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奶牛都有身份证
在瑞典,每头奶牛都有“身份证”,也就是佩戴在牛耳朵上的芯片耳标。”瑞典食品安全保证中心的 博斯特罗姆先生说,瑞典在全国实施“奶牛群健康计划”,以保证每头奶牛的健康。奶牛耳标中的芯片记录了奶牛的个体身份、育种记录、健康记录以及每天的采食量、产奶量等相关信息,这些情况可以直接存储进计算机,一旦牛奶出现问题,能够查找到每头牛的身上。
此外,瑞典有300多个奶农协会为牛奶生产者提供服务,50多位兽医深入全国,为奶牛场做预防性工作,以确保原料奶生产仅限于那些无各种牛属动物疫病的健康个体。
就连奶牛的饲料也有严格规定。奶牛大都采取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管理方式。草场都是经过精心维护的人工草场,牧草也是专门为奶牛饲养而选育出来的品种。为了保证奶牛营养均衡,还要按时喂一些混合饲料。
在奶源上进行如此严格的把关,当然也需要高素质的奶农。奶农协会每年定期组织培训,教奶农如何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如何对牛舍进行改良,所有的奶牛饲养者都必须通过专门的考试,拿到奶牛饲养证。同时,对牛奶质量好的奶农,政府还会给予奖励。
荷兰:奶罐安装报警器
荷兰奶业盛行农业合作社,奶农就是奶业公司的拥有人。所以,牛奶的质量,关乎每个奶农的切身利益,在保证牛奶的质量和安全上,挤奶站点把关尤为严格。
笔者在一家奶制品公司的挤奶站点看到,这里环境十分整洁有序。一名挤奶工告诉笔者,为了避免传染和污染,除了要挤奶的奶牛,其他家畜都不能进入。如果一个参观者参观了其他奶牛场的挤奶站,必须经过48小时隔离才能进入室内。奶牛有专门的通道,从一个门进入操作间,挤完后从另外一个门出去。装奶的奶罐都安装着警报装置,能显示、记录奶罐中的温度和洁净程度,还能发出警报。此外,有专门的检测人员,持续不断地进行体细胞数、细菌数、抗生素和其他可以观察的指标的分析。
在荷兰,挤奶站点都要执行国家认证标准,目的是为了提高食品安全和牛奶质量。必须达到这两个标准,挤出来的牛奶才能送到加工厂。值得一提的是,荷兰设有一个国家牛奶测试实验室,所有有关牛奶的测试都在那里进行。乳品厂必须将收集来的牛奶样品送到国家牛奶测试实验室进行测试,奶农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测试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是牛奶质量的监督员,人们对牛奶的卫生安全不敢有一点大意。”一位年长的挤奶工说,在荷兰,挤奶站点就是牛奶安全最严格的保障基地。
加拿大:奶产品从不免检
加拿大是世界著名的奶牛饲养和奶制品大国,其牛奶和奶制品素以品质优良著称。而这一美誉的获得,是和其在乳业生产和加工各个环节均实行严格的质量标准制度分不开的。
在加拿大,“免检牛奶”是绝对不存在的,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实施“优质牛奶”农场食品安全计划。奎尔夫食品技术中心负责食品安全研究和检测工作,在对出厂成品奶的检测标准中,奎尔夫食品技术中心要求其必须符合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和ISO质量认证。每一批出厂的奶制品都会抽样检测。在运输、仓储、销售阶段中,检验人员还会对乳制品进行定检、轮检和抽检。“检验人员还会定期抽查奶制品生产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看看有没有人患有不适合在食品加工一线工作的病症。”加拿大食品检验署的工作人员表示,加拿大牛奶质量以“监控农场生产程序为主,在起始阶段发现问题为主,预防质量隐患出现为主”,因此保证了奶制品的安全。
英国:国家检验员进驻加工厂
在一个普通的英国家庭,早餐往往是面包加上一杯牛奶,或者直接做碗牛奶泡玉米片。下午茶时会再冲上一杯袋泡茶配上鲜奶搅拌。晚餐后再来一杯含有大量鲜牛奶的卡布奇诺。可见不论早中晚、不论年纪长幼,每个英国人都离不开牛奶。在英国的全国大型连锁超市,英国人的购物车中肯定少不了牛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当年就提出了“用牛奶喂养我们的孩子们”的口号。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保证牛奶的安全。在牛奶质量方面,英国官方有牛奶统一标准和法律约束。对牛奶在加工工厂的生产过程,更是有着完善的监督体系。英国食品安全标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到牛奶制品厂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违规操作或不达标的情况,加工出来的奶制品就不能出厂。“要经过监督员检查签字后,奶产品才能从工厂里运出来。”工作人员说,该国的《食品安全法》条例也明确规定,奶制品企业如果违规操作,将可能被处以罚款或监禁。
对于牛奶质量,英国人持有绝对放心的态度。在超市门口有几位年轻的妈妈都是外来移民,他们都表示:即使是回国探亲时,也会带上几罐英国产的奶粉。
本文来源:中国农业全搜索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