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本来抱窝性就强,在放牧养殖中,鸡的生长环境最接近于自然状态,自由度大,这样抱窝性就更为突出,鸡一抱窝,就不产蛋了,从抱窝再到它恢复产蛋,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就把鸡的有限产蛋时间缩短了。
有些人为了让鸡放弃抱窝,采取过一些土办法,如把鸡吊起来、用水呛等来让它们醒抱,但是这些原始的方法,通常只能管一次用,下一回就不管用了。另外这样对鸡的摧残也大,把鸡吊起来,如果吊得不适当,有可能把鸡吊死;用水浸以后,如果时间没有掌握好,会导致鸡受凉,带来消化道的疾病。所以,这些土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
如何能安全有效地减少鸡的抱窝性,经过和专家的商量讨论,还是应该从源头上下功夫。
由于母鸡的抱窝性越强,产蛋就少,反过来就是抱窝性越小,产蛋性能就高。因此,只要采取措施,将那些抱窝性强、产蛋少的鸡逐渐淘汰,而把那些抱窝性不强、产蛋率高的母鸡留下来做种鸡。久而久之,抱窝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如何来做这项工作呢?当母鸡长到120日龄时,从放牧养殖转变为上笼养殖,每个笼里装一只母鸡。到150日龄的时候,开始观察记录它每一天的产蛋特点。因为150天后的三个月正好是母鸡的产蛋高峰,如果连续三个月每个月都能产22枚蛋以上,那么对于黑鸡来说就算得上是高产蛋量,达到这个标准的母鸡全部保留,低于这个量的母鸡就直接淘汰。一批批地选择,种母鸡每批都是优中选优,通过几年的优胜劣汰,最后得到的母鸡抱窝性能降低到了它的极限。
本文来源:科技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