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体尺和屠体性状的影响 孙桂荣 康相涛* 李国喜张凤凤 孙瑞锋
摘要: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体尺和屠体性状的影响,比较了笼养状态下和放养状态下卢氏鸡的体尺和屠体性状。结果表明:笼养和放养的活重差异显著(P<0.05),其余屠宰指标差异不显著;放养组肝脏、腺胃、肌胃、胰腺的重量和相对体重指数都比笼养的高,但差异不显著( P>0.05);笼养组小肠总长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长度都比放养的高,但两组之间的长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的体尺和屠体性状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卢氏鸡;笼养;放养;屠体性状;体尺;消化器官
卢氏鸡是我省优良地方品种,具有生态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粗饲、觅食力强、抗病力强、产蛋多、饲料报酬高等特点,因主产区在我省西部卢氏县境内而得名[1]。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笼养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这种方式具有饲养容量大、鸡舍利用率高、管理方便等优点[2],然而也存在着对饲养管理的要求比较高,饲养肉用鸡时易发生胸、腿部疾病,蛋鸡全程笼养时体质较差的缺点[3]。而传统放养的饲养方式,具有鸡只活动范围大、鸡群体质高的优点[4]。目前,究竟哪种饲养方式更加适合畜牧生产尚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为了进一步了解家禽在不同饲养状态下的生理特点,此次试验通过比较不同饲养方式下的屠宰率、体尺、脂肪率以及消化器官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体尺和屠宰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畜牧生产中合理选择饲养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本试验是于2008年3月至5月间在牧医工程学院畜牧楼进行。
1.2 试验用鸡
笼养鸡取自卢氏三特有限公司,放养鸡取自农户散养。饲养周龄40周龄。放养与笼养鸡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一致,笼养鸡常规饲养,放养鸡早晨放出自由采食,晚上补饲一次,采用自由采食。
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取40周龄笼养和放养卢氏鸡各10只,公母各5只。鸡宰前禁食12h,空腹称重,接着颈部放血,屠宰后脱毛剖腹。
1.3.1 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的测定参考杨宁主编的《家禽生产学》[6]。
1.3.3 消化器官长度的测量 空腹称重,接着颈部放血屠宰后脱毛剖腹,然后完整的取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消化器官,准确称重并测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长度,记录绝对长度。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数据
采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EM) 表示,采用SPSS 11.5 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体重和体尺的影响
卢氏鸡40周龄笼养、放养鸡体重和体尺参数测量结果列于表1,由表1可知,笼养鸡的体重比放养鸡的体重高出617.12g,差异显著 (P<0.05);其他指标笼养鸡都比放养鸡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卢氏鸡40周龄体重与体尺
Tab.1 Body weight and body figure of 40 weeks old Lushi chicks 饲养方式 Raise ways | 体重 (g) Body weight | 胫长 (cm) Shankbone length | 胸宽(cm) Chest width | 胸深(cm) Chest width | 体斜长(cm) Body length | 胸骨长(cm) Sternum lenghth | 髋宽 (cm) Coxare width | 胫围 (cm) Shankbone girth | 放养 Yard raised | 1088.08 ±1.23a | 9.87 ±1.17a | 6.18 ±0.45a | 10.33 ±1.31a | 13.38 ±1.94a | 11.20 ±1.31a | 7.83 ±1.21a | 3.83 ±0.75a | 笼养 Cage raised | 1705.20±1.02b | 11.07 ±2.55a | 7.08 ±1.02a | 10.48 ±1.43a | 12.25 ±1.54a | 10.25 ±1.29a | 7.15 ±1.20a | 3.25 ±0.76a |
注:同列角标字母不相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同列角标字母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Note:Values within a column followed by different lette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Values within a column followed by same letters are not significant (P>0.05).
2.2 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屠宰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不同饲养方式下,放养鸡的腹脂率比笼养鸡的要高,高出14.33%,差异显著 (P<0.05);其他屠宰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
表2 40周龄鸡平均屠宰性状
Tab.2 Results of average slaughter quaulities of 40 weeks old 饲养方式 Raise ways | 屠宰率 (%) Dress percentage | 半净膛率(%) Percentage of eviscerated Yield with giblet | 全净膛率(%) Percentage of eviscerated yield | 腿肌率 (%) Percentage of
leg muscle yield | 胸肌率 (%) Percentage of
breast muscle yield | 腹脂率 (%) Percentage of
belly fat | 放养 Yard raised | 94.70± 1.02a | 82.34± 2.28a | 58.32± 1.75a | 6.72± 0.81a | 8.43± 0.60a | 30.75± 0.70a | 笼养 Cage raised | 90.89± 1.23a | 85.39± 2.73a | 64.54± 2.54a | 6.82± 0.92a | 5.93± 0.87a | 16.42± 0.79b |
注:同列角标字母不相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同列角标字母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Note:Values within a column followed by different lette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Values within a column followed by same letters are not significant (P>0.05).
