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37|回复: 5

霉菌毒素的雌激素作用影响人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3 21: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布时间: 2010-8-13 19:45:00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圣元”奶粉风波带出饲料玉米一个常见问题
  _________________霉菌毒素的雌激素作用影响人吗?
  □本报记者 彭进
  近日,“圣元”奶粉风波越闹越大。到底是什么造成女婴性早熟,卫生部尚未给出权威结论。有媒体报道称,源头可能在于饲料的霉菌毒素超标。
  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了饲料业人士,他们表达了另一种观点,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超标通过牛奶再伤害女婴基本不可能。
  关注玉米赤霉烯酮
  近日,《新京报》采访一位饲料业人士张先生,他指出,“添加雌激素不会给奶企带来经济效益,所以激素可能在饲料原料中产生。张先生介绍,奶牛的能量饲料很多是用玉米副产品加工而成,而玉米出现倒伏后,会发酵产生一种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这种霉菌毒素有雌激素作用,可以导致人或动物流产、性早熟。”
  南方农村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主要的霉菌毒素之一,玉米赤霉烯酮确实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今年5月,在花都举办的研讨会上,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守全曾指出,作为一种类雌激素,玉米赤霉烯酮污染很容易导致母猪假孕,如果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太高,将对动物造成伤害。
  百奥明公司是专门研究霉菌毒素和脱霉剂的国际动保公司,定期发布霉菌毒素研究报告。该公司中国技术经理王金勇博士告诉记者,根据该公司对168份样品的抽捡,今年1-6月,饲料及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总体污染情况比去年降低。但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水平却大幅提高,我国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平均值为616.2ppb,远高于去年的平均值375ppb。
  王金勇博士认为,今年天气反常,是玉米赤霉烯酮污染增加的主要原因。他认为,业界需要高度关注玉米赤霉烯酮污染问题,今后,随着天气越来越反常,玉米及饲料的污染只会更加严重。
  有专家否认可能性
  王金勇博士表示,在几大主要毒素中,玉米赤霉烯酮确实具有雌激素的相同作用,但它通过牛奶伤害婴儿则不太可能。他介绍,奶牛养殖户也是百奥明公司的主要客户,该公司对这一行业非常熟悉,根据他的了解,奶牛吸收饲料后,玉米赤霉烯酮在牛奶的残留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根本不可能达到性激素的效果。在几大霉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牛奶的可能性会较高,但这一毒素没有雌激素的作用。
  8月12日,另一家国际动保公司员工给本报记者邮箱发送了一封该公司亚太区技术负责人陈博士对此事件的探讨文章。陈博士在文中介绍,在与该公司内部专家讨论后,他们认为性激素来源应该不是饲料的生产过程,应该是企业自身生产管理的原因导致的。
  陈博士列举了两篇国际上的学术论文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其中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喂给奶牛天然污染的谷物,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量是385-1925ppb连续7周,在牛奶中检测不到玉米赤霉烯酮。陈博士还指出,“英国的食品标准局在2003年发表一篇报道,他们检测50个从超市买的牛奶样品及50个从奶牛场采的牛奶样品,并检测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及β-玉米赤霉烯醇的含量。他们发现,3个从超市买的牛奶样品含有1.2-5.5μg/L的玉米赤霉烯酮,另外3个从超市买的牛奶样品含有5.9-12.5μg/L的玉米赤霉烯酮代谢产物,在2个从奶牛场采的牛奶样品含有3.4-8.3μg/L的玉米赤霉烯酮代谢产物。最后再考量成人及小孩的体重以及成人及小孩每天可能从各种乳制品摄入的玉米赤霉烯酮的摄入量,最后,英国的食品标准局下的结论是,牛奶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产物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影响及危害”。
  记者试图联系陈博士,但他现在国外,未能联系上。
  性激素来源存疑
  “圣元”奶粉风波后,围绕性激素来源何处,社会上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圣元公司否认自己是肇事者。但在媒体的聚焦之下,多种问题被深挖出来。
  有人认为,饲料环节可能有关。但这一观点被大多数业内人士否定。生化博士方舟子在他的新浪微博中与多人展开论战,他批驳了玉米赤霉烯酮残留导致性早熟的说法。在畜牧人论坛上,此事也引起了热议。网友weitrs258分析,“饲料生产环节不可能加激素的,这个涉及到添加工艺,和添加成本的问题。”他这个观点得到较高的认同。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奶牛养殖普遍使用的催产素、催奶素可能是肇事者。奶业资深人士王丁棉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10年前未使用催产素、催奶素时,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只有20公斤,而大量使用之后,则达到近100公斤。他认为,催奶素的残留可能造成牛奶污染。
  另有一种看法认为,性激素可能并非来自养殖环节,而是来自牛奶加工环节。畜牧人网友dazhui就持这一观点,“宏观上说,是我们中国人出问题了!具体到产品就是激素问题,极有可能是奶中残留;也不排除圣元为了表示自己的奶粉促生长后加了激素。”
  由于众说纷纭,网上舆论非常杂乱。湖北省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被婴儿家长们怀疑,卫生部已经直接入手调查,目前尚未有结论。
  记者发现,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许多人对国产奶粉已经非常不信任。“圣元”奶粉风波发生后,人们甚至编出一句笑话:“你还在为你平坦的胸部发愁吗?你还在担心老公说自己太小吗?你还担心夏天来临不敢穿低胸吗?不用发愁,不用担心,现在××来了,将彻底解决你的烦恼!——××,新一代不动手术的丰胸专家!”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lyaodong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8-13 21: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需要数据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system + 3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09: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米的赤霉烯酮有类雌激素的作用 是导致奶类激素中很可能的的原因之一 但具体情况还得继续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8 10: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曲霉毒素会通过牛奶影响人的健康,玉米赤霉烯酮应该不会,据我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7: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要成立个研究所来深如研究,靠网上猜原因有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17: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博士列举了两篇国际上的学术论文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其中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喂给奶牛天然污染的谷物,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量是385-1925ppb连续7周,在牛奶中检测不到玉米赤霉烯酮。陈博士还指出,“英国的食品标准局在2003年发表一篇报道,他们检测50个从超市买的牛奶样品及50个从奶牛场采的牛奶样品,并检测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及β-玉米赤霉烯醇的含量。他们发现,3个从超市买的牛奶样品含有1.2-5.5μg/L的玉米赤霉烯酮,另外3个从超市买的牛奶样品含有5.9-12.5μg/L的玉米赤霉烯酮代谢产物,在2个从奶牛场采的牛奶样品含有3.4-8.3μg/L的玉米赤霉烯酮代谢产物。最后再考量成人及小孩的体重以及成人及小孩每天可能从各种乳制品摄入的玉米赤霉烯酮的摄入量,最后,英国的食品标准局下的结论是,牛奶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产物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影响及危害”。”
    1 文中前面用ppb,后面用μg/L,统一就好对比了!
    2 喂给奶牛天然污染的谷物,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量是385-1925ppb连续7周,在牛奶中检测不到玉米赤霉烯酮。反推:牛奶样品含有5.9-12.5μg/L的玉米赤霉烯酮代谢产物,可能吃天然污染的谷物,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量是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22 22:5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