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周眼下想得最多的是自家的茶叶上市后能否卖上好价钱,两个孩子接下来上大学的学费能不能多减免些,自己和老伴的身体能不能好一点。对于一个正在脱贫过程中的农村家庭,实在经不起一点意外和风浪。万一家里人谁要住一次医院、动一次手术,张中周肯定就得回到那种愁吃愁穿甚至到处借债的日子。“真的想稳定脱贫。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过几天稳当日子了。”
“现在的物价涨得太快了,以前买的最多的大白菜从2毛钱1斤都涨到1块1毛钱了。”肖启仙说,眼下,自己也不奢求什么,就是希望低保金能随着物价的上涨逐步提高,这样就能给自己买份大病统筹险和养老保险。由于实在拮据,55岁的肖启仙,硬是没舍得花钱买这两份保险。但随着年龄增加,肖启仙真担心有一天连摆地摊都干不了,那时没有任何养老保障的她该怎么办。
来自河南省上蔡县的张永刚,在北京市朝阳区一个工地当小工,能在北京有个稳定的住所,是他最大的梦想。“北京的商品房我们肯定买不起,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把农民工也纳入到廉租房申请对象中来。”张永刚还有一个心愿,“打心眼里希望政府能帮我们解决子女进城上学难题,这是农民工普遍的心声。”每年元宵节前后,张永刚准备离家打工的那几天,女儿都会形影不离地粘在父亲身旁。“女儿很懂事,什么都不说,心里不愿我走,想多和我呆会儿。”每回,张永刚都心酸得想流泪。
曾经的下岗职工胡常跃认为,对于弱势群体,最重要的是给他们改变的机会。1998年,胡常跃从云南滇中化工厂下岗后,吃过低保、受过亲友接济,后来奋发图强,创业开书店,安置了多位下岗职工就业。“那几年,我们下岗工人是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其实,绝大多数下岗工人都希望自给自立,只是原来工作内容单一,技能不突出,不知道往哪方面努力。”作为一个“过来人”,胡常跃特别希望政府联合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给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顺利再就业。“公益性岗位应尽量多照顾那些再就业困难的‘4050’下岗职工。”胡常跃说。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的刘静芬对分配公平特别敏感。刘静芬下岗后,在社区当了5年的清洁工,月收入从1200元涨到了现在的1700多元。“平均1年涨100元,还赶不上物价涨,你看看小区的房价,5年前一平方米卖5000元,现在卖三四万元。” 刘静芬说,每天看着小区业主开着各式高档汽车进进出出,心里真不是滋味。“这年头,就是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苦哈哈!没办法,只能怪自己没本事。”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陆汉文教授认为,对于弱势群体,首当其冲的问题肯定是保生存、告别贫困。这就要把促进就业、加大扶贫开发作为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优先选择,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收入。
“贫困只是弱势群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发展能力差、发展机会少是他们弱势的普遍性原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龙龙告诉记者,只有针对这两方面着手,才能有效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这就要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让他们获得更多工作和发展的机会,更充分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分好蛋糕,改善福利,给足话语权
http://sl.job1001.com/logo200/sl_logo.gif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