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乡下的那些年,母亲养了很多猪,那时还没有配合饲料,也就喂些山茅野菜青饲料以及残渣剩水什么的,猪照样长得油光水华肥鲁饱胖的,每当喂猪时,猪槽边总是呈现一派出争先恐后的抢食场面,吧嗒吧嗒一阵,槽里的猪食即刻一扫而光。隔壁有个老奶奶,看着母亲养猪挺轻松的,就买了一只小猪来养,开始几天小猪胃口还可以,但没过几天,小猪就不思饮食,后来煮稀饭喂它也不大喜欢吃了,小猪日渐消瘦形容憔悴,母亲看着心里不忍,叫老奶奶把她的小猪弄来同家里的猪群一同喂养,不几日后,这小猪也同群猪一样,加入入“争先恐后”的行列当中,并开始着装茁壮成长。我禁不住问母亲是啥原因,母亲说这道理非常简单, 奥秘就在于一个“抢” 字,对于一群猪而言,不抢就争不到食,而对于“独槽猪”来说,无论食物好坏,都不存在抢的问题,长此以往,
“独槽猪”就产生了厌食症。 我不知道目不识丁的母亲是否有意无意地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对我们兄妹的教育上,但母亲的养猪理论让我联想到当下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电视上看到一则关于消食片的广告,一个母亲对着不吃饭的独生子小孩伤透了脑筋,极尽惑哄吓诈之能对小孩也无济于事,最后是消食片解决了母亲的大难题,不能说这个广告创意不好,但这个广告要达到的目的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小孩不吃饭,并非消化功能的问题,而是前述“独槽猪”的问题,吃再多的消食片也解决不了“独生子”不吃饭的问题。首先申明,我对“独生子”的基本国策丝毫没有贬损之意,而是举双手赞成的,尤其如我辈薪资收入人群亦只能养活养好一个。但客观地讲,独子政策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困惑和难题绝不能小视,几十年后,某些人才断档问题将日趋显现,某些伦理纲常的混乱将日趋凸显。我们常提的口号是“优生优育”,喊口号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难,以当下的生活水准和医学水准,优生或许容易做到,但要优育,可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了,因为教育的问题涉及家庭、社会、学校等等要素和各个环节的的组合效应。仅仅一个“独槽猪”的问题就足以弄得许多家长焦头烂额黔驴技穷,涉及教育等等复杂系统工程那就别指望太多了。2000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圣人就提出“因材施教”的英明论段,如果城市人口中都是些“独槽猪”材质,那“因材施教”就有些勉为其难了,我在一份资料上看到,西方教育对“因材施教”研究之细之透彻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研究到根据一个人在弟兄姊妹之间的排行来施教,并且拿出统计资料加以佐证—美国40多任总统中,有约70℅排行老大,因为在家里老大从小总是充当了排头兵的觉色,总是任劳任怨最责任心,也最有领导指挥才能,能担大任实属必然,而排行往后的老二、老三、老四,因为个性相对散漫自由,长大成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各种特殊人才的可能性要远比老大的概率高许多。社会需要能干的总统,也需要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各种特殊人才,更需要更多的合格公民‥‥‥ 如果十几年、几十年后,我们的后辈或再后辈还都是些“独槽猪”,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或许就是灾难性的。我期望着,我们的国家在度过了人口出生的高峰期后,在人口出生步入良性轨道后,我们的人口政策能够有朝一日回归到千万年来的自然生育状态的轨道上去,不为别的,就为解决母亲帮助隔壁老奶奶解决不吃食的“独槽猪”问题‥‥‥ 本人声明:此文系转载,非本人创作,如涉及版权,权当畜牧人网和鄙人为作者 免费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