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0.5pt][align=left][size=10.5pt] [/align][align=left][size=10.5pt]平均两到三年换一份工作、更希望薪酬奖励和自己的业绩紧密挂钩、评判一份工作是否值得认真对待首先从自己的兴趣出发[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size=10.5pt]这些特点因[/size][size=10.5pt]80[/size][size=10.5pt]后[/size][size=10.5pt]职场人群的壮大而越来越被注意到。[/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别再提[font=Times New Roman]“80[/font][/size][size=10.5pt]后[/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了。除了[/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工作了不到[/size][size=10.5pt]10[/size][size=10.5pt]年[/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虽然不算[/size][size=10.5pt]新人但也并非资深[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尚未建立自己稳固的人脉关系网[/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还能说些什么?[/size][size=10.5pt]人力资源服务公司[font=Times New Roman]Kelly Services[/font][/size][size=10.5pt]最近针对全球共[/size][size=10.5pt]13[/size][size=10.5pt]万雇员进行的《[/size][size=10.5pt]2010[/size][size=10.5pt]年全球雇员指数调研》研究了来自不同国家、地区雇员的职场观点。[/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这个调查稍有不同之处在于它调查了[font=Times New Roman]“80[/font][/size][size=10.5pt]后[/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雇员,有两个重要参照,一个是中国的[/size][size=10.5pt]60[/size][size=10.5pt]后和[/size][size=10.5pt]70[/size][size=10.5pt]后两代雇员,另一个是亚洲及全球其它地区的[/size][size=10.5pt]80[/size][size=10.5pt]后雇员。它们的结论是中国[/size][size=10.5pt]80[/size][size=10.5pt]后雇员的[/size][size=10.5pt]忠诚度更低、更渴望薪酬中的短期激励部分、青睐更健康、更有趣以及更加弹性的工作体验。[/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当生于[font=Times New Roman]1980[/font][/size][size=10.5pt]年代的公司人逐渐在职场的各个角落现身,担当着从职场新丁到职业达人,再到新兴公司的[/size][size=10.5pt]CEO[font=宋体]的角色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日渐庞大的群体,也正在主导着职场中价值观念的转变。[/font][/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职场[font=Times New Roman]“80[/font][/size][size=10.5pt]后[/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指目前年龄不超过[/size][size=10.5pt]30[/size][size=10.5pt]岁的公司人,他们绝大多数的工作资历在[/size][size=10.5pt]10[/size][size=10.5pt]年以下,有些人可能刚涉足职场不久。不过更宽泛点理解,这个人群也包括[/size][size=10.5pt]1970[/size][size=10.5pt]年代末尾出生,但是从业年数和职场经历都还不多的人。[/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首先,长期成长于高强度竞争的环境下,让他们对环境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尤其敏感,因此也不难理解他们为何如此倾向于[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size=10.5pt]请为我做的事支付报酬[/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Pay for Performance[/size][size=10.5pt])的短期激励制度。习惯了常常有不止一种选择放在面前,于是他们在面对自己更感兴趣的工作时才体现出更高的效率。经历了外界形势的无常变化,出于对风险保障的担心,也让他们认为短期现金回报更加安全。[/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此外,他们可能也不会否认[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size=10.5pt]忠诚度低[/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这样的评价。在工作三五年后,或是出于[/size][size=10.5pt]自我实现的追求,或是迫于生活成本的压力,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希望通过转换公司而得到职业生涯及薪酬的跳跃,因此这一群体的整体流动率很高。如果客观地看待[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size=10.5pt]职业忠诚度[/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就会发现,要有余力考虑将企业的[/size][size=10.5pt]目标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相结合,前提条件是要有相对成熟的管理或专业经验,以及较为丰厚的收入与稳定的职位,要达到如此状态,又有多少人能够免去之前数十年的积累?[/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最后,他们常常打破规则[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size=10.5pt]一些是有意之举,另一些则是无意为之。随着他们渐渐成为了职场中的[/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大多数[/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那个[/size][size=10.5pt]“[font=宋体]老板说什么就做什么,不要问为什么[/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size=10.5pt]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不仅关心[/size][size=10.5pt]上司[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size=10.5pt]怎么说[/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也很在意自己[/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该怎么做[/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管理者的表率作用尤其被他们看重。