2.3 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消化器官长度的影响
笼养和放养对鸡消化器官长度的影响见表3,笼养组小肠总长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长度都比放养的高,且笼养组小肠总长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长度与放养之间差异显著性 (P<0.01)。
表3 卢氏鸡肠道参数
Tab.3 Relative of intestine of Lushi chicks 饲养方式 Raise ways | 十二指肠(cm) Duodenum | 空肠(cm) Caecum | 回肠(cm) Empty bowel | 盲肠(cm) Ileum | 放养 Yard raised | 25.00±2.10a | 44.50±1.48a | 39.42±1.50a | 12.42±1.28a | 笼养 Cage raised | 29.27±1.99b | 52.07±1.15b | 46.33±1.63b | 15.42±1.50b |
注:同列角标字母不相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同列角标字母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Note:Values within a column followed by different lette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Values within a column followed by same letters are not significant (P>0.05).
2.4 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消化器官相对重量指数的影响
笼养和放养对鸡消化器官相对重量指数的影响见表4。放养组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指数都比笼养组的高,但是放养组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指数与笼养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
表4 不同饲养条件卢氏鸡消化器官相对重量指数
Tab.4 The different raising ways
on the digestive organ relative weight index of Lushi Chicken 饲养方式 Raise ways | 肝脏重/体重 Liver/body | 腺胃重/体重 Glandular stomach/body | 肌胃重/体重 Muscular stomach/body | 胰腺重/体重 Pancreas/body | 放养 Yard raised | 0.0337±0.0017a | 0.0072±0.0005a | 0.0389±0.0010a | 0.0046±0.0002a | 笼养 Cage raised | 0.0307±0.0018a | 0.0067±0.0001a | 0.0307±0.0012a | 0.0056±0.0004a |
注:同列角标字母不相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同列角标字母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Note:Values within a column followed by different lette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Values within a column followed by same letters are not significant (P>0.05).
3 讨论
3.1 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体重、体尺的影响
活重反映了鸡只的大小,放养条件下的鸡明显小于笼养条件下的鸡。这可能由于放养鸡的活动量比较大,消耗能量较多;山地环境昼夜温差大,不确定偶然因素多,造成放养鸡基础代谢消耗增加,摄食饲料用于体增重的相对减少。另外,体重变化受环境工条件影响较大。从生境或是生态各方面看,山地环境不同于传统家庭养鸡的小环境,也不同于室内人控制条件的养鸡环境。综合各种原因,放养鸡体重明显低于笼养鸡。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笼养与放养鸡除活体重存在差异外,体尺性状无明显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本试验所用卢氏鸡为40周龄,体型已经发育成熟,各体尺性状发育基本定型。
3.2 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屠体性状的影响
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是反映畜禽屠体品质的指标。从结果看,笼养和放养鸡的屠体性状差异不大,仅腹脂率存在差异显著,放养鸡明显高于笼养鸡。理论上讲,笼养鸡活动量小,能量消耗少,利于腹部脂肪沉积,腹脂率应高于放养鸡。但从两种养殖方式看,放养条件下鸡的食物来源更广泛,环境中各种昆虫、植物籽实、青草树叶等为放养鸡提供更丰富、全面的营养;而植物籽实等多为能量饲料,这些因素使放养鸡摄入的营养能量偏高,更有利于脂肪的沉积。
3.3 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器官的影响
肝脏是家禽的主要内脏器官,具有代谢、排泄、解毒、免疫、凝血和调节6大功能。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它具有贮纳、转运食物,消化食物以及杀灭病菌等生理功能。内脏器官的相对重量高说明鸡的发育状况好,同时也说明鸡适合在较差的饲喂条件下生存,相反相对重量低则说明发育状况比较差[8]。本试验结果表明,放养方式下,鸡的肝脏、肌胃、和腺胃相对体重指数都比笼养的略高。可能是由于放养鸡在外界环境中采食的非饲料物质较多,肝脏需要分泌更多的胆汁来消化这些物质,随之肝脏中的肝细胞增生,数量变多,体积增大,随之肝脏的体积也可能随之变大[9]。
