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96|回复: 3

降低养鸡成本八大招(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6 1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鸡户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饲养工艺设计不合理,饲料营养浪费,重治不重防,滥用药物,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死淘率升高,甚至发生药物中毒等,已成为我国养鸡生产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加上市场波动,直接影响养鸡业的经济效益,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尤其是广大农村,养殖水平低,投入高,效益差的“穷养鸡”方式一直存在。因此,科学的管理,降低养殖成本,是提高养鸡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1选择良种
  在养鸡生产中,良种化是提高商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专业户应根据当地市场供需情况和自身条件确定饲养肉鸡还是蛋鸡,选择什么品种,同时对所选择饲养品种的饲养技术及生产I生能要有足够了解,避免盲目引种。
  当前蛋鸡的品种较多,如海兰、罗曼、伊莎、海赛克斯、黄金褐、迪卡等。这些品种在相应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都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但由于我国气候、环境和饲养条件各地差异较大,不同品种在各地区表现各异。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选择当地饲养量大、生产表现良好的鸡种,不可求新求异。其次应当选购有一定饲养规模、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疾病净化比较好的种鸡场的鸡苗,不可贪求便宜,购买条件差的种鸡场鸡苗。
  2选好鸡苗
  鸡苗的质量是能否获得较好养鸡效益的基本因素。养鸡户可以自己孵化,也可以选择信誉好、有一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较高的种鸡场提供的鸡苗。
  不论是自己孵化还是购买的雏鸡都要进行个体选择。选择的标准是:肛门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脐带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腹部收缩良好,喙、眼、腿、爪等无畸形。符合这四条标准的才是健康雏鸡;其中一条标准不符合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3自配饲料
  自配饲料可以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便于科学搭配,既能全面满足鸡的营养需要,又能降低饲养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自配饲料必须掌握所养的鸡需要哪些营养,因不同品种鸡的营养要求不同,比如轻型产蛋鸡、重型产蛋鸡、肉鸡或种鸡,各种鸡需要的营养是不完全一致的。一般饲养标准推荐的不同营养成分的含量是为满足鸡正常的生理、生长发育或生产的最低营养需要量。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养鸡场的具体情况,如环境温度、饲养方式、鸡群健康状况的变化稍作调整。对不同品种的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应采用不同的饲料配方,在断喙、转群、运输、鸡群发病时,应饲喂营养全面,富含维生素的饲料。
  自配饲料以加工成碎屑状为好,搅拌均匀,并保持饲料配方相对稳定,不要轻易改变,如果必须改动,则应在一周内逐渐改变。切勿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不能有特殊的味道,对适口性差或味道不好的饲料,可用调味剂来增加鸡的食欲。
  4科学换料
  在规模养鸡中,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日龄给鸡科学换料,鸡不但生长快,还可增加母鸡机体的营养物质储备,从而确保母鸡开产平衡和持续连产。
  给鸡换料,首先应按品种饲养的标准进行。一般给19-20周龄的鸡换喂蛋前料 (也称过渡料),料中的钙和蛋白质的成分应比青年鸡的饲料有所增加,一般钙的比例为l%,粗蛋白质为16.5%,换料时,应用半月左右的时间逐渐完成换料过程。给产蛋鸡换料,最好选择在产蛋率为2%-5%时换为产蛋鸡料,产蛋鸡饲料含钙应在3.4%-3.5%,含粗蛋白质应达到18%。换料时,如果是夏季以后利用自然光照培育的后备鸡,往往开产较晚,可在18周龄开始换料;如果是冬季以后利用自然光照培育的后备鸡或早熟品种鸡,往往开产较早,可在17周龄时换料。
  给后备鸡换料,不可直接换成产蛋鸡料,也不可突然换料。若急于一次性完成换料,往往会因钙和粗蛋白质的成分突然增高,特别是蛋白质增高,而引起饮水量增加,鸡的机体往往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拉稀。因此,给青年鸡换料,饲料含钙一般在0.8%左右,粗蛋白质在15.5%左右。
  5改进设备
  5.1改进食槽的设计。应根据鸡龄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有檐料槽,槽的上缘应加边,呈凹形,防止饲料外溅;料槽的高度要高于鸡背2—3厘米。
  5.2改平养为笼养。平养方式占用房舍多,饲料浪费严重。笼养鸡生活在笼内,活动量少,耗料减少。
  5.3鸡舍温度要适中。冬季要保温防寒,夏季要防暑,尤其冬季鸡舍温度不应低于10℃,如环境温度过低,鸡体要多产热,以维持体温,因此耗料多,饲料报酬低。
  6正确管理
  6.1培育优质健壮的雏鸡,是获得高产的基础。育雏期一定要按相应的饲养手册控制温度和光照。一般来讲,育雏温度从33℃开始,每周减少2℃,直至21℃;光照从每日23小时开始,每周减少2小时,至12小时。按常规免疫程序预防接种,8-10日龄断喙,注意通风换气,以纵向通风、湿帘通风为好。育成期的关键是抓体重控制,提高均匀度。实践证明,16-18周龄体重均匀度与产蛋的持久性及成活率呈正相关。所以,育成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范围内,并且将均匀度提高到85%1)1上。具体做法是:每周随机抽取总数5%的鸡(不少于30只),空腹进行称重,将其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对比,若体重超标,下周则不予增加饲料,维持本周饲料量。若体重低于标准,下周应适当增料,但不能太多,拟定一个加料计划,使体重在3周时间内达到标准。同时根据均匀度的高低,将群体分为大中小3群。
