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您遇到过的霉菌毒素和解决办法 —畜牧人科普问答活动 霉菌毒素是大家关心的热点,网友对饲料使用过程中产生霉菌毒素的问题格外关注,因此我们在北京挺好:霉菌毒素专区率先推出了“说说您遇到过的霉菌毒素和解决办法!(奖励100LTB)”这个调查。
调查以论坛首页每日推荐的形式发起,自2010年11月11日-19日止,期间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共计收到100多个主题帖,提出的问题也涵盖很多方面,从中我们筛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请北京挺好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专家给大家一一解答。
今后,论坛将不定期举办类似活动,期待大家的参与。
调查内容(问题集锦)如下:
问题来源:中国畜牧人网站各位网友
问题一: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
答:总体上说,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取决于多方面,经常需要关注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因素:
1、 原料生物性因素:即大部分植物原料的生物学属性改变,或品系改良天然抗病力的下降,导致霉菌毒素的产生和污染。例如玉米、小麦、燕麦、大麦、花生等最易滋生9-10种霉菌毒素;大米、高粱易滋生4-5种霉菌毒素;大豆、棉花等易滋生1-2种霉菌毒素。目前我国主要种植的各种玉米尚无抗霉菌毒素品系。
2、 原料种植过程中的因素:多大数谷物在田间种植期间如果遇到干旱、洪涝的恶劣气候均会产生霉菌毒素。例如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要经历播种、分叶、拔节、抽雄、灌浆、乳熟、结实等不同阶段,尤其在后三个阶段期间非常容易因天气变化导致在田间发生霉变。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根据毒素污染的阶段将霉菌毒素分为田间毒素和仓储毒素两类。
3、 原料收获过程中的因素:谷物未完全成熟、机械磨损,昆虫鼠害损伤等均易造成霉菌毒素污染。
4、 饲料及原料生产储存过程中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霉菌的孢子总是常规存在于饲料及原料之中,等待适宜温度和湿度,进而萌发并代谢出霉菌毒素。因此在饲料及原料的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的控制尤其关键。通常玉米的水分含量超过14%,饼粕类水分超过12%即非常容易产生霉菌毒素。另外一个常知的因素温度也会让我们产生误解而犯下错误,大部分霉菌繁殖最佳温度是 25 -- 35ºC,但是人们忽略的是低温0--10 ºC同样会有霉菌的繁殖,例如黄曲霉毒素在潮热的环境下容易产生,而像呕吐毒素在0 ºC就可以产生,玉米赤霉烯酮在10 ºC时就可以产生。因此产自于北方的谷物原料中一样经常含有霉菌毒素的污染,只是霉菌毒素的种类不同于来自南方的原料。
5、 饲料销售及使用过程中的因素:饲料厂产品库内堆积、运输到养殖场的装载环、养殖场的场内存放、畜舍饲喂系统的再污染等因素造成了霉菌毒素的二次污染问题,这也需要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共同重视。
问题二:霉菌毒素种类以及对于动物有哪些方面的危害?
答:霉菌毒素主要是由霉菌分泌出来的二级产物, 目前霉菌种类已经查证的有318种,其中曲霉属49种,青霉菌属92种,镰刀菌属36种,其他还有96属141种,而能够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即霉菌毒素共21类,340种。这些霉菌毒素能够引起动物不同的生理表现,其中有病名的霉菌毒素中毒病有23种。而这些霉菌毒素的命名很不统一,通常在畜牧生产中常见并能直接影响动物生长性能的霉菌毒素霉菌毒素主要由四种霉菌属产生:
曲霉菌属-如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ltoxin)、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梭菌属-如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呕吐毒素(Vomitoxin)、T-2毒素等
青霉菌属-如桔青霉素(Citrinin)
麦角菌属-如麦角毒素(Ergotamin)
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通常可以分为临床危害及亚临床危害,而亚临床危害常常被人们忽略,霉菌毒素会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分泌细胞松弛素;抑制淋巴T细胞的应答反应,造成淋巴B细胞区坏死;刺激下丘脑-肾上腺系统,引起免疫力下降,从而危害畜牧生产整体的生物安全。,因此霉菌毒素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毒性、繁殖障碍等。霉菌毒素对畜禽外观的影响通常是生产性能下降,诱发多种疾病,采食量减少,饲料报酬下降,具体症状在不同霉菌毒素之间有所区别。主要常见有以下几种霉菌毒素:
