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尽管西方一些国家对此病已进行100多年的研究,但至今未能提出一个彻底解决的办法。而我国对此病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虽在20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未达到彻底解决的目标。目前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约有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高达350亿美元。因此国内外学者仍在孜孜不倦地对该病进行着大量的、深入的研究。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制病原体奶牛乳房炎是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目前已发现约有150多种。其中包括球菌、杆菌、支原体、真菌或酵母菌、病毒等。但在所有病原体中,奶牛乳房炎大部分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等直接感染乳房,以及布氏杆菌、分支杆菌等全身性感染所致的乳房病变。这样的病例约占整个奶牛乳房炎病例的90%~95%以上。
诱发因素以饲养管理不良为主的各种诱因或遗传因素可减弱乳房的抵抗力,使细菌易于附着和侵入乳房,并在其内繁殖,造成对乳腺组织的损伤,进而扩大病灶并促进炎症的发展。 饲养管理方式不当牛舍不定期消毒,粪尿飞溅及挤奶前后乳房、乳头的不全面消毒等,使奶牛较易发生乳房炎。牛舍及牛床的构造不合理,如牛床太窄、太硬或潮湿等容易使乳头擦伤,也可增加本病的发生率。同时挤奶卫生不良,挤奶设备低劣和不良挤奶操作,使乳房和乳头受到损伤,破坏乳头管的构造,减弱乳房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从而使奶牛发生乳房炎。有时饲喂的精料过量(蛋白质过高)、粗料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尤其是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硒缺乏)、饲喂霉变的饲料或突然改换饲料以及豆科牧草或豆腐渣饲喂过量(含植物性动情素)等饲料性诱因均会引起代谢障碍、下痢、食滞、不安定乳或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
环境因素持续的高温、多湿或严寒、贼风等不良气候环境除了会影响体温和呼吸等生理机能外,也会使乳量及乳质等生产性能降低。此外夏季蚊、蝇和吸血昆虫等疾病传播媒介增多也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遗传因素乳头不规则会导致挤奶不正常,或容易遭到践踏受伤而较易引起本病。同时高泌乳能力、乳腺组织的构造或个体吞噬细胞功能等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本病的发生。
其他因素激素分泌状态会引起微血管通透性亢进,乳中钙离子或pH,
Na+、Cl-和白血球数等增加,免疫不全,乳房中注入药物等也可成为诱因。
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临床型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临床型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泌乳量下降、乳房肿胀和乳房的炎症反应,乳中有凝块或颜色改变。因感染的病原体不同,临床症状也就不同。一般奶牛发热,体温可达40℃~42℃,全身颤抖,耳鼻唇冰冷,饮食欲和反刍废绝,大便稀薄呈黑色,眼窝下陷,眼暗红,精神沉郁,呈败血症症状。患病奶牛除具有上述症状外,还表现为乳区肿胀,成捏粉样,并伴有异常分泌;或表现为乳区发炎、肿胀、坚实、疼痛;或表现为早期乳汁为水样,并有“沙粒样”絮状物,几天后乳汁变为淡黄色浆液样物质或乳汁腥臭、有凝块、絮片状物或脓汁等。甚至有的病牛乳区皮肤上形成数块紫斑,从紫斑处开始糜烂,最后病乳区整个烂掉。还有的表现为剧烈的神经症状,两眼直视,前冲后退,并出现一侧旋转运动,口流白沫,面神经和咽神经麻痹,卧地后,四肢伸直,呈游泳状态。
隐性乳房炎的临床症状隐性乳房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临床型乳房炎的诊断临床型乳房炎根据其临床症状,较易作出诊断。确诊特定的病原体须做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实验及其动物致病性实验。
隐性乳房炎的诊断因为隐性乳房炎的乳汁成分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检查乳汁对隐性乳房炎进行诊断。
乳汁细胞检查乳房感染细菌后,细菌的代谢产物诱导多形核白细胞进入乳腺细胞,同时损伤脱落的上皮细胞也进入乳中,使乳汁中的体细胞增加,特别是白细胞的数目显著增加。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乳汁中体细胞的多少来判定奶牛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
乳汁细胞检查的方法很多。乳汁体细胞直接计数(SCC)检验的方法有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刻度管检验法,直接显微镜细胞计数(DMSCC)法,荧光电子细胞计数法等。间接检验体细胞的方法有美国加州乳房炎检验(CMT)法,兰州乳房炎检验(LMT)法,杭州乳房炎检验(HMT)法