加上,自我意识强烈、合作意识淡薄、很少为他人考虑等特点的综合作用,他们也多少表现出了所谓的[/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难以相处和[/size][size=10.5pt]沟通[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size=10.5pt]。[/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第一财经周刊》总结了一些[font=Times New Roman]80[/font][/size][size=10.5pt]后公司人群体的能力特征,以及当前职场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因素。不管你在年龄上属不属于[/size][size=10.5pt]80[/size][size=10.5pt]后的一员,或许你都可以暂且抽身出来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体来看待。因为,重要的其实并不是这些结论,而是通过它们,找到如何让自己在职场中发挥优势([/size][size=10.5pt]Strength[/size][size=10.5pt])、克服弱点([/size][size=10.5pt]Weakness[/size][size=10.5pt]),进而做好准备化解威胁([/size][size=10.5pt]Threat[/size][size=10.5pt])、成就机会([/size][size=10.5pt]Opportunity[/size][size=10.5pt])的方法论。[/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b]创新性强、不迷信权威[/b][/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80[/size][size=10.5pt]后公司人在职场的资历都相对较浅。[/size][size=10.5pt]EMC[/size][size=10.5pt]中国卓越[/size][size=10.5pt]研发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狄巧认为,具有这样特点的公司人,要善于利用环境最大程度发挥自己,让自己的想法有机会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方案。[/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一种通常的认识是,由于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越是年轻的人越无法在短期内对企业做出很大贡献。职场竞争力自然就比较弱。而在一些人力资源专家和企业管理者看来,不断接触新鲜事物成长起来的[font=Times New Roman]80[/font][/size][size=10.5pt]后公司人,在眼界和知识结构上都相对开阔和完善,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更少的教条主义,以及习惯于质疑和挑战权威,也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b]专家点评[/b][/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事实上,职场新人在人才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对于雇主而言,资历在两年以内(包括应届生)的求职者的人力成本[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size=10.5pt]性价比[/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最高,一方面,相较于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专业人士,入行不久的人的可获得性和可选择性更多,可塑性也更强。另一方面,他们刚刚经历了竞争激烈的求职阶段,正处于自己的职业[/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打拼期[/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也会更有积极性和热情。[/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b]沟通能力弱[/b][/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size][size=10.5pt]敢于表达[/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并不等同于良好的沟通能力。狄巧认为,在一时之间难以改变性格和观念的情况下,公司人要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就要将重点放在如何使自己的表达方式[/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更有效[/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其实,所谓的沟通技巧更多是在[/size][size=10.5pt]细节上作调整,比如注意让内容具有建设性,而非单纯发牢骚和抱怨。[/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由于[font=Times New Roman]80[/font][/size][size=10.5pt]后公司人很少愿意随大流,更倾向于依据个人判断,仅仅靠规章流程难以[/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掌控[/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住他们。此外,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成为了职场中的[/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新经理[/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但自己还缺乏角色转换意识和技巧,于是导致了更多的管理与沟通方面的障碍。[/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b]专家点评[/b][/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size][size=10.5pt]自我意识强[/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来自[/size][size=10.5pt]80[/size][size=10.5pt]后在成长环境中,较少受到[/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分享[/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合作[/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等理念上的培养,如果用否定的标签定义他们也不恰当。