十二指肠是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是小肠中长度最短、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胰管与胆总管均开口于十二指肠[10]。因此,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它具有储存、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随食物的性质而有不同。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小肠液的性状变化也很大。本试验结果表明,笼养方式下,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重量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相对体重指数都比放养的略高。可能是因为鸡只在不同的饲养方式下,所采食的食物有所不同,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含量也不尽相同[11],食物进入小肠后刺激小肠分泌各种消化液,并且通过小肠的物理性和机械性活动,使进入小肠中的物质被充分的分解、消化,变成为颗粒更小的易于吸收的物质[12-13]。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笼养和放养不同饲养条件下,其消化道长度有显著差异。笼养鸡的消化道比放养鸡的消化道长,与王进波[14]等的“随着日粮纤维含量的增加,消化器官的长度重量容积也会相应增加”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也可能是由于鸡在放养条件下,能量消耗过大,营养供应不足,造成营养不良,致使消化道发育缓慢。目前,有关饲养方式对家禽胃肠道重量和长度发育影响的报道还比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5 试验中所思考的相关问题: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生产的福利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笼养所带来的鸡福利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笼养方式虽然有益于生产,但对鸡自身来说其行动和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鸡在笼内不能正常地伸展或拍打翅膀,不能转身,不能啄理自己的羽毛;此外,鸡在笼养的条件下,除了不能充分运动、互相挤压、经常受到抓取之外,对其体尺和屠体形状产生影响,如果管理不当,同样也会面临饥渴、过冷或过热的环境、疾病发生的威胁。因此鸡笼养已成为当前世界动物福利和动物保护组织的所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家禽业所面临改善的动物福利状况最紧迫的问题[15]。
在放养条件下鸡活体重较轻,且在体尺指标方面均小于笼养条件下饲养的鸡。而当前的消费理念认为:“柴鸡”的营养价值高,品质佳,口感好。也正因此原因让更多的人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趋之若鹜,使得放养鸡的价格高出笼养鸡的几倍,由此可以看出放养鸡存在着极大的市场潜力,而这种饲养方式也恰恰符合了社会保护生态、保护动物的趋势,也解决了笼养所带来的一些福利问题[16]。放养条件下,鸡的行动和自由条件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对于生产和管理也有一定局限。如不利于大规模的生产养殖,防治疾病。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对于大规模的放养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能将笼放养的优点结合起来面对机遇,这无疑将会引领养殖业的重大转变。
放养虽更符合鸡的天性和福利的要求、羽毛丰满光亮、屠体外观好而成为国内外优质肉鸡的主要饲养方式,但笼养鸡更有利于防疫(如防控禽流感、球虫病等传染病)、不需或很少投药、饲料成本低、产品更安全,综合上述方面比较,为了使鸡的生产有较多的盈利,生产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市场对鸡肉产品的不同要求选用适宜的饲养方式。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编辑委员会.河南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志[M].河南: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75~77
[2]徐桂芳.中国家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9~90
[3]陈国宏.中国禽类遗传资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9~40
[4]牛岩,冯卫民,李鹏飞,等.卢氏鸡品种资源的保护与选育开发[J]. 中国畜牧杂志,2003,9(20):18~19
[5]桑丹.养鸡常用的饲养方式[J]. 家禽养殖, 2006 5(3):17~19
[6]杨宁.家禽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3~49
[7]陈金文,杨山.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肉鸡腹脂和血脂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1998,10(1):21~28.
[8]彭斌,苏标松.网地结合饲养方式对肉仔鸡的影响[J].中国家禽,2002,12(23):26~27
[9]刘林秀.不同饲养方式对骡鸭肥肝的影响[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1998,4(3) :11~12
[10]李宗杰,董淑丽,马彦博,等.笼养和地面平养对卢氏鸡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J].畜禽业,2008,5(2)48~49
[11]夏生林.商品肉鸡笼养与放养的对比试验[J].中国家禽,1997,12(7):25~28
[12]陈印权.肉鸡的笼养试验[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4,6(2):26~28
[13]肖小珊,陈国宏,王克华,等.不同饲养方式对鸡肉品质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4,7(8):44~46
[14]王进波,潘翔,刘建新.纤维对单胃动物消化生理功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0,18(17):22~24.
[15]Webster A B.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avian osteoporosis [J].Poultry Sci, 2004,83(2):184~192
[16]Michael C A,Joy A M,Barry O H.Poultry Behaviour and Welfare[M].London,UK:CABI Pulishing 2004,
201~204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