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65|回复: 2

0~3周龄雏鸡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19: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育雏期的防病原则

1.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稳定给鸡群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各种环境条件,如优质全价的饲料、清洁的饮水、正确的光照强度与时间、适宜的温湿度、合理的通风换气、适宜的饲养密度等,环境改变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饲养管理不善或环境激烈变化对雏鸡的影响非常严重,是此时期鸡群患病的主要诱因,如脱水、药物中毒、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等。

1.2 免疫集中期,落实好各项免疫免疫项目多,大部分疾病的免疫在此阶段完成初次免疫与加强免疫,免疫成功不仅可以保护育雏、育成期的鸡群健康,而且可激活免疫系统,为以后阶段的免疫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此阶段免疫是鸡群一生免疫的基础。

1.3 强调环境控制,加强隔离、卫生和消毒措施鸡群自身抵抗力差,再加上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免疫空白期,决定了鸡群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在做好免疫的同时,加强环境控制,做好隔离、卫生、消毒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有效防控疾病必不可少的条件。
2 O~3周龄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2.1 第1周— —母抗保护期第1周雏鸡的行为特点:学习采食、饮水,适应新环境期。绒毛保温能力差,不具备体温调节能力,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敏感。母源抗体高,虽然获得了对部分疾病的抵抗力,但自身免疫力差,对有些细菌、病毒高度敏感。要想养好雏鸡,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按种鸡场提供的饲养管理手册给鸡群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如喂料、饮水、光照、温度、湿度等,使鸡群及时学会采食、饮水,并保证环境温湿度的恒定,避免忽冷忽热。在疾病防控上要注意有效控制马立克氏病、假母鸡及脱水、煤气中毒及某些药物中毒等疾病的发生。

2.1.1 脱水经过长途运输的鸡只,都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出雏鸡消瘦、脚趾发绀、卧地不动等特征,要求采取积极措施来缓解脱水,千万不要雪上加霜。造成脱水的原因包括: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雏鸡舍温度过高和鸡舍湿度太小等。因此雏鸡运输前要做好鸡舍内温度与湿度的控制工作,保持舍内温度37℃以上,湿度维持在65%左右;雏鸡运到后要先饮水后开食,尽可能早的让鸡只饮到水,可以在饮水中加3%的葡萄糖液和电解多维;及时挑拣出脱水严重的鸡只分笼饲养。

2.1.2 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假母鸡) 养殖户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后备鸡培育特好,体重、均匀度都达标,可就是产蛋期间鸡群到不了产蛋高峰,仔细观察鸡群发现,部分鸡群根本就不能产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昵?这是因为雏鸡在1—2周内感染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输卵管不发育或间断性发育。本病特点:发病率为0.5%一30%不等,死亡率为l%—2%,蛋鸡外观无异常,如正常鸡,产蛋前不易被发现,只有产蛋时能被发现,投抗菌素治疗无效。剖检时输卵管不发育或间断性发育,输卵管壁如膀胱样,或输卵管内充满透明的液体,泄殖腔内有的根本没有输卵管的开口,或输卵管开口处有白泡,但卵巢发育正常。
发病主要原因:① 雏鸡在1—2周内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②鸡场被传支感染;③传支免疫不确实;④育雏前2周内鸡舍内外环境控制不好;⑤ 有大肠杆菌及霉菌毒素继发感染;⑥ 有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造成传支免疫失败;⑦传支免疫程序不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等。控制策略:①鸡群免疫,1日龄使用新支二联活疫苗,选用H120或MA5疫苗毒株;② 加强进雏前鸡舍的清洗、消毒,进雏后鸡舍内外环境的控制,每天鸡舍内外环境彻底消毒1次,减少舍内外传支病毒含量;③加强雏鸡2周以内的饲养管理,保持温度稳定,减少温度、湿度忽高忽低对鸡群的应激;④ 防止霉菌毒素中毒,预防支原体、大肠杆菌等条件性疾病的发生,这些疾病的发生会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或造成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
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的关键点控制:① 免疫原则。及早落实免疫,及早建立局部黏膜抵抗力,保护疾病感染的门户。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播能力强,可经空气传播,经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感染。当前养殖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鸡群随时面临被感染的威胁, 因此,雏鸡到场后应立即进行活疫苗免疫,及早建立局部粘膜的抵抗力,是成功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② 疫苗选择。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众多,各型之间交叉保护作用差,所以免疫时尽可能选择多的血清型疫苗,形成交叉保护。首免用H120或MA5毒株,二免(7日龄)可用H120+2880毒株,三免(17日龄)活苗(Mass株和Coon株)+灭活苗免疫(新支二联油苗)。③ 免疫方法。一般采用滴鼻、点眼法。滴鼻接种时,堵住一侧鼻孔,向另一侧鼻孔内滴入疫苗液。点眼接种时,侧位抱定鸡只,向睁开的眼中滴入一滴疫苗液,待疫苗液吸收后放开鸡只。④ 免疫注意事项。用专用的疫苗滴瓶,使用前高温消毒;用专用稀释液或灭菌蒸馏水稀释疫苗,疫苗要充分溶解:滴嘴离鸡眼或鼻孔O.5 cm,不能直接接触;保证疫苗完全吸收后再放开鸡只;稀释好的疫苗液在30 min之内用完;免疫完成后对剩余的疫苗液,免疫器具彻底消毒。