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主要是由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尖孢镰刀菌、黄色镰刀菌(F.culmorum)、串珠镰刀菌、木贼镰刀菌、燕麦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等菌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麦、燕麦、小米、芝麻、干草和青贮饲料等。畜禽摄食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谷物和饲料后,可引起动物的类似雌性激素中毒症。
猪:临床表现为繁殖障碍。初情前期后备母猪假发情,外阴和阴道肿胀和水肿,直肠脱垂;发情中期母猪的休情;妊娠母猪感染玉米赤霉烯酮后发生流产死胎,每胎产仔量减少,成活率低,产下乳猪八字脚,生殖器和子宫肥大,新生后备母猪外阴及乳头肿胀;公猪接触玉米赤霉烯酮后表现为包皮增大,睾丸萎缩,乳腺肿大等雌性化影响,精子数减少,精子成活率降低。
鸡:临床表现为卵巢萎缩,鸡冠肿大,产蛋率下降,区域性肿胀,产蛋率大幅下降。受影响的母鸡血清孕酮水平降低,腹水并伴有输卵管囊炎。
2、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黄曲霉素素是高毒性和高致癌性毒素,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寄生曲霉(A.porasiticus)和软毛青霉(Penicillium puberulum)产生。是由两个不等的二氢呋喃妥因环组成的化合物。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几乎对所有动物的肝脏都是原发性毒,它与细胞核和线粒体DNA结合,造成蛋白质合成受损,干扰肝肾功能,抑制免疫系统。
猪: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生长受阻,体重减轻,被毛粗糙,进一步发展为黄疸,贫血及出血性腹泻,并出现以低凝血酶原血为特征的凝血病。肝脏损伤,各种酶含量升高,包括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当猪出现急性黄疸、出血或凝血病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时,应考虑为黄曲霉素素中毒;出现生长缓慢、营养不良等慢性征兆以及持续发生轻度传染病时,也应提示黄曲霉毒素中毒;当出现特征性肝损伤和临床化学变化时,应明确提示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鸡: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皮下出血,死亡率提高。剖检可见肝肾肿大苍白,心包积水,胆囊扩张,卡他性肠炎。显微镜检可见肝脏脂肪变性,胆管增生。
3、呕吐毒素Vomitoxin
单端孢霉素类毒素,由镰孢菌属(Fusarium spp.)产生,具有环氧化物基团。常见于玉米和小麦中,引起采食量减少。
猪:引起猪条件性味觉厌恶,临床表现为拒食,呕吐,腹泻,皮肤炎症
鸡:采食量下降,产蛋下降。
4、T-2 毒素T-2 Toxin
单端孢霉类毒素,由镰孢霉属产生,引起消化道出血及坏死,抑制骨髓及脾的再生造血功能,降低免疫功能并导致生殖器官病变。T-2毒素感染的典型症状为体重降低、饲料利用率差、食欲降低、呕吐、血痢、流产、甚至死亡。
猪:临床表现为消化障碍,采食量下降,下血痢,流产。
鸡:口腔溃疡,食欲废绝,运动失调,产蛋量下降,蛋壳变质,胃肠道和羽毛类辐射性损害。
5、赭曲毒素Ochartoxins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和纯绿青霉(Penicillium viridicatum)产生的一种肾毒素。引起动物烦渴、尿频、生长缓慢,肾脏苍白坚硬,病理变化包括血尿素氮、天冬氨酸转移酶增加,尿中葡萄糖及蛋白质含量上升。
猪:临床表现为肾病变,精神抑郁,脱水,厌食。
鸡:多尿,稀粪,钙磷吸收障碍,破蛋,剖检肾脏变性肿胀,肌胃角质膜变色和撕裂。
6、烟曲霉毒素 Fumonisins
烟曲霉毒素由念珠镰孢霉(F.moniliforme)产生。是具有一个末端胺基和两个三羧酸侧链的耐碱脂肪烃,烟曲霉毒素有B1,B2,B3三种结构,干扰细胞功能,可诱发癌前期肝结节。
猪:引起肺水肿病,肝脏受损。嗜睡、斜卧、厌食、体重减轻
鸡:萎靡嗜睡,呼吸困难,食欲废绝,产蛋率下降,剖检见肠系膜水肿,消化道皮肤出血,心脏扩大,心包积水。
问题三:霉菌毒素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答:霉菌毒素检测会收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日常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样品的选择和检测方法的选择。
样品选择需分层定点取样,一般可分三层五点或九点取样,保持采样的均匀性。
检测方法常用的包括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单克隆ELISA技术等。薄层色谱法虽然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是灵敏度不高,很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而误导检测人员;单克隆抗体技术虽然灵敏度高,但是对识别异种霉菌毒素的特异性和结构相似的的同系物方面有一定限度;常规正确的方法是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问题四:玉米测定霉菌基本都超标,但是测定霉菌毒素却是20%的玉米检测不出来,所以说发霉了不一定有毒素?
