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行为牛原本属于群居的森林动物,它们的主要饲料为干草和其他含纤维素的植物。它们到处游走寻找食物、水以及适合的栖息地。牛的活动欲望较弱,这就意味着例如觅食、“社交活动”、舔毛等都是在白天进行的,而在夜间,牛都进入休息状态。
对于牛的行为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在自然或者半自然环境中对野生驯养牛、奶牛或者杂交牛的饲养,与集约化生产中牛的行为相关的成果均来自于现代化舍饲养殖技术。
集约化生产的特点是高度机械化、动物高密度及低活动性。因此,集约化生产通常无法满足它们的基本需求,这就导致了牛在行为上发生变化,进而发生身体损伤和疾病的风险也会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牛舍时要尽量满足牛的基本需求,给它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提高动物的福利。
牛的感官牛的所有感官发育完善并应用于觅食以及作为确定方向和“社会交流”。
牛的视野为330°~360°,而两只眼睛同时可以覆盖的视野为25°~30°。牛可以分辨红色、黄色、绿色及蓝色,然而对于绿色和蓝色的分辨力较差。牛还能够分辨简单的形状,例如三角形、圆形和直线,但牛的聚光能力比较差。
通常情况下,牛会从黑暗区域走到光亮区域。但是,它们对于进入强光区域也比较谨慎,并且避免待在阳光与阴影对比强烈的区域,比如栏杆或者窗口处的阳光/阴影。
牛的听觉(频率范围)和人类的听觉几乎一样,但它们实际上还能够听到一些人类无法听到的高音。
然而牛通过声音定位的能力却比较差,它们能够确定的声源范围仅仅为30°。因此,当牛无法通过视觉判断声源的位置时,它们就会烦躁不安。牛的嗅觉发育完善,并且经常用于觅食和进行“社交”,公牛可以通过嗅觉在母牛发情的前几天判断出母牛将要发情,母牛也是通过嗅觉来寻找和辨别自己的犊牛。
味觉在选择食物方面则十分重要。牛喜欢味道酸甜的饲料,讨厌味道较苦或者含盐量较高的饲料。牛在裸露的口鼻上及身体上触觉的发育也很完善。据推测,牛和人一样,在经历身体受伤、损伤、疾病和压力时也会感到疼痛和不舒服。
文章来源:三农在线-中国畜牧兽医报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