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性问题是任何抗菌药物都无法回避的,必须直接去面对。根据一些最新的试验数据,我们对其认知如下:
(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不是由于使用药物诱导造成的,而是细菌本身基因突变的结果。因此,与药物饲料添加剂相比,治疗目的使用药物造成的耐药性表现的更为广泛,但是我们不可能放弃治疗。
正如欧盟正式放弃促生长目的使用的抗生素一样,并不是排斥使用治疗性药物。统计表明:欧盟在1999年7月作出了部分禁用促生长剂的决定后,用于治疗猪腹泻和家禽坏死性肠炎的药物用量增加;治疗肠道与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四环素类、复合磺胺类)、治疗大肠杆菌腹泻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新霉素、阿布拉霉素)使用量也都增加。
更让人吃惊的是,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用量几乎增加了三倍,包括泰乐菌素、螺旋霉素、林可霉素、泰妙菌素、喔尼妙林,该类药物与支原体肺炎、猪痢疾、大肠炎、回肠炎有关。
因此,这个问题争议颇大,究其原因更多的是非技术层面的因素。
(2)最新资料表明(2003年6月美国微生物学协会103届年会):在促生长剂量水平添加药物(包括离子型药物、金霉素、其他一些药物等)能够显着减少耐药质粒在大肠杆菌间的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离子结合或细胞膜相互作用有关;尽管离子型药物不能直接抑杀大肠杆菌,但是他们至少能够破坏一种DNA摄取作用。
(3)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结果:科学家们通过PCR技术量化检测养殖场中的四环素耐药基因,以研究饲料中添加药物与养殖场耐药基因的关系。结果表明,耐药基因和用药与否没有直接的联系。
(4)对于减少养殖场的耐药性问题,我们只能提出如下建议:合理有效的消毒是杀灭耐药菌、减少耐药性的最好手段,特别是在动物进入前的栏舍空舍消毒效果、入舍动物身体表面清洗消毒效果等;消毒药物选择上进行种类间的轮换;与能够有效减少耐药质粒携带菌的药物(如黄霉素)配合使用;合理选择药物品种、剂量和疗程。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