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20|回复: 15

乳猪颗粒饲料的加工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0 11: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乳猪颗粒料的适口性、硬度、崩解速度等问题可能是每一个想做高档乳猪颗粒料的人都会碰到的问题,在此发表一个帖子,旨在集思广益,也请这方面的高手不吝赐教,指导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谢谢!

2011年马上就要到来了,祝愿各位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财源滚滚、心想事成!
金喜善2.jpg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30 11: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硬度 不宜过硬 如果添加蔗糖 可能造成硬度过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0 12: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高手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13: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我在本论坛搜索到的有关话题,汇总一下:
今天遇到一个问题:乳猪颗粒饲料在温度一提高的时候,颗粒饲料表面变的特别涩,甚至是开花的结果,请问什么原因造成的
你用的原料中是不是乳清粉或者大豆浓缩蛋白多了?
乳清粉和大豆浓缩蛋白比例不高
膨化玉米有50个
我看这应该是加工过程的问题,与配方的关系不大。主要可能是含水量太大了,可以检查一下供汽系统也许能找到答案。
乳猪料中一般添加的糖和乳清粉及膨化玉米或其他易消化的原料等比较多,这些原料在温度较高时,粘性大幅提高。造成制粒困难,制出来的粒度表面也不光洁,同时也易出现粗糙或开裂现象。严重者表皮翘起,形成开花的状态
乳猪料的制粒温度不需要很高的
乳猪料的制粒温度,根据乳清粉及奶粉、膨化玉米等添加的量不同,温度也有所不同。一般不会超过75度
制粒温度、气压、调制时间等需要根据你的配方组成来调整。如果使用很多的乳制品、糖等。同时玉米等又经过前处理。温度不需要很高。同时关注一下环模的压缩比。
曾经添加熟化玉米生产的3.0mm乳猪颗粒料,有楼主所说的情况
对温度用不着打那么高,乳清粉多了就是这样的情形
又学习了,乳猪料加了乳制品、膨化玉米调质温度75度以下就OK啦
乳猪料的环模压缩比不能高,高了一样难以制粒,可能还会堵塞模孔
主要原料已膨化,采用低温制粒就好了
我的到70度左右就出现情况了,查到原因了,原来是环模开裂了,生产部私下换了一个压缩比高的环模,谢谢各位老师的热心帮助
我们公司生产乳猪料控制在72度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0 13: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高手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13: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乳猪饲料中有的厂家生产出来的比较酥软,而有的厂家生产出来硬,如何从生产上有效降低颗粒饲料硬度呢?
可以考虑配方的原料和所用环模,还有压缩比
很大程度上还是工艺上需要改进的!
降低环模的压缩比,减少配方中次粉或面粉的用量,加大粉碎的粒度,减少蒸汽的量。
但蒸汽少了,熟化不充分,搞不好会拉稀
我们也出现过这个问题,从环模压缩比上进行了解决
降低环模的压缩比(1:8即可),减少配方中次粉或面粉的用量,减少蒸汽的量,降低制粒温度.