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没有形成去考虑自己在[/size][size=10.5pt]组织群体中角色的意识,并非不愿合作或只重私利。公司应该在内部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机制,也有必要从企业文化和员工教育上做投资,而不是让他们用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来独自承担[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size=10.5pt]沟通失败[/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的后果。[/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b]新行业新技术、创业[/b][/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Kelly Service[/size][size=10.5pt]的调查显示,中国[/size][size=10.5pt]80[/size][size=10.5pt]后雇员中有创业意愿的人数比例比前两代人高出[/size][size=10.5pt]10[/size][size=10.5pt]个百分点,达[/size][size=10.5pt]54%.[/size][size=10.5pt]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的[/size][size=10.5pt]就业市场的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多,电子商务、咨询服务等一些形式的创业门槛并不高,虽然利润不高,但相应的风险也比较低。[/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狄巧认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永远都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中国的商业市场和国外的差距正在越缩越小,所以资历浅的公司人要做好准备适应将来更为全球化的模式。针对个人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往深度和广度发展。[/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80[/size][size=10.5pt]后公司人自身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比较全面,包括对兴趣和意义的注重,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常常把创业等同于去换一份工作。与此同时,人力资源专家分析,在[/size][size=10.5pt]经济回暖期,他们的执行能力将为那些快速发展的公司,尤其是研发技术密集型企业所渴求。[/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b]专家点评[/b][/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同样面对有过创业经历的求职者,一般企业更难接受[font=Times New Roman]“80[/font][/size][size=10.5pt]前[/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因为资历和年龄的关系,创业经历会使他们和原有的职业环境有一定脱节,哪怕他们经验多、能力强,但也可能未来在公司的稳定性较低。企业在对待[/size][size=10.5pt]80[/size][size=10.5pt]后时则[/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宽容[/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不少,如果是创业失败再去公司求职,雇主会觉得他们比同龄人更明确自己的选择,也更珍惜现有这份工作的机会,同时会看重他们通过创业经历增加的成熟度。整体而言,[/size][size=10.5pt]80[/size][size=10.5pt]后创业成本和风险都比[/size][size=10.5pt]70[/size][size=10.5pt]后的要低,也有更大余地的[/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退路[/size][size=10.5pt]”[/size][size=10.5pt]。[/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b]变化、竞争[/b][/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由于大型跨国公司的扩张和转型,对进入职场不久的公司人除了数量上的需求有所增加之外,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也与以往不同。狄巧认为,提高自己对变化的适应性是关键,对公司人而言,目前最可能遭遇的变化就是全球化的合作,在适应这一点上要做好相应准备。除此之外,还要对自己职业发展有前瞻性的规划,技术人员要适应行业变化的需求及时深化自己的技能,管理人员丰富自己关于业务和管理的能力乃至公司经营层面的知识。[/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在[font=Times New Roman]Kelly Service[/font][/size][size=10.5pt]调查的中国[/size][size=10.5pt]80[/size][size=10.5pt]后雇员中,认为市场对其能力有较强需求的比例仅为[/size][size=10.5pt]28%.[/size][size=10.5pt]在中国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下,新兴行业尤其是[/size][size=10.5pt]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它们通常需要更领先的及更核心的服务支持。对比之下,[font=Times New Roman]80[/font][/size][size=10.5pt]后公司人在专业能力、行业经验、[/size][size=10.5pt]客户资源、合作伙伴、资金以及管理理念等方面都缺乏优势。[/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b]专家点评[/b][/size][/align][align=left]
[size=10.5pt]根据[/size][size=10.5pt][url=http://sl.job1001.com/][size=10.5pt]一览英才网[/size][/url][/size][size=10.5pt]对[font=Times New Roman]100[/font][/size][size=10.5pt]家处于高竞争行业的公司的调查显示,由于国内市场的人才供给无法满足企业,致使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开始在全球市场搜寻人才。这些跨国公司在多个区域和多个国家的经营活动,使其吸纳海外人才时也有相当便捷的渠道。目前从区域来看,海外人才来自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最多;从行业来看,能源、[/size][size=10.5pt]汽车生产和机械自动化需求最盛;从岗位来看,对海外专项技术人才的需求超过管理人才。[/size][/align][align=left]
[/align]
[/size]
[/size]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