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酶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包括耐酸、耐胃胰蛋白酶、耐胆汁酸盐、PH酶活特性与肠道PH吻合度高等;
2、在自然存放和使用后在预混料、浓缩料中的存储稳定性,市场中部分木聚糖酶自然存放3个月就有较大的酶活损失,质量差点的植酸酶就更不用说了。
3、在制粒、搅拌、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多数酶是不能天然耐热的,质量不太好的普通植酸酶在搅拌输送中都可能损失酶活。
要全面解决酶的以上这些稳定性问题,只能通过开发更优良的菌种来实现。包被可能对存放、加工、过胃等有一定帮助,但因工艺不同可靠性差,且不能解决耐胰蛋白酶、胆汁酸盐的问题,同时包被也存在不完善率、释放点、释放率的问题。
有水和底物以及适宜的PH和温度酶就可以发挥作用,不同酶制剂作用部位不同,主要与其PH的适应性有关,通常饲用酶以在肠道内发挥作用为主。
包被的工艺区别很大,有简单的混合包被、流化床喷涂包被、喷雾干燥包被、相分离法包被,包被的材料也多种多样,但多数过胃的包被是以脂质为主。
不过,酶制剂个人认为还是寻找天然稳定性好的产品更可靠和成本低。
本文来自畜牧人科普问答活动之“说说您在使用酶制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三正-酶制剂专区:http://www.xumuren.com/forum-50694-1.html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