降低环模压缩比,原料中添加油脂。
主要有两个方面:1、配方:使用如米糠类、膨化大豆等;2、环模:使用低压比模具比如1:7并有减压孔的;在这里建议不要轻易降低调制温度,避免得此失彼。
将玉米部分或全部膨化处理,降低玉米容重
据了解现在很多厂家乳猪料环膜压比一般都在5-7之间。
减少原料含水量,增加调制器蒸汽压力,增加油脂用量
采用低压缩比环模,添加优质磷脂粉或磷脂油
环模的压缩比是一方面,关键在配方
配方占60%的因素,降低压缩比颗粒粉化率会升高啊,高比例的油脂是可行的
降低环模的压缩比,增加环模减压段的厚度
配方影响因素应引起重视,膨化原料、粘性大的原料添加比例较大会增加饲料硬度;2、加大油脂和磷脂的添加有利于降低硬度;3、冷却时间延长、且加大风量也能适当降低硬度;4、环模压缩比降低,至于降低到多少要根据配方而定,找到颗粒硬度与出现较大粉尘的平衡点。
压缩比1:10以下要好一些;减少粘性大的原料  加油脂
减少次粉,小麦等拈性大的原料,降低压缩比,可以适当增加制粒速度和降低温度
原料中淀粉的性质,支链淀粉多比较粘
主要不是压缩比,如果没有好的设备,没有蒸汽硬压的话会相当硬
合适的压缩比,正确的操作;最大的因素还在配方中;减少次粉,增加油性物质原料;可提高溶水效果
学习了各位高手的观点,我认为都不错。增强料本身的过模性、减小环模的压比。但是各位没有关注到环模的磨损、变形对产品硬度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降低颗粒环模的压缩比,适当在配方中增加油脂,但不要降低调质温度,否则影响熟化程度。
“将玉米部分或全部膨化处理,降低玉米容重”这种方法有问题,硬度会更加加剧,实际经验哦,不是瞎掰的
对啊,膨化玉米,次粉,面粉等都会增加颗粒的硬度的!环模压缩比的关系比较大,不能高于1:7了
降低环模压缩比,加强原料粉碎的粒度,减少黏合剂的用量;原料中添加油脂,使用能量高的原料。
选用烘干玉米,粉碎粒度采用1.5筛孔;环模倍数在6.5-7倍之间,调质温度不超过75度
最好的方法是降低压缩比,不增加成本,又能达到理想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原料的粉碎细度方面的问题。还有方法是使用膨化大豆,效果也不错。
在我们公司同样压缩比的乳猪料,配方中添加油脂多的硬度低
粉碎太细会增加硬度哦
现在市场上的乳猪料,一般都采用1.5的筛片,解决小猪的营养吸收,而却酥脆像饼干。要想解决料的硬度主要还是从压缩比和粒径,我们用1:6左右的环模,大颗粒料。当然压比降低熟化度也会降低,那就采用熟化玉米和豆柏,这样既能防止拉稀又能提高适口性。如果仅从配方,油使用1:7-8的环模做出的效果相差很远的。
二次低温制粒,添加膨化大豆,压缩比1:5.5-6
可以采用二次粉碎,二次制粒的生产工艺,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14: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市场上有很多乳猪颗粒料,做的都比较酥,用手稍微一压,就成了粉状。不知道是如何做出来的?粉碎当然要细,但调质及制粒模具上有什么不一样?配方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望哪位专家能给予指教。
一般饲料加油达到3%以上时,生产出来的饲料,就比较酥。这是以前的经验,现在可能已经早被颠覆了
制粒温度应该在60—65,模具应该用1:4的;
环模压缩比在1:4左右,配方中少加乳清粉等容易引起饲料粘结的原料;
压缩比低些,我们用的是1:6的,专用猪料
主要是配方结构,加工工艺只占小部分因素,楼主说的主要是安佑的教槽料吧?配方定了,改进加工工艺如环模压缩比、调质温度、蒸汽压力、冷却过程等可以改善颗粒偏硬的问题,但效果有限
减少次粉等粘度大产品使用量使用量,增加油和脂肪(国外好像有数据分析:油脂每增加2%硬度降低50%),降低调制温度,压缩比1:4以下,还有就是降低水分含量
使用乳化剂先把脂肪乳化后,均匀混入饲料,效果会好些
乳化剂是一种可以把水和油进行均匀混合的产品,可以增加料的柔软性
现在乳猪料的标准是:手捏即碎  入水即化    我是做设备的,从我们的经验一般乳猪料环模的压缩比不能超过1:5   一般在1比3或3.5或4
我们也在尝试乳化剂 不过不能直接加混合机;要先和需要添加的油脂(同时加一定比例水)混合好后 再一同加入混合机
用什么乳化剂,直接用膦脂油就可以了
要香料酥就是加油到3-4%左右就可以达到这效果,但是缺点是运输时容易粉化,客户会投诉的
搞点油,膨化玉米多加点,压缩比用1:4的,肯定酥。不过具体的点自己试。肯定能行。温度不一定要很低,70到80也可以。
今天一卖乳化剂的人到公司来推销乳化产品,经过人工近半个小时的搅拌,装瓶、密封。二个小时后,混合后的乳化产品分级了。不知是不是搅拌的不好,还是产品质量有问题。有知道的给说一下。
实际上,保持2小时的乳化效果足够了---肠道内,有3分钟就够了。不过靠体外的乳化效果来判断乳化剂产品,并不完全可靠,因为一个反证:加点洗洁精,效果更好  
采用脂肪和油脂乳化,效果会好些!