等。
乳汁pH的检查实验证明乳房炎乳汁的pH呈碱性,并且碱性的高低取决于炎症的程度。因此通过检测乳汁pH的方法来检测乳房炎。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溴麝香草酚蓝(BTB)法和乳房炎试纸法。
其他方法检测其他的检测方法还有乳盘试验,乳汁电导率法,乳房炎简易诊断液法,乳中细胞ATP含量测定法,NaGase法,牛乳酶学试验,乳中乳酸脱氢酶、谷氨酸丙酐酸转氨酶、血清白蛋白含量测定,微生物学培养,SMT试剂诊断法,免疫学诊断等。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预防措施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搞好环境卫生是预防奶牛乳房炎的重要措施。牛舍的设计要合理,保证阳光充足,牛床保持干燥,渗水性要好;排便尽量落入尿粪沟,减少粪便污染牛床。牛舍冬春季应注意保温,夏季防暑降温,注意通风,防止水气过大。保持舍内的清洁并定期消毒,牛舍每天应清扫1-3次,保证牛床干净,冬天牛床和运动场最好铺消毒后的麦秸、稻壳或锯末等铺垫物,地面、墙壁、栏杆、饲槽至少10d应消毒1次。
搞好挤奶卫生任何消毒剂和挤奶程序都无法克服不清洁环境产生的污染,清洗乳房时应用管道流水,且一牛一巾清洗,洗液内可加碘25-75mg/L,并在清洗不同牛之前洗手。选择药物药浴的种类要根据该牛群的病原菌、环境、挤奶程序、卫生条件以及对正在流行的乳房炎的类型有透彻的了解。药浴用于第一个和第二个泌乳期的乳牛最有效,应用1%的碘伏溶液药浴,持续20-30s,后用单独的纸巾擦干,对于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效果好。
改善挤奶技术和设备机器功能不适当可造成触染性病原的传播、乳头末端损伤或乳头末端奶倒流,因而可诱发乳房炎。正确的挤奶程序可显著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1)挤奶前处理;(2)清拭乳头;(3)干燥乳头;(4)清除挤奶杯滑动现象;(5)挤奶结束时处理;(6)消毒乳头。
微量元素预防奶牛乳房炎据报道,奶牛产前21天肌注1000IU维生素E和50mg硒,产后乳房炎的发病数明显减少;日粮中添加生化黄腐酸(BFA粉),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下降5%,临床乳房炎发病下降1.5%;日粮中添加铜、锌能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日粮中单独添加或共同使用B-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E、硒、锌、铜等可增强机体对乳房炎的抗病力。用远征药业生产的牛羊宝可达到预防的目的。
疫苗免疫利用疫苗防治奶牛乳房炎有很多优点:首先没有药物残留问题;其次疫苗有助于降低乳腺感染的严重程度,控制亚临床型乳房炎。目前研究较多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大肠杆菌J5疫苗等,兰州兽研所罗金印等研制出的乳牛乳腺炎多联苗(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有很好的免疫效果。
治疗措施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因其疗效显著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除了青霉素、链霉素等以外,还有红霉素、头孢噻呋、先锋霉素、多粘菌素B等。但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与抗生素本身的性质、到达乳房的有效浓度、用药次数及给药时间等有关,而且乳汁的pH值也影响药物在乳房中的分布。治疗中要按泌乳期和干乳期分别用药,泌乳期:可用氨氯林(泌乳期)(产地远征药业)、强安林进行乳房灌注,药物与乳腺组织直接接触,可以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干乳期:可在最后一次挤奶后,每乳区灌注一支氨氯林(干乳期),可以有效预防干乳期乳房炎的发生,如果在上个泌乳期有乳房炎,可在第二十天每个乳区重复灌注一支,可以有效地预防干乳期乳房炎和下一个泌乳期的乳房炎。
中药治疗中草药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已经有多种产品出现。如中草药复方制剂、中草药提取物制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在防治奶牛乳房炎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乳房炎疗效非常显著。如在进行乳房灌注的同时,结合口服使用远征乳炎消,会有更明显的效果。
细胞因子治疗病原菌感染机体后,机体释放和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干扰素(IFN)和白细胞介素(IL)等,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调节局部的炎症反应,国外学者以此在治疗乳房炎方面进行了许多探讨。
细菌素治疗细菌素是通过分子技术生产出来的天然细菌蛋白蛋,能杀死一些细菌,国外已用于治疗葡萄球菌病和乳头药浴,溶葡萄球菌素、链球菌素也已用分子技术获得,不久可能用于临床。
总之,单单采用一种方法防治奶牛乳房炎,效果并不理想。只有通过综合防治乳房炎,才能更好地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