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09|回复: 2

[资料] 鸡新城疫的防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2 13: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鸡新城疫俗称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本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 ,严重危害养鸡业。(又叫亚洲鸡瘟,由NDV引起鸡、火鸡等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毁灭性病毒病。特征: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浆膜、黏膜出血。)
一、病原:
1、病原:为鸡新城疫病毒。病毒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分布:NDV存在于各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中。以脑、脾、肺含毒量高,骨髓中含毒时间最长。各器官都能排毒,送检病料时取脑、脾、肺。
特性:具有血凝性,能凝集鸡、人O型血;并产生凝集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二者有一定相关性,常用血凝抑制实验鉴定病毒、免疫效果监测;
宿主:除鸡外,鸟类也可感染(孔雀、鹦鹉、燕雀、燕八哥);鸭、鹅感染后不发病而排毒;人感染后患结膜炎,不经治疗自愈。
2、抵抗力: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中等。经煮沸或在阳光直射下30分钟很容易死亡。60 OC30分钟即失去活力。低温可长期存活,PH =3~10时不灭活,可区别AIV。常用消毒药1%来苏尔、70%酒精、5%漂白粉、3%氢氧化钠、1% 碘酊等在数分钟至20分钟内可将其杀死。
二、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家禽中以鸡最易感,珠鸡和火鸡、野鸡、鹌鹑、孔雀、鸽子、鸵鸟均可感染,雏鸡比成鸡易感,水禽不能自然感染。
2、传染源:病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带毒鸡(有症状前24小时、病愈后7天内仍排毒)
3、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创伤、交配。病原从传染源排出后,污染饲料、饮水、鸡舍等,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病鸡移动,尸体处理不当,人员往来,运输工具等因素,能将本病散播到很远的地方。
4、季节性和流行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多发,传播迅速,常呈毁灭性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90%以上。无年龄大小、发病率高、致死率高,鹅、鸭不发病可带毒。
三、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 3~5天。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可分为以下三型:
1、最急性型:较少见,多发于3~4周龄小鸡和流行的初期。突然发病,病程极短,死前无明显症状。
2、急性型:最常见。病初体温高达43~44 OC,精神沉郁,离群呆立,闭眼缩颈,不愿活动,减食或停食,但喜饮水。
(1)、鸡冠和肉鬓呈暗红或紫黑色,羽毛蓬松,翅尾下垂,头下垂或藏于翅下,呈昏睡状。
(2)、排淡黄、淡绿或灰白色带恶臭的稀粪,有时混有血液。
(3)、嗉囊内充满液体和气体,鼻腔和喉积有大量粘液,常从口角流出,挂于喙端;病鸡为了排出粘液,出现咳嗽、喷嚏和吞咽、摇头等动作。
(4)、高度呼吸困难:吸气、咯咯声。病鸡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发出“咕噜”、“ 咕噜”声,而后在昏迷中死亡。病程约2~5天,雏鸡仅1~2天。病死率达 80%~100%。
(5)、母鸡产蛋率下降(软蛋、小蛋)。
3、亚急性或慢性型:病初与急性型相似,不久症状减轻,出现神经症状,病鸡腿翅麻痹或作圆圈运动,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终至半瘫痪,病程达10天以上,多数病鸡死亡,少数可耐过,但多留有神经症状的后遗症
四、剖检   主要病变在消化道。全身黏膜、浆膜出血,淋巴系统肿胀、出血坏死。尤以消化道、呼吸道明显。
1、消化道粘膜常有灰黄色的伪膜或散布有出血点。
2、嗉囊内充满气体和带有酸臭味的液体。
3、腺胃粘膜水肿,并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溃疡。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点。
