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王海鴒是在看了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之后,而看小说《大校的女儿》则是在国庆七天长假期间。
一次聊天中女儿告诉我王海鴒很有名,我说我怎麽不知道呀?女儿说王海鴒的军旅作品写的相当好,我说《士兵突击》是她写的吧?说这话时女儿正在厨房洗碗,她当时就笑得喘不过气来,喘不过气来的后果就是叮里咣当一下子‘报销’了好几只碗!我说姑娘就是我说错了你犯不着拿我的饭碗出气吧?女儿说我赔你还不行麽?于是‘赔’来了这本《大校的女儿》。
大校的女儿叫韩琳。曾经在某部通信连当兵。这本书写的就是这位女军人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历程。成长经历与很多有志献身部队的热血青年相似,而情感历程却与同龄青年大大的不同。
与其他军事题材的小说相比,《大校的女儿》有非常独到的地方。在用韩琳这位女兵的成长经历描绘出一代军人面对矛盾和困难如何自强不息、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大胆而真实的写出了50、60年代出生的军人在婚姻方面遇到的困惑和所作出的牺牲。其中,最最令我关注最最吸引我的,是作者深刻诠释了婚姻不是爱情的唯一形式,诚挚的爱情不一定非得走向婚姻这一热点话题。这个话题如果换句话,用咱们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二者不同道啊!
书中的男一号叫姜士安,是个出身贫苦的农村兵,他和韩琳同在通信连,两人工作配合默契,生活上互相关心,原本应该是幸福的一对。可是姜的父亲在家乡为他选择了一位不识字的姑娘翠花,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姜士安只能‘奉命’成婚,韩琳也另组家庭。
在后来的岁月中姜韩二人工作都干出了成绩,姜士安官至副军长,韩琳则成为著名军旅作家,两人不在一个单位了但仍然深深的相爱着,对方的任何一点消息都会很快掌握并给以实实在在的帮助,然而这种相爱只能在心底,直至书的结尾,两人间最亲密的动作只是一个拥抱!唯一地一次!爱情在他俩身上自始至终表现为一般情感,理智最终挡住了爱情!
整本书给人的感觉是纯净,没有激情的场面,但掩上书本你不得不感动:感动那纯真的岁月,感动那爱情的真挚,感动男女主人公的自省,感动那难以拿捏的红颜蓝颜的分寸!从古到今,能把男女之间这份情感拿捏到位的有几人?这是此书深深打动我的地方!
在那个压抑人性的年代,爱而不能,这样的事儿不少!深爱的人被棒打,不爱的人却绑成夫妻,一切以政治为前提!想甩掉根正苗红的农村妻子?门也没有!想当陈世美?下辈子托生好了!
在道德根本形不成制约力量的今天,估计年轻一代看了这书会疑惑不解:道德的力量有那麽大麽?姜韩二人有那强的自制力麽?可是作为过来人,我倒是切切实实感到了这书的真实!真就真在它的时代烙印上!当一个社会全民都遵奉一个道德水准时,有谁能与之抗衡?正如今天‘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成普遍现象一样,社会全民的道德水准转了向,‘二奶三奶’成燎原之势,谁有本事阻挡得了?
掩上书本我沉思良久,书中的故事悄然淡去,而故事后面仿佛还有未尽的话……:
1. 结婚是为自己而不是结给别人看的!
姜士安和韩琳分别接受了和自己不爱的人生活在一起的事实,这样的婚姻里有多少为自己的成份?在给别人看的同时,两人的心难道不是一直在滴血?在我看来,只要没犯法,只要两人相爱,和谁结婚是自己的事情。可惜国人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的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这个‘别人的脸色’既包括组织也包括个人既包括单位也包括家庭。什麽时候‘别人的脸色’真正消除了或者不管用了,也许才算得上是人性的回归,否则,爱情和婚姻将一直不会融成一体;换句话说,什麽时候能够完全依照个人意愿不带一点外力影响而为自己结婚,也许爱情会回归婚姻吧?
2. 有本事做人才有福分当‘颜’!
无论男女,有一个珍藏在胸时时牵挂的异性朋友,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笔财富。异性之间的这种深深的友谊,对于双方来说,是一种阳春白雪的感觉,姜士安和韩琳就属于此类,姜是韩的蓝颜,韩是姜的红颜。
蓝颜红颜里包含了太多东西,爱情太闪,婚姻太懒,只有这‘颜’才能青春常驻,但不是任何人都做得‘颜’的!这‘颜’差一步是友情,‘颜’过一步则是滥情!做‘颜’的前提是胸怀坦坦荡荡不谈男女私情!姜士安以自己的冷静和理智把住了这个度,而韩琳以女性的善良和聪慧迈过了这道坎!
要是还用咱们老百姓的话来说,我认为,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各有各命!就像那腰间挂满钥匙的丫环,纵然能打开小姐的金银珠宝首饰盒,却仍然做不成小姐一样,你不是做‘颜’的料就别憧憬那有‘颜’的幸福,做不到心怀坦荡就别想拥‘颜’在怀!有本事先做好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再来品位那‘颜’带来的欢乐如何?不是我爱点睛:这世上姜士安和韩琳之类的极品就是用放大镜又能搜出来几个?
站在爱情里说婚姻好像轻了点,而置身婚姻里说爱情又太沉了些。借用网友的一段话:其实爱情更多的是出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它可以把心醉成一杯酒;而婚姻则体现在最现实的世俗生活中,它把两个人熬成了一锅粥。爱情需要碰撞出醇香才能成全一场心醉;婚姻需要熬到一定的火候才能拥有那片可口。酒和粥本不是一回事,爱情和婚姻又岂能同日而语?
依我的阅历我的年龄我的心态,原本应该是淡定从容心如止水,可是看《大校的女儿》却看得浮想联翩不想放手。女儿问我为何?细细想来,答案只有一个:这本书象一首歌!就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这书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写的是别人的故事,流出来的却是自己的生活!
这‘自己的生活’不是也包括芸芸众生你和我麽?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