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玉凰王军

猪出现黄膘的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3 09: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dlzxl2007 于 2011-6-23 09:16 编辑

1.
黄膘肉的种类及成因
生猪屠宰后,可见多种组织出现程度、深浅不一的发黄现象,脂肪组织尤为明显,这样的肉统称“黄膘肉”。国内多数报道中将黄膘肉分为两类,一类为黄疸,主要为病理性原因造成;另一类为黄脂,主要为饲料原因造成。进一步的研究认为,黄膘肉可分为三类,一类为黄疸,二类为黄脂,三类为黄脂病。笔者认为这种划分更科学更明确,也有利于实验室检验鉴别。下面分别讨论。
1.1黄疸
    黄疸是由于病理性因素引起的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除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全身大部分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黄染现象。黄疸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一般认为,可产生黄疸症状的疾病有钩端螺旋体病、肝片吸虫病、肝炎、附红细胞体病等。此外,中毒也可引起病理性黄疸。
1.2黄脂
    黄脂是由于脂溶性色素在组织中沉积发生黄染的现象。因黄色素为脂溶性,故黄色多发生在脂肪组织。产生黄脂的原因有三:一是遗传因素,某些动物存在遗传缺陷,造成体内色素代谢机能失调;二是饲料中长时间使用了胡萝卜、南瓜、紫云英、玉米等含脂溶性植物黄色素的原料,这些色素在脂肪中沉积引发黄脂;三是饲料中使用了磺胺类药物或含黄色素的药物没有经过足够的休药期。
1.3黄脂病
黄脂病是指屠宰后胴体脂肪组织呈棕黄色或亮黄色,一般伴有程度不同的特殊鱼臭或肾臭味的一种营养代谢病。黄脂病的产生原因主要为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多,发生氧化,如:鱼粉、鱼肝油渣、蚕蛹等,这些原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易被氧化为过氧化脂质,过氧化脂质与某些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如被溶酶体酶分解后,可排除体外,如果不能被分解,则形成棕色或黄色类蜡质颗粒,刺激引起脂肪组织发炎,蜡质颗粒位于脂肪细胞之间的间质内或位于巨噬细胞内使脂肪呈黄色[5]。具体而言,引起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因素有四:一是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添加不够或在具体环境下显得不足;二是高温高湿的外环境及制粒过程中高温高湿的影响;三是饲料中矿物质如高铜的添加加速氧化的发生;四是饲料中霉菌毒素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加。
2.
黄膘肉的鉴别方法及肉尸处理
2.1黄脂区别于黄疸、黄脂病
黄脂的黄色主要在脂肪组织,其他的组织通常没有黄染。显微镜观察未见脂肪炎症,也无类蜡质沉着。一般情况下,放置时间越长颜色越淡,一般胴体放置24h可褪色,在冷藏条件下褪色更快。实验室用氢氧化钠乙醚法鉴别时在上层乙醚层显黄色。有了以上四点,基本可以认定为黄脂。
2.2黄脂病与黄疸的鉴别
排除了黄脂,我们只需要鉴别黄脂病和黄疸。黄脂病和黄疸通过眼观较难鉴别,一般认为,黄疸出现黄色的除脂肪组织外,皮肤、粘膜、浆膜、组织液等多个器官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染,80%以上的黄疸在肝胆出现病变,组织液和皮肤发黄。但黄脂病是脂肪组织发炎,严重的除脂肪组织外,其他组织也可能出现黄染,关于黄脂病发生时其他组织的眼观状态报道较少。黄疸一般放置时间越长颜色越深,黄脂病放置后颜色的变化情况没有定论。黄疸的胆红素在氢氧化钠乙醚法鉴别时出现在下层氢氧化钠水溶液中,黄脂病的类蜡质颗粒不溶于脂肪溶剂,也出现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硫酸法鉴别时黄疸中胆红素在酸性环境下呈绿色或蓝色,黄脂中天然色素不显色,但黄脂病的黄色类蜡质颗粒在此环境中是否显色不清楚,所以此法只能在不显色的情况下排除黄疸,显色的情况下则无法区分黄脂病和黄疸。黄脂病与黄疸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黄脂病镜检可见类蜡质颗粒,抗酸染色呈深红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呈嗜碱性[2]
2.3黄膘肉处理
对于黄膘肉的处理应该针对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黄脂,单纯饲料色素引起的黄脂不受限制出售;药源性黄脂不能作为食用,可作工业用或销毁处理。
黄脂病,仅脂肪组织发黄,肉体无异常臭味的,不受限制出厂;有特殊臭味的不能作为食用,应进行化制。
黄疸,轻微黄疸肉尸不消瘦的,脂肪可炼油,胴体高温处理或腌制后作工业用;若黄疸严重肉尸消瘦的,内脏、胴体全部销毁。
3.
猪黄膘肉的预防和解决办法
当发生黄膘肉现象后,我们必须首先查明是哪一种类型,再针对性地解决。对于没有发生黄膘肉问题的养殖场,也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预防。
3.1黄脂的预防和解决办法
若经鉴定为黄脂,就要从可能产生黄脂的原因中逐项排查。若为遗传因素,则要在育种方面做工作,淘汰带遗传缺陷的个体。若为饲料中色素含量高的原料引起,则减少或不用这类原料。若为磺胺类药物引起的,则规范药物的使用并控制用量,设定合理的停药期。若为其他有色素的药物引起,则减少或不用这些药物。
要预防黄脂的产生,在饲料原料的选用方面要做到尽量少用或不用色素含量高的原料。在用药方面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品的使用方法和停药期操作,带有颜色的中草药类兽药少用或不用,选用其他药物代替。
3.2黄脂病的预防和解决办法
黄脂病的解决办法主要集中在减少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防止其氧化。具体方法有: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原料如鱼粉、鱼油的使用;改善原料的储存环境,易氧化的原料单独存放,维生素避免高温存放;改善制粒工艺,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氧化的发生;补充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的量,减少氧化酸败;减少矿物质如硫酸铜的添加量或换用氧化性小的碱式氯化铜;若为霉菌毒素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则要选用优质高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或换用优质原料。
预防黄脂病的措施:氧化酸败的原料坚决不用;易氧化的原料避免高温存放;夏季高温时加大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维生素E一般为常规添加量的3倍左右较合适,抗氧化剂适量增加,但不能加太高,因为抗氧化剂添加过量也会导致氧化加快;对于矿物质类原料选用较稳定不易氧化的来源;严格控制大宗原料,高温季节增加霉菌毒素抽检项目,可增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的检测,并加大抽检力度。
3.3黄疸的预防和解决办法
若发生了黄疸,就要逐项调查可能的疾病,如前面提到的钩端螺旋体病、肝片吸虫病、肝炎、附红细胞体病等,通过组织解剖,血清学、PCR等方法鉴定后再进行治疗。对于中毒引起的黄疸,主要是调查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有没有超标,另外,还要综合考虑其他霉菌毒素,因为多种霉菌毒素同时存在其毒性具有加性效应。对于霉菌毒素中毒的处理与霉菌毒素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类似,主要为选用优质高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或换用优质原料。
