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5|回复: 2

兽医理论碰巧在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中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5 16: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次回家碰巧运到老家的两个小孩感染上轮状病毒腹泻。这段时间老家医院的床位躺满了腹泻的小孩,每个小诊所里面都有1-2个由父母抱着输液的小孩。
周三、这两个小孩都刚拉稀,当时我看到腹泻的稀便内有蛋花样物,我以为是营养性腹泻,于是跟这两个小孩的父母说吃点蒙托石和妈咪爱并停掉牛奶和荤食(喂稀饭和开水)就可以了。
周四、这两个小孩便便都变干了,成糊状。
周五、便便成形。其中一个小孩的父母以为没事了,就开始喂牛奶和少量荤食,结果引起了再次腹泻,并且发烧到38-39度,并且一喝牛奶就呕吐。我想不是营养性腹泻(怀疑是轮状病毒),于是上网查询,果然如我所料!轮状病毒特点:腹泻、呕吐、发热、腹痛。
在查询治疗建议后,我非常庆幸,我的处理方法和轮状病毒处理方法一致!于是告诉了那个发热小孩的父母。
今天周一、这个小孩也明显好转了,那个一直按我方法处理的小孩基本上康复了。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6: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预防小儿轮状病毒腹泻 【急救医学与危重病讨论版】
  1、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古今中外,小儿拉肚子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几乎每个家庭都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婴幼儿腹泻给宝宝和家长带来的痛苦,但到底是谁在作怪呢?这个困扰世界的杀手直到本世纪70年代才被澳大利亚学者R.F.Bishop等首次发现-人类轮状病毒(HRV),因其在电镜下为典型的车轮辐条壮结构,故命名为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全世界因急性胃肠炎而住院的儿童中,约50%-60%是轮状病毒性腹泻。发展中国家情况则更加严重,儿童腹泻占整个病死率的15~34%。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因此,轮状病毒成为全世界科学家们研究的焦点。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2、小儿是如何感染轮状病毒的?
  轮状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主要途径为粪-口传播。但也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播(因轮状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2-3天,而且从呼吸道分泌液中也可检出轮状病毒)。故卫生状况的改善并不能有效地阻止轮状病毒的传播,营养状况与发病程度的关系也并不密切。5岁以下儿童几乎人人都遭受过轮状病毒的感染, 但高危人群主要为6个月~3岁的婴幼儿。 这是因为此阶段的婴幼儿 胃肠道生理和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来自母体的抗体已降至最低 。
  3、轮状病毒腹泻有什么特点,它的危害大吗?
  全年均可发生,多发于秋冬季节,潜伏期3天左右,主要感染人群为2月~5岁婴幼儿。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儿童被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但不含血或粘掖,这点明显有别于细菌性腹泻。
  由于腹泻严重常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毒性代谢产物的释放增加,若患儿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正确,可导致患儿死于脱水及严重的并发症(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病程一般可持续3~9天。
  我国自1979年开始研究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以来,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轮状病毒腹泻呈爆发性流行的趋势,北京、福建、广东等10多个省市陆续有相关报道病死率居高不下,已引起各方面的密切关注。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4、感染轮状病毒后有特效药吗?
  目前为止没有治疗的特效药物.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慎用或禁用抗生素,因其对病毒均无效.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迁延性腹泻。
  不提倡使用抗腹泻类药物.
  不正确的治疗方法不仅会延误病情,最终导致患儿死于并发症.
  5、 小儿患轮状病毒性腹泻后如何护理?
  首先要调节饮食,轻者不必禁食,减少哺乳次数,缩短哺乳时间;重者应禁食6--24小时,进食必须由少到多,有稀到稠,避免油腻食物。
  多喝盐糖水(1份盐+3份糖)
  对症治疗----思密达:一种高效粘摸保护剂,对病毒有极强的选择固定和抑制作用。〈6个月1克/天,~1岁1.5克/天,~2岁3克/天,每日口服三次,服3-6天。
  妈咪爱每天2次,每次1/2-1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5 16: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兽医人医既分开又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16:1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