4、整个肠道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尤以十二指肠、大肠后段和小肠进入盲肠的交界处有明显的出血,病程稍久时可以见到溃疡,溃疡表面被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伪膜。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泄殖腔黏膜出血
5、鼻腔、喉头、气管内充满污秽粘液,粘膜充血并有小出血点。全身脂肪也可见小点出血。
急性型:①腺胃乳头出血 ②肠道出血③心冠脂肪、腹壁脂肪出血④气管、喉头充血、有黏液⑤脑膜充血、出血⑥脾脏肿大、肝脏变化不大、卵黄性腹膜炎。
慢性型:喉头、气管卡他性炎症,有神经症状者中枢神经有淋巴细胞浸润。
五、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血清学诊断。与禽霍乱鉴别。
        鸡新城疫        禽霍乱
发病范围        全村、全乡甚至更大范围        个别鸡(鸭)群或小范围
种类        鸡        鸡、鸭、鹅
神经症状        常有        无
咯咯声        常有        无
病程        稍长,大多3~5天        短,大多1~2天死亡
肝坏死点        无        常有
心冠脂肪出血        有        很明显
心包内纤维素        少见        常见
腺胃出血坏死        常有        无
肠道溃疡        常有        无,有纤维素性炎症
下痢带血        不常见        常见
药物治疗        无效        抗生素和磺胺药有效
接种小鼠        不发病        发病和死亡
病原        鸡新城疫病毒        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
六、防治
        1、预防本病要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防止带毒动物(包括鸟类)和污染物进入鸡群,新购进的鸡需要接种新城疫疫苗,并隔离观察两周以上,证明健康方可混群。
2、预防接种能有效的防制鸡新城疫。目前我国使用的鸡新城疫疫苗有I系苗、Ⅱ系苗、Ⅲ系(F系)苗和Ⅳ系苗4种。
(1)、I系苗为中等毒力的活苗。用于经过两次弱毒力疫苗免疫后的鸡或 2月龄以上的鸡。采用肌注或刺种方法接种。年龄小的鸡不能用,因可引起严重反应,甚至发病和排毒。有的品种(如来航鸡)即使在2 龄以上,也可能引起较重的反应,所以最好不用。本疫苗的优点是产生免疫力快(3~4 天)、免疫期长(1年以上),在发病地区常用作紧急预防接种。
(2)、Ⅱ系苗、Ⅲ系(F系)苗和Ⅳ系苗都是弱毒力的活疫苗。多采用滴鼻、点眼、饮水及气雾接种等方法接种。其中Ⅳ系苗毒力稍高,最好不用于1周龄以下的鸡。对于大群雏鸡可用Ⅲ系或Ⅳ系苗作饮水免疫。也可作气雾免疫,但最好在2月龄以后采用,以减少诱发呼吸道疾病。
上述四种疫苗的具体使用方法,按疫苗说明书进行。
鸡新城疫的免疫程序可参考以下两种方法:
①、雏鸡 7~10 日龄时,用弱毒苗滴鼻或饮水方法作第一次免疫;25~30(或35)日龄进行第二次滴鼻或饮水免疫。第二次免疫后两个月,再作饮水或气雾免疫,以后每隔两个月免疫1次。
②、按上述方法进行两次免疫 ,2 个月后用I系苗作加强免疫,免疫期可达1年。
3、鸡场一旦发生本病了应立即进行封锁,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将鸡分为病鸡群、可疑鸡群和假定健康鸡群三群,用疫苗依次对假定健康群、可疑群和病鸡群进行紧急接种。对病鸡尸体、粪便、 垫草等应深埋或烧毁。最后一只病鸡痊愈或处理后,经过两周,并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
(1)、管理传染源:自繁自养、全进全出、自卫封锁、防止带毒动物进入。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市场检疫、严格控制污染、尸体无害话处理。
(3)、提高机体抵抗力:定期预防注射,有条件进行抗体监测。(疫苗种类、免疫注意问题:质量、方法。)
(4)        、种鸡场发病措施:隔离封锁消毒专人饲养,抗体注射,尸体污染物深埋,解除封锁。
(5)        治疗措施:呼感特+泰诺+金诺维
           喉毒康+呼霸+电解多维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12 13: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鸡新城疫和混感的确是很常见的病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20: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城疫目前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需要密集免疫接种来有效预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6 02:5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