奶粉、糖等含量高,温度太高了,很难制粒制粒温度控制在65-70环模压缩比1:4,孔径大于3.0原料中少使用粘合剂,可以考虑添加膨化原料,控制油脂含量
配方中没有粘结剂,但某些原料本身就是一种粘结剂,如奶粉、乳清粉等,玉米、次粉也是一种粘结性比较强的原料。不过经过膨化后的原料,粘结性小的很多,可以考虑多加一些。
哈哈。。。二次熟化原料+膨化玉米。。。。+预混料。粉碎机筛孔2.0,环模压缩比1;5。制粒70度左右。闭风器风机开到最大8分钟下料,香酥开口出炉了。。。。
加点油,加点膨化玉米,调制时间不要过长,制粒工找点原因,不行就出邪了哦有些是膨化玉米用的多,不过膨化玉米产量小的话质量不好控制。也可以做到颗粒大一点,多加油,环模压缩比小一点,当然配方结构很重要,也需要多加油了。
油的比例控制好,加蔗糖,压缩比1:6以下,温度70左右,膨化玉米40%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14: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调控颗粒硬度
        随着人们对饲料工业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和生产厂家在提高原料质量和优化配方的同时,把饲料加工工艺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颗粒饲料的颗粒硬度是颗粒饲料外观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一些猪场的饲养过程中还发现,颗粒饲料的颗粒硬度对畜禽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调控颗粒饲料的颗粒硬度,是一些生产厂家和科研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纵观颗粒饲料加工工艺的全过程,除饲料配方外,影响颗粒饲料的颗粒硬度的加工工艺有:原料的粉碎工艺;原料的膨化和膨胀工艺;原料的混合、加水、喷油工艺;蒸汽预调质工艺;制粒过程中的模具的选择;后熟化、后喷涂工艺;干燥冷却工艺。
        1 粉碎工艺对颗粒硬度的影响
        粉碎工艺中对颗粒硬度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原料的粉碎粒度。一般来说,原料粉碎粒度越细,在调质过程中淀粉越容易糊化,在颗粒料中的粘结作用越强,颗粒越不容易破碎,硬度越大,在实际生产中,根据不同的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环模孔径的大小,粉碎粒度要求作适当的调整,鸡鸭料要求粒度粗一些,粉碎的平均粒径在800~900μm,乳猪料要求细一些,粉碎的平均粒径在400~500μm,育肥猪料粉碎的平均粒径在600~700μm,鱼料和特种水产料粉碎的粒径要求更细一些,一般在250μm以下。在禽用饲料中一般要求颗粒饲料的颗粒硬度要大,粉化率要低,减少饲料的浪费。要提高禽用颗粒饲料的颗粒硬度,可以通过调控原料粉碎粒度的粗、中、细比例来达到提高颗粒硬度的目的。粗颗粒指粒径在900μm以上的要求不超过15%,中颗粒是指粒径在700μm左右的为35%左右,细颗粒指粒径在500μm以下的,要求超过50%。其中要求粒径小于250μm细粉不少于25%。这部分细粉中的淀粉在调质时能够充分糊化,在制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粘结作用,将粗、中、细粒径的颗粒粘结在一起成为大颗粒,提高颗粒的硬度和降低产品粉化率。在猪料生产中一般要求颗粒的硬度要适中,太硬会降低产品的适口性和生产性能,太脆会提高产品粉化率,降低生产性能,增加浪费。在猪料的生产中一般要求粉碎粒径在700~500μm之间的超过70%,250μm以下细粉要超过20%。这样的粒度分布有利于颗粒制粒成形和提高颗粒外观质量,又能保证产品的适当硬度和较低的粉化率。在鱼料的生产中,一方面,鱼类动物的生理特点要求原料粉碎粒径在250μm以下的不少于85%;另一方面,粒度小有利于颗粒的成形和在水中的稳定性,鱼料的颗粒硬度都比较大,这是由于鱼料在水中稳定性要好,颗粒要致密。目前生产的鱼料都是硬颗粒料,应该向软颗粒料方向发展。
        2 原料的膨化和膨胀工艺对颗粒硬度的影响