2.1.3 煤气中毒在育雏阶段,对于靠生炉子取暖提供舍温的用户,对于煤气不应忽视。煤气中毒作为一个无形的杀手,往往会造成雏鸡的大批死亡,在进雏前千万要检查好,炉子是否有烟囱、烟囱是否漏气或不畅、是否有通风换气的地方、换气口是否能有效的换气等。煤气中毒的最大特点是来去速度快,死亡率高。其剖检病变为:肌肉发红、淤血,血液鲜红、色淡,血凝不良,血管充血,肺部水肿,喙尖发紫。在实际生产中,有条件的要改善取暖设施,随时检查烟囱,搞好通风换气,在饮水中增加多维、葡萄糖等。
2.1.4 药物中毒当使用副作用大、使用剂量与安全剂量差别小的药物时,使用不当易造成药物中毒。药物中毒有以下特点:发病死亡快,大批死亡 群发性强,越是强壮的个体,发病越严重。最常见的症状是过度兴奋,继之沉郁,最终死亡。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要做到:① 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使用;②拌料或饮水投药时要搅拌均匀;③严格按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药物,不可盲目加大投药剂量;④ 严格遵守药物的投药期规定,一个疗程用完后,如果疾病没有彻底治愈可更换其他类药物,或停药3~5 d后再使用第2个疗程;⑤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拮抗或协同作用,有些药物同时使用会使毒性累加。

2.1.5 霉菌或霉菌毒素中毒育雏第1周的鸡舍高温、高湿,非常利于霉菌的滋生,使雏鸡发生霉菌病或霉菌毒素中毒。预防的方法是注意保管,防湿、通风,喂料时要少喂勤添,保持饲料新鲜。避免饮水时撒入饲料,引起霉变。对于有异昧的饲料坚决废弃。

2.2 第2~3周—— 启动免疫期 在育雏的2~3周内,雏鸡母源抗体水平逐渐消退,但雏鸡本身的免疫应答还没有足够完善,因此可以将此期称为“零抗体”期;而且此阶段的免疫多而集中,各种免疫应激因素多,为了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必须加强舍内外环境的消毒,提高鸡舍内外卫生标准,有效降低舍内病菌、病毒的含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减少各种免疫因素对鸡群的应激;避免时间性疾病的发生,如鸡球虫病、法氏囊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2.2.1 鸡球虫病温暖多雨的春夏季平养雏鸡易患,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下的鸡群,以15~5O日龄的雏鸡最易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发育受阻,长期不能康复。本病特点:主要表现为排血样粪便,羽毛松乱,鸡冠发白,生长停顿,腹泻。剖检时见肠道高度肿胀或气肿,肠壁增厚,上有许多白色斑点和出血斑。盲肠肿胀,比正常的肿大3~5倍,充满凝固的血液或是充满鲜血。发病主要原因:①垫料潮湿;② 饲养密度大;③ 卫生条件差;④ 垫料更换不及时;⑤饲养管理不善等。预防措施:① 改变饲养方式。由地面平养改为网上平养或笼养,避免雏鸡接触粪便。②搞好鸡舍和周边环境卫生。保持鸡舍垫料干燥,粪便及时清走,清扫出来的粪便及垫料要做发酵处理。③加强饲料管理,增强鸡体的抵抗力。④ 药物预防。建议有发病史的在12~15日龄进行预防性投药,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要定期更换药物。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quancheng5566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1-7 19: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0 12: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啦,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3 14:2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