答:这个现象有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通常霉菌的卫生指标指霉菌总数,即玉米、米糠、麦麸<40X103个/克。而不同霉菌产生的毒素种类不完全一样,因而霉菌毒素的检测需要对多种潜在的霉菌毒素均进行测定,而只针对其中某一种或某几种的霉菌毒素的测定结果,与其检测出的霉菌总数之间没有线性关系。另一方面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如果没有正确选择,就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因此对发霉的玉米一定要做处理才可以应用。
问题五:为什么饲料中添加了脱霉剂,动物仍然会出现霉菌毒素中毒的情况?
答:这种现象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饲料日粮中霉菌毒素间歇性过高导致;二是动物本身机体处于免疫低下,自身的肝脏解毒功能降低,属于易感期所致;三是脱霉剂的不正确使用,包括选择真正有效的脱霉剂、选择合适的使用剂量。
问题六:脱霉剂最有效的使用方法?
答:第一要做到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脱霉剂。比如用于家禽饲料可以选择吸附剂,对于种猪饲料需要选择解毒剂;
第二要注意防重于治。即霉菌毒素是长期存在,一定要长期使用脱霉剂做好预防工作。因为一旦动物因霉菌毒素发病再去治疗,一方面会加大投入成本,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其他疾病。
第三要做到按照实际需要调整添加剂量。即当易感季节来临或原料品质波动期间,适当根据实际情况加大脱霉剂使用剂量,待动物表现平稳后,再调低使用剂量。
问题七:脱霉剂的作用机理?
答:脱霉剂目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各自的作用机理也不相同:
第一类,普通吸附剂。这类产品是最早开发用于实际生产的,主要是通过简单的物理吸附原理对饲料中的具有极性的霉菌毒素进行表面吸附,这类脱霉剂的优点是价格低廉,取材方便(如常见的沸石),缺点是只能吸附具有强极性基团的霉菌毒素,而对双极性或弱极性的霉菌毒素吸附很少,同时还会对饲料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药物成分造成破坏性吸附。目前国外已经逐渐减少使用。
第二类,改性吸附剂。这类产品基于上一代产品进行了改良,作用机理是通过物理性和化学性双重吸附,对大多的霉菌毒素进行吸附。这类脱霉剂吸附霉菌毒素稳定牢固,而且减少了对饲料中其他有效成分的破坏性吸附。缺点是因加入了改性工艺,生产成本及设备要求上比普通吸附剂要高。
第三类,祛毒剂。这类产品利用多种有效成分,对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进行分解,包括毒性基团的降解、微生物类的分解、寡糖类的灭活等等机理。这类脱霉剂的优点是功能强大,对多种霉菌毒素均有作用,缺点是只能解除饲料和肠道中的霉菌毒素,而无法解除已经被动物机体吸收的毒素。
第四类,解毒剂。这类产品综合了多种方式,对饲料、肠道、血液中的毒素进行全面的分解,使得脱霉的效果更加彻底,优点是能够进入血液进行解毒,不仅对霉菌毒素的毒性基团进行分解,还能对体内产生的有害自由基进行分解清除。
问题八:如何选择脱霉剂?
答:选择脱霉剂时,要根据几方面综合考虑;
第一、 动物种类。因家禽、猪、牛、水产动物对霉菌毒素的敏感性不同,危害不同动物的毒素种类也略有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动物种类而选择脱霉剂。如家禽和水产动物对黄曲霉毒素非常敏感,则需要选择针对黄曲霉毒素脱除效果好的产品,比如改性的吸附剂即可以满足要求。而猪对镰刀菌属毒素更加敏感,因此需要选择祛毒剂或解毒剂;
第二、 动物品系。商品系动物主要体现生长效益,因此脱霉剂选择吸附剂或祛毒剂即可,而种畜禽为了避免霉菌毒素对其繁殖性能的潜在影响,应该长期选用祛毒剂或解毒剂;
第三、 田间试验结果。在实际生产中最简单的评价脱霉剂优劣的方法是看动物饲喂表现,根据动物的生长速度、精神状况、采食量、料肉比等相关数据对比出不同脱霉剂的效果;
第四、 实验室检验结果。脱霉剂对霉菌毒素的祛除能力可以一定程度上在实验室进行检验。选择脱霉剂可以根据测定结果进行评估。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目前,实验室测定脱霉剂效果通用的方法是先把一定量霉菌毒素标准品与一定量的脱霉剂混合后,过一段时间,离心后测上清液中剩余的霉菌毒素含量,这样推算出1kg脱霉剂的脱除霉菌毒素的数量。这种方法虽然普遍,但其弊端是,离心强度远比动物肠道蠕动的强度大的多,离心后,脱霉剂与霉菌毒素的作用和效果在离心的作用下,表现出过高的效果,但这种效果不是正常动物采食后,肠道脱霉剂表现的真实效果,所以不能反映真正的脱毒能力。正确的做法是专门采用与动物胃肠蠕动相近的搅拌实验方法,才可以真实的反应脱毒剂的脱霉效果,因而更准确的解决霉菌毒素的问题。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