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冬意渐浓,天气已经很冷了,而双城市利群乡星火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却热火朝天。记者在现场看到,人们正在刚建好的牛舍里打扫卫生,修整水泥地面。
该养殖小区负责人吴忠告诉记者,这两年因为奶价一直很低,奶业形势不好,早有建养牛小区的打算,但迟迟不敢下定决心。这个养牛小区是今年7月才开始建设的,现在仍有部分工程未完工。但小区仅仅建成3个多月,就有8户奶农的230多头奶牛集中在这里养殖,还有200多头新买的奶牛在路途中。用不了一个月,这个小区就会被奶牛占满了。
今天奶牛养殖业的红火都因为奶价有了“政府指导价”,奶价上涨了,奶农们开始重振信心。
奶价提升奶农盈利
在“政府指导价”的约束下,黑龙江省主要的乳制品加工企业纷纷对生鲜乳收购价格进行了调整,使奶价很快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全省奶价从低于全国平均价格9.95%的低价位上快速上涨,涨幅达到14.75%。全省生鲜乳平均收购价也从6月的2.58元/公斤上涨到目前的3.0元/公斤,已基本达到全国生鲜乳平均价格。大部分奶农开始盈利,奶农恢复了对奶业的信心。
一年前,记者在黑龙江省奶业大县双城市采访时,看到奶农们个个愁容满面,如今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的是希望和笑容。双城市利群乡养牛户梁龙告诉记者,去年奶价一路走低,最低时只有1.20元/公斤。养一头奶牛一个月就赔200元钱左右,他不得已将家里的20多头奶牛都卖了。今年下半年,有了“政府指导价”后,奶价一直在涨,现在已涨到3.20元/公斤,算来一头牛一年能挣5000元钱左右。因此他又养了45头牛,还打算再买二三十头,这样收入就更可观了。
据双城市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仅最近3个月,双城市的奶牛养殖数量增加了5925头。3个月来双城市有2000多名奶农向银行申请扩大生产的贷款。目前,当地奶农筹集的发展养殖资金已达3亿元。
在价格的传导作用下,黑龙江省奶业效益下滑趋势已被遏制,奶业整体形势日益好转。
保护资源走出艰难
据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德胜介绍,长期以来,在生鲜乳交易过程中,奶农没有自由销售权,也没有自主定价权。生鲜乳购销价格完全由企业一方自主决定,政府协商艰难,奶农没有话语权。在奶农、乳品企业、经销商这条产业链上,奶农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生鲜乳收购价格低,导致奶贱伤农,奶农从业信心下降。因此,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一度出现非正常淘汰和外卖奶牛的现象,奶农弃业、奶源流失也日趋严重。加之受三鹿奶粉事件及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奶业出现了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的局面,奶业发展形势十分艰难。
为从根本上解决生鲜乳购销交易不公平问题,稳定奶业发展,7月1日,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生鲜乳购销交易参考价”和“政府指导价”并行的管理方式,即“参考价”和“政府指导价”双轨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和协会协调、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生鲜乳交易参考价形成机制。当某地的生鲜乳“参考价”失灵时,则在该地区确定并启动“政府指导价”,即对当地的生鲜乳收购价实行最低限价。这意味着“政府指导价”相当于奶价的最低保护价。如果企业不执行“政府指导价”,则会受到重罚。
“干预”意在公平长效
“政府指导价”出台后,有人质疑其是政府在干预市场的自由交易。对此,王德胜解释说,生鲜乳“交易参考价”和“政府指导价”相结合的购销定价机制,意在通过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来调控生鲜乳这种特殊的畜产品价格。生鲜乳参考价主要是政府主导、部门和协会协调、利益相关方参与形成,所谓利益相关方包括乳品企业和奶农。政府的角色是在生鲜乳购销过程中维护正常价格秩序,促进公平交易。其在保护黑龙江省45万奶农利益的同时,也理顺了农企双方的利益分配格局,使农企双方均获得相对合理的利润,进而惠及奶业产业链的每一个参与者。
实践证明,生鲜乳购销“参考价”和“政府指导价”并行,是省政府审时度势,建立的一种科学合理的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因此,“政府指导价”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今后,黑龙江省将逐步完善生鲜乳购销价格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规范购销双方交易行为,稳定奶业产业链,提升我省奶业整体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山东畜牧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