  6.2产蛋期间,同样定期称重(一般每4周一次),判断体重增加是否正常,并且结合生产性能确定饲喂量。尽可能减少应激因素的影响,如更换饲料、严寒与炎热、通风不良、光照突变、疫苗接种、人员来往、车辆噪声等,保证蛋鸡在稳定、安静的环境条件下,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
  6.3光照对于提高成活率、促进产蛋有直接作用。雏鸡1-2日龄给予23小时光照,以利于进食,以后逐渐转为恒定光照或自然光照。育成期以自然光照为主,有条件可实行密闭遮光的恒定光照8-12小时。18周龄至少应给予13小时的光照刺激,以后每周或每两周增加15-30分钟,直至每日16—17小时。光照增加过快(每周增加超过1小时)会引起啄肛、脱肛等不良现象。光照强度以10-20勒克斯为宜,即3-4瓦/米。,切忌紊乱或减少光照时间。
  6.4及时断喙。一般第一次断喙在7-10日龄之间进行,第二次在10-12周龄进行。断喙时动作要干净利落,上下喙分别切除1/2和1/3,让鸡既能吃料,又不会将饲料啄到槽外。6.5及时淘汰公鸡。在育雏阶段,公雏比母雏多耗料25%左右,若不及时淘汰,不仅耗料多,饲养面积占用多,而且还会影响母鸡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最好在刚出雏时淘汰。种鸡群公母比例要适当,蛋用种鸡、肉用种鸡公母比例分别为l:15-1:20和1:10-1:14。若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使公母比例降为1:30—1:50,从而减少料耗。
  7生物安全
  7.1发挥禽舍的隔离功能。鸡场要远离居民区、其他畜禽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集贸市场、交通要道;鸡场的设施应合理利用地势、气候条件、风向及分隔空间。按照各个生产环节的需要,合理划分功能区。要便于对人、鸡、设备、运输、甚至空气走向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控制。房舍建筑应注意相对密封性,便于环境控制,主要针对温度、湿度、通风、气流大小和方向、光照等气候因素。便于清洗和消毒,可给鸡群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生存环境。建筑物应能防鸟、防鼠、防虫。周围环境以尽可能减少和杀灭鸡舍周围病原为目标,便于进行经常性的清洗和消毒,保护良好的环境卫生。
  7.2严格的人员控制。专门设置供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可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进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处理,最大程度地防止人对病原的携带。杜绝一切外来人员的进入,尽可能谢绝参观访问,尽可能减少不同功能区内工作人员的交叉现象发生,一旦交叉要有可行的清洗和消毒处理措施。直接接触生产鸡群的工作人员应尽可能远离外界禽类。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生物安全培训。
  7.3鸡群控制。尽可能减少鸡群进入鸡舍前的病原携带,通过日常的饲养管理减少病原侵袭和增强鸡群抵抗力。引进病原控制清楚的鸡群,重点检测无经蛋传递,甚至无蛋壳传播的病原,如禽白血病病毒、鸡白痢杆菌、MG、MS、REOV、EDSV、CAV等。避免不同品种、不同来源的鸡群混养,贯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尽量做到免疫状态相同。尽可能减少日常饲养管理中的应激发生,防止生产操作中的污染和感染。鸡群应进行日常观察及病情分析。鸡群应保证定期健康状况检查及免疫状态检测。运输环节中要防感染,提供适当的环境进行必要的清洗消毒。
  7.4清洁与消毒。禽舍的清洗与消毒主要是全进全出中禽舍空栏时期的清洗及消毒,日常环境卫生的保持。应做到物品及工具的常规清洗及消毒、进出各功能区的清洗消毒及运转保证、环境及物品清洗、消毒效果检测。
  7.5饲料、饮水控制。提供充足的营养,防止病原从饲料和饮水进入鸡舍。应用完善配合饲料及饲喂技术,供给充足合格的饮用水。注意饲料和饮水的质量检测。
  7.6垫料及废弃物、污物处理。垫料、粪尿、污水、动物尸体以及其他废弃物是疾病传播中最主要的控制对象,是疾病病原的主要集存地,应集中妥善处理。
  8分群饲养
  分群饲养是养鸡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适宜的群体作为一个饲养管理单位,应与自己的设施、饲料、技术措施相适应。肉仔鸡群不宜过大,一般情况下以400只左右为一群,并且要时常进行强弱大小分群。饲养密度按每平方米10-15只较为合适。公母鸡分群饲养不但有利于母鸡生长发育,提高整齐度和商品率,还可更好地适应市场。公鸡群长得快,体重大,可早出栏7-10天,母鸡可晚出栏作为整鸡烹饪食用鸡出售,从而明显地提高经济效益。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崔若伟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9-26 19: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了,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9 15: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同意以上观点,但是第三点----自配饲料实在不敢苟同!
大部分自配饲料存在:
1、生产麻烦---对生产人员要求高;
2、设备简陋---如果没有好的混合机,容易造成混合不均、变异系数大的情况,批次差异大;
3、配方设计---容易出现营养不科学、不全面的情况,短期效果可以,长期效果差;
4、原料采购---数量少,采购困难,耗费精力,风险大;
我认为,要和大厂合作分工,专心养鸡,别操心饲料的事为好!
说到此为止,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20: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有道理,针对小型公司确实不太可行,尤其是私人养殖;但是对大公司还是基本能行的通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3 19:5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