品相距甚远。一边讲着是具备生物功能的产品,一边讲着饲料生产中配伍使用了最好的脱霉杀菌剂,自相矛盾中冒充自己的产品是生物性的产品,实质是普通常规饲料的生产方法和用料。真正意义上的微生物在饲料中的应用具有超越传统药物添加剂的多种功能,它不允许与抗生素杀菌剂、激素并用。

3.2
微生物在饲料中的应用,受着多方面制约。首先选育搭配适合畜禽消化系统的温度、PH值以及能弥补短缺的酶系,帮助畜禽有效利用饲料提高转化率,增强畜禽抗防病能力,提高免疫力,消除粪便产生氨臭减少污染环境。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3-6 12: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9 16:5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