        通过对原料的膨化和膨胀处理,能够破坏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脱除原料中的毒素,杀灭细菌,消除有害物质,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变性,淀粉充分糊化。糊化后的淀粉对颗粒硬度影响是显著的。目前膨化原料主要用于高档乳猪料和特种水产料的生产。对于特种水产料来说,原料通过膨化后,淀粉糊化度增加,成形后颗粒的硬度也增加,有利于提高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对于乳猪料来说,要求颗粒比较酥脆,不能太硬,有利于乳猪的采食。但膨化乳猪颗粒料因为淀粉的糊化度较大,因此制粒颗粒的硬度也较大。应该通过其他途径降低颗粒的硬度。
        3 原料的混合、加水、喷油工艺对颗粒硬度的影响
        原料的混合能提高各种粒度组分的均匀度,有利于保持颗粒硬度基本一致,提高产品质量。混合机内加水工艺还是一个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在硬颗粒饲料生产中,在混合机内添加1%~2%的水分,有利于提高颗粒饲料的颗粒的稳定性和硬度。但是由于水分的增加,给颗粒的干燥和冷却带来负效应。也不利产品的贮存。在湿颗粒饲料的生产中,粉料中可以添加高达20%~30%的水分,在混合过程添加10%左右的水分,比在调质过程中添加更容易。高水分物料成形后的颗粒,硬度小,湿软,适口性好,能够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在大型养殖企业可以采用这种湿颗粒饲料。湿颗粒一般不能贮存,一般要求即生产即饲喂。在混合过程中添加油脂是目前饲料生产车间普遍采用的一种油脂添加工艺。添加1%~2%的油脂降低颗粒的硬度不显著,添加3%~4%的油脂时能够显著降低颗粒的硬度。
        4 蒸汽调质工艺对颗粒硬度的影响
        蒸汽调质是颗粒饲料加工工艺过程中的关键工艺,调质效果直接影响颗粒的内部结构和外观质量。蒸汽质量和调质时间是影响调质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高质量干燥饱和的蒸汽能够提供较多的热量来提高物料的温度,使淀粉糊化,调质时间越长淀粉糊化度越高,成形后的颗粒结构越致密,稳定性越好,硬度也越大。对一般的畜禽来说,通过调节蒸汽的添加量,使调质温度保持在70~80℃,通过改变调质器的长度、桨叶角度和转速来控制调质时间在30秒左右。对于鱼料来说,一般采有双层或多层夹套调质,以提高调质温度和延长调质时间。更有利于提高鱼料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颗粒的硬度也相应增加。
        5 制粒模具对颗粒硬度的影响
        制粒机环模的孔径和压缩比等技术参数能够显著影响颗粒的硬度,采用相同孔径而压缩比不同的环模成形的颗粒,其硬度随着压缩比的增大而明显增大。选择合适的压缩比环模,能够生产适宜硬度的颗粒。颗粒的长度对颗粒的承压能力有明显的影响,相同直径的颗粒,在颗粒没有缺陷情况下,颗粒长度越长,测定的硬度越大。调整切刀的位置,保持合适的颗粒长度,能使颗粒的硬度保持基本一致。颗粒直径截面形状对颗粒硬度也有一定的影响,8字形截面比圆形截面承压能力更强,测定的硬度值也越大。另外,环模的材质对颗粒的外观质量和硬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普通钢环模和不锈钢环模生产出来的颗粒料有较显著的区别。
        6 后熟化、后喷涂工艺对颗粒硬度的影响
        后熟化、后喷涂工艺在畜禽饲料生产工艺中使用得比较少,而鱼料和特种水产料生产工艺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后熟化能使颗粒内部的淀粉充分糊化,使颗粒内部结构更加致密,防止水的渗入,有利于提水产饲料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颗粒的硬度。后喷涂工艺在热颗粒饲料喷涂技术中,喷涂的油脂或其他喷涂物会渗入颗粒内部,使内部结构疏松,降低颗粒的硬度,但可以防止水的浸入,提高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
        7 干燥冷却工艺对颗粒硬度的影响
