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37|回复: 5

养鱼给药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0 18: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药方法
  给药方法不同,吸收的速度就不一样,体内浓度也有区别,因而影响药物的作用。鱼病防治上体外用药一般是主要发挥局部作用的给药法,体内用药除驱肠虫及治疗细菌性肠炎病外,主要是发挥吸收作用的给药法。给药的方法较多,大致可以分为:①体外用药:挂袋(篓)法、全池遍洒法、浸洗法、涂抹法、浸沤法。②体内用药:投喂法、注射法。这些给药方法各有特色,各有利弊,具体应选用哪种方法给药,取决于疾病的类型、病情、药物本身的特性及养殖规模、养殖方式等。因此在给药前应充分考虑并选用最适合的给药方法。
  (一)体外用药
  即药物不经过体内,只在体外直接把水体中的病原体和寄生于鱼体表的病原体杀灭。它与病鱼的食欲无关,无论病情轻重都可给药,并发挥药效。
  1.挂袋(篓)法 在食场周围悬挂盛药的袋或篓,形成一消毒区,当鱼来摄食时达到杀灭鱼体外病原体的目的。具体做法是:一般一个食场(台)挂3-6只布袋或竹篓,每只装药物100-150克。首次挂药时,需细心观察,如发现挂药后两小时内没有鱼愿进食场(台)摄食,则说明药物太浓,应适当减少挂袋数量。一般须持续挂药3天,此法只适用于预防及疾病早期的治疗,同时还必须有鱼到食场来吃食的习惯才能发挥其作用。其优点是,用药量少,方法简便,没有危险及副作用小。缺点是杀灭病原体不彻底,只能杀死食场附近水体中的病原体及常来吃食的鱼体表病原体。
  2.全池遍洒法 即鱼池遍洒药液,使池水达到一定浓度,杀灭体外及池水中的病原体。此法在外用药中杀灭病原体较彻底,预防和治疗鱼病均可用。具体做法:
  1)准确测算池塘面积。
  2)测算池塘平均水深,一般可采用对角线测点线,即可在鱼池两条对角线上,每隔1-2米处测出其深度(用插竹法)再把各点的测出深度相加再除以点数;即得水深(单位用米)。
  3)计算池水体积,公式如下:池水体积=水体面积*平均水深
  4)鱼池用药量计算:药液的浓度一般用ppm表示,即1ppm为百万分之一的含量,也相当于1立方米水中溶有1克药物。例如,要全池泼洒漂白粉,使池水达1ppm浓度,就是使池里每立方米的水溶有漂白粉1克。即:
  鱼池用药量(克)=池水体积(立方米)*(需用药物的浓度ppm(克/立方米)
  5)药液的配制和泼洒:中草药应先切碎或研碎,经浸泡后或煎煮一段时间后,连渣带汁一起泼洒。化学药品一般是选用木质或塑料容器装配药液。不易溶解的药物应让其充分溶解(不允许有颗粒存在,否则鱼会把这些小颗粒当成食物,误吞下去而引起中毒死亡)。然后将药液象泼豆浆一样,一面加水稀释;一面均匀全池泼洒,先从上风处开始向下风处泼,泼药时间-般选在下午进行,因水温较高,药效更大,但对于硫酸铜等毒性大的药物,则应在上午9时左右进行。最好是先喂食后泼药,不要泼药和投喂同时进行或投喂前泼药。当鱼浮头时或浮头刚消失时,不要泼药,否则易引起大批死鱼。泼药后要观察鱼群动态,遇鱼耐受不了而浮头时,应立即加注新水进行抢救。此法的优点是,在体外用药杀灭病原体较彻底,不须把鱼从池塘捕起,减少劳动力,避免了因捕捞而引起的鱼体损伤或过度紧张加重病情等,此法预防、治疗均可使用。缺点是:用药量较大,药物的药效受池水的温度、pH值、生物量和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而较不稳定,此法需准确测算池水的体积,较麻烦,尤其是池塘的形状不规则,池底高低不平的情况,如遇使用的药物其安全浓度范围较小时(如硫酸铜、硝酸亚汞等),用药量稍为多算一点,就有可能引起鱼类中毒,严重者造成池鱼全部死亡。
  3.浸洗法 又称洗浴法或药浴法。将鱼集中在较小容器、较高浓度药液中进行短期强迫药浴,以杀灭体外病原体。具体做法:在准备好的容器内装入水,测算出体积,一次放入药量,待药物充分溶解后搅匀,测出水温,然后将鱼放入药液中,记好时间。如果把鱼装入捆箱中,或是网箱饲养的情况下,可在网箱外围用塑料膜包围住,然后再根据箱中盛水量称出药量,并预先溶解后,均匀泼入箱中,记好时间。如果需浸洗时间超过半小时,最好应准备好充氧机,向容器内或箱中冲气增氧。在整个浸洗过程中应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如发现鱼类呼吸困难或有浮头的迹象,即可提前把鱼捞出或直接放回池中。此法可作预防和治疗用。优点是用药量少,且用量准确,不影响池中饵料生物的生长。缺点是,不能杀灭水中的病原体,并且,为了治病专门拉网,既麻烦又易损伤鱼体,加重病情。所以此法一般作为转池及运输前后消毒用。在流水或换水方便的池塘,可采取降低水位。停止流水或减慢流速,全池遍洒药液,药浴一定时间后再恢复水位及流速,药物浓度应比一般药浴法低。
