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在乳牛业中,培育育成牛的费用是一项主要的支出。在无损于终生产奶量、不增加难产率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育成牛的投产月龄是一条降低饲养成本的可行之路。
育成牛管理目标:
培育育成牛的典型目标是在14-15月龄时确保牛体重达到初配体重,即330-380kg,并且健康状况良好。下一步应得到的结果是育成牛投产后进入产奶牛群的体重为520-570kg,或者在24-25月龄时,体重达到成身体重的85%左右。由于在泌乳早期, 牛体重会下降大约15%,所以在临产时育成牛的体重应该为635kg左右。为达到这一体重,需要仔细平衡这一阶段的日粮。
根据研究结果,一月龄牛产后体重如果达不到567kg,每少于1kg体重,就会使“泌乳期的总产奶量降低6kg”。
出生重的90%是胎儿在后40%的怀孕期内获得的,在后三个月的怀孕期里,胎儿及有关组织的增长迅速,估计每天要增加0.63-0.68kg,为确保育成牛本身的增长需要,在这一阶段里育成牛的日粮应符合每日增重至少0.9-1kg的要求。
膘情
在第一个泌乳期里,体重下降与产奶量较高有关,而体重增加则与其较低的产奶量有关,饲养育成牛要围绕它本身个体大小,骨架及存有一定程度的多脂肪组织等一系列遗传潜力的特点制定饲养方案,从而在第一个泌乳期内,能使牛尽早的进行脂肪动员。
潜在问题
从受孕到分娩,在这一阶段里,会出现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既要使牛继续生长,又不能让它太肥。如果提供的粗饲料只有玉米青贮时,就能产生一个特殊的问题即牛所需的能量与蛋白质之间的平衡问题。如果摄入的能量过多,蛋白质不足,就会出现育成牛过肥,牛骨架生长缓慢的现象,后期怀孕育成牛,应限制其高能量饲料的喂量,以避免产道堆积过多脂肪。日粮中能量过高,而蛋白质含量较低,一般培育出的育成牛个体小、肥而圆。如果育成牛和成年牛较肥,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又低,在分娩时容易发生酮病,子宫和乳房抗感染的能力也较低。蛋白质摄入不足,还会影响到犊牛的免疫系统,使其吸收的能力降低。
育成牛在分娩前60天左右要转入新群,在此期间慢慢增加精料喂量,以期在分娩时精料喂量达到1.0—1.5kg/百公斤体重此时的精料组成应该进入产奶后的组成相同。与此同时,喂给足量的优质粗料。
在产前一个月如有可能,开始将育成牛赶上挤奶台或进入挤奶牛棚,使其熟悉挤奶环境,适应日常挤奶过程以及乳头药浴,与产奶牛相同的精料喂量等。与产奶牛群的接触也能够使其产生对环境中细菌的免疫力。
当接近预产期时,给牛提供一个清洁干净的产房。在临产时,如果确实需要助产才进行助产,一般情况下,自然分娩较好。产后用5%的碘液对犊牛进行脐带消毒,给母牛喂以大量的温水和饲料,如湿啤酒槽等来填充它的瘤胃。
所推荐的最低水平的日粮:
月 龄
营养成分 3-6月龄 6-12月龄 13-24月龄
蛋白质 16 14 12
TDN(DE)1 70% (3.09Mcal/kg) 65%
(2.87Mcal/kg) 60%
(2.65 Mcal/kg)
钙 % 0.5 0.42 0.32
磷 % 0.32 0.3 0.25
VA(国际单位) 8800 17600 22000
VD(国际单位) 1200 2400 3000
VE(国际单位) 100 200 250
1DE(Mcal/kg of DM)=0.04409TDN%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