        为了延长饲料产品的贮存时间,保证一定时间内的产品质量,对饲料颗粒需进行必要的干燥和冷却处理。在测定颗粒硬度的试验中,通过对同一个产品多次分别冷却为5分钟、10分钟、15分钟后,测定颗粒的硬度发现,硬度低的颗粒的硬度受冷却时间影响不明显,而硬度较大的颗粒随着冷却时间加长而颗粒硬度减小。这可能是因为随着颗粒内部的水分散失,颗粒的脆性增加,影响颗粒硬度。同时对颗粒进行大风量(风门全开)快速冷却(冷却时间为3分钟)和小风量(风门关至三分之一)缓慢冷却(冷却时间20分钟)后,进行比较发现,前者较后者硬度有所降低,颗粒的表面裂纹有所增加。另外,值得一提是对大的硬颗粒进行破碎,使大颗粒成为小的碎粒,能够使颗粒的硬度显著降低。 在颗粒饲料的加工过程中,影响颗粒硬度的因素远不只这些,随着越来越多的热心于饲料加工工艺技术的科技工作者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调控颗粒硬度的方法被人们所掌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加工出各种各样的动物所喜好的颗粒饲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14: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猪饲料适口性不好的原因分析
颗粒料的质量  总体上质量稳定 ; 抗拉稀效果好;所反映的问题(硬度,适口性)都是些老问题.2005年,猪料的配方和所使用原料都比较稳定;加工工艺变化不大;但有些饲料厂的质量在提高.市场人员一直都在反应颗粒料的适口性问题;颗粒料占猪料的比重也在不断减少;业务员对颗粒料的信心不足.提高业务员的信心;改善颗粒料的适口性;提高颗粒料的质量2.玉米质量  2005年使用的玉米为二级;提高玉米的质量必须改变采购方式.玉米在颗粒料中比例最大;玉米中含黄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玉米的霉变,杂质等影响饲料适口性.很多公司使用的玉米,为"粮庄"玉米,是玉米收购点自己收购的玉米,让他们把好关确实很难。现在,大部分饲料厂直接从农户收购玉米,自己把关,质优价廉自己到农户,市场上收购;或培养小玉米供货商,从农户收购玉米后,直接送到公司。提高玉米的验收标准,帮助解决发票的问题3.原料粉碎粒度  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因素有:饲料配方(40%),粉碎(20%),调质(20%),压模选用(15%),冷却和干燥(5%).玉米细粉碎后,其效果跟膨化玉米差不多。经粉碎的产品越细致均一,则调制的效果越好.虽然膨化玉米,膨化大豆粉质量好,却没有验收标准和好的生产厂家。有部分饲料厂对乳猪饲料进行细粉碎,效果不错。鱼料的二次粉碎技术已经成熟.建议乳猪颗粒料中的玉米,豆粕,大米蛋白粉等进行二次细粉碎。设备改造需要1万元,有可操作性4.颗粒的硬度  颗粒硬度大,影响适口性。小猪跟小孩差不多,喜欢脆,软的食品。但硬度太低,含粉率会提高 次粉中含有α-淀粉,小麦面筋粉,是天然粘合剂,减少用量可以减少颗粒硬度.脂肪粉提高用量,能降低颗粒硬度.颗粒硬度可以用颗粒料硬度仪测量,粗略的测试可以将饲料泡在水中,以多长时间散开估计硬度.现在是15分钟,以8-10分钟全部散开为硬度比较合适.以前曾做过试验,固体磷脂(含50%磷脂)多加0.5%可以很好的降低颗粒硬度,可脂肪粉中含8%的磷脂,具体效果不明确.逐渐降低次粉的用量,增加脂肪粉的用量,来调节乳猪料的硬度5.香味剂、甜味剂。     个人感觉香味剂好像是给人闻的。。对提高采食量没太大的实际作用。

1具有诱食功能,提高猪的采食量、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饲料适口性取决于其颜色、滋味和气味等。猪与人一样,对食物的色、香、味有感官上的要求。饲料用调味剂其实是利用香刺激嗅觉器官,再由大脑发出指令,促使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产生食欲,启动采食行为。2有效掩盖饲料中不良味道,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饲料中的药物及某些原料中的不良味道会引起猪拒食或采食量降低,加入调味剂(特别是甜味剂)后可以明显改善饲料的适口性,从而提高猪的采食量3 提高猪在应激状态下的采食量:  猪在转群、天气变化(特别是高温季节)、断奶、疫病等条件变化会使畜禽产生应激反应,影响采食量,进而影响生产性能;在饲料中使用调味剂可以刺激猪的食欲,使猪在应激状态下能保证一定的采食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0 16: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4 01:1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