  4.涂抹法 在鱼体表患处涂抹较浓的药液,以杀灭病原体。涂抹时鱼头向上,以防药物流入鳃内引起中毒。此法的优点是:用药量少、方便、安全、副作用小。缺点是:不能大批用药。主要适用于亲鱼及个别外伤和局部炎症的治疗。
  5.浸沤法 此法只适用于中草药防治鱼病。具体做法是:将草药捆扎成束,放在食场附近(上风处或池塘进水口等处)浸泡,利用泡出的药汁扩散到全池,杀灭池水中及鱼体表的病原体。
  (二)体内用药
  即将药物直接送入鱼体,通过血液循环带到鱼身而发挥疗效。此种给药法有投喂法和注射法两种。
  1.投喂法 又叫口服法。即将药物混入或浸入到鱼喜吃的饵料中,并拌以粘合剂,制成适口的药饵投喂,杀灭鱼体内的病原体。本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不把鱼捕起,不接触鱼就可给药,适用于鱼病的预防和治疗。但是,由于患病鱼的病情不一,当病情重时,病鱼已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则达不到疗效或无效。因此,口服给药应在病鱼摄食能力未停止之前进行,口服给药的剂量,一般是按鱼的总体重计算,在计算用药量时,要把池中能摄食同一饵料的各种鱼考虑在内。药饵的制作也应根据鱼的摄食习性不同而制作成不同性质的药饵。常用的药饵主要有浮性药饵、沉性药饵和糖化药饵三种,前二种在鱼病预防节中已介绍,糖化药饵适用于中草药药饵。中草药除可认真切碎煎汁做成以上两种药饵外,还可以用糖化法给药,即用草药与米糠或麸皮、玉米粉等混在一起,经过发酵后直接投喂,使原来鱼不喜欢吃的草药,经过糖化后,成为鱼喜吃的饵料,提高了防治疾病的效果。
  2.注射法 鱼病防治常用的注射法有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注射工具用金属连续注射器方便,剂量准确、快速,也可用普通医用注射器。
  1)肌肉注射 一般在背鳍基部,与鱼体呈30°~40°的角度,向头部方向进针。注射浓度根据鱼体大小以不达到脊椎骨为度。药物要选择对肌肉组织没有什么影响的药物。
  2)腹腔注射 将针头沿腹鳍内侧基部斜向胸鳍方向进入,深度依鱼的大小而定。
  有的地区习惯用胸腔注射,从胸鳍内侧基部插入,不过个体小的不适用此法。如技术熟练,用腹腔注射或胸腔注射法,药液不易漏出,比肌肉注射效果好。但在注射前应了解内脏器官的位置,避免在注射时损伤内脏。
  注射法较口服法进入鱼体内的药量准确,且吸收快、完全、疗效好。但此法太麻烦,费工费时,故一般只在亲鱼或鱼种人工注射疫苗时采用;当病鱼数量不多,品种名贵时,也可采用此法治疗疾病。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0-10 18: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学习啦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0 19: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0 19: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分享资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0 19: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又让我温习了一遍功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1 11: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础扎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1 01:2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