预防黄疸的产生,主要在于加强疾病防控,做好相关寄生虫病的净化工作,按规定做好猪群保健,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对于以上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带来更大的损失。在饲料原料选用上,霉变超标的原料坚决不用,少量霉变的要进行一定的处理或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或解毒剂。
4.
问题讨论
4.1快速鉴别方法
    当出现黄膘肉时,我们需要一种快速准确的鉴别方法对其进行鉴别,一方面指导我们对黄膘肉的处理,另一发面帮助我们尽快找到原因,“对症下药”。但目前使用的感官法主观性大,对三种类型也不能很好地区分。实验室理化鉴别法有氢氧化钠-乙醚法和硫酸法,两种方法都只能区分黄脂和黄疸,对黄脂病不能有效鉴别,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黄脂病中的蜡样色素的理化特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找到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对三种类型进行快速定性尤为重要。
4.2霉菌毒素与脂质过氧化
    大部分研究认为,黄脂病发生了,就是饲料中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不足,这固然是对的,但大家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饲料中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的不足?一般而言,玉米豆粕型日粮若没有使用变质鱼粉或其他油渣类下脚料,而维生素E本身没有质量问题的情况下,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在常规用量下是不会缺乏的。很多实际发生黄膘肉的例子中,没有使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原料也没有使用硫酸铜,其他加工环节也控制得较好,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饲料氧化的加剧呢?笔者认为,与大宗原料如玉米、豆粕、次粉中的霉菌毒素关系很大。国外有报道认为玉米中的玉米黄素可导致黄膘肉的产生,笔者认为,玉米黄素还是一个次要的原因,因为玉米一直是饲料中的主要能量原料,若是玉米黄素引起,那玉米作为饲料行业首选的能量原料的地位都将要动摇,显然,在考虑黄膘肉的问题中,玉米中霉菌毒素一直被人们忽视。研究表明,多种霉菌毒素都与体内的抗氧化系统有关,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可以因霉菌毒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降低。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T-2毒素都可导致动物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加[6]
4.3产生黄膘肉的不饱和脂肪酸的量的问题
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是引起黄膘肉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所有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都会引起黄膘肉问题,研究表明,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添加15%亚麻籽(亚麻籽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未发生黄膘肉[7]。国外也有通过增加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来调控猪胴体脂肪、肌肉和肝脏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生产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肉产品的研究,但有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Omega-3不饱和脂肪酸会对肉的品质产生影响,包括肉色、滴水损失、口感等指标[8] 因此,研究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量达到多少可引起黄膘肉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不同种类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特性不同,对于黄膘肉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这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发生的黄膘肉问题应该给我们很多启示,很多情况都不是单一的一种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我们都要深思。如劣质原料、饲料添加剂、保健及治疗药物的滥用,动物疫苗与野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强度加大,养殖密度增加导致的环境病菌数量增多应激增大等等,这些因素都会破坏动物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近年来黄膘肉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追求规模高效养殖的同时,也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地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dlzxl2007 的帖子

够专业的了,哥们,谢谢你,很实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7 13: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真是有些奇怪了,就一个经销商多次反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08: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兰天 的帖子

是啊,可能还有其他原因的吧,现在已解决了,谢谢朋友们的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7 16: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料中使用了蚕蛹也会导致黄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08: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你的帮助朋友!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6 09: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地方没有,就那几家连续几批出现,我建议在自己猪场找原因,饮水、饲喂方式、猪场自用药、饲喂习惯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6: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有道理,谢谢你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8 21: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部分猪有附红体感染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0: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的参与和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12-22 14: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