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疗性药物预防化,药物分类不清楚。
一是将治疗性药物预防使用,如泰乐菌素本身属于治疗性药物,但被广泛的作为呼吸道疾病的预防用药;二是错误的将药物按照作用进行分类即治疗呼吸道病类,肠道病类、病毒病类,如果按照这样的分类进行药物的选择可以导致药物的重复使用,出现二重感染。如果我们将药物按照保健类、预防类、应急治疗类去选择药品就可以避免以上情况发生。
2、片面追求表面现象的恢复
大量的使用解表药物,如地塞米松、安乃近等药物的使用,这些药物只能缓解表症,不能根治,而且能够贻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损伤免疫器官,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同时加速机体的异化作用,导致生长抑制。
3、不科学的用药途径
无论治疗什么病都选择饮水给药,治疗肠道性疾病的药物拌料的效果好于饮水给,治疗呼吸道病气雾给药好于饮水给药的效果。
4、忽视中药、天然药物、微生态制剂、重视抗生素和血清等生物制剂的使用
抗生素、生物制品在动物的疾病防、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把这些东西奉为灵丹妙药,铺天盖地的使用,已经使养殖业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
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性,人类已经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细菌、病毒在生物制品的选择压力下,通过自然选择,巧妙伪装,最终还是成为了危害养殖业的病原。
因此,抗生素、生物制品只是暂时控制疾病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做到疾病的净化,还是要“治未病”。而中药、天然药物、微生态制剂,正好能做到。
5、不正确的预防性投药、同类药物重复使用。
例如免疫之后预防呼吸道病时使用红霉素,当鸡群发生呼吸道病时使用泰乐菌素进行疾病的治疗,这样重复的使用同一类药物能够使细菌产生交叉耐药性。
6、不遵医嘱,擅自改变处方
很多养殖户擅改变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例如药物一天需要使用2-3次,但有的养殖户为了方便省事每天只投药一次。有的药物需要间歇给药,但是养殖户为了方便,全程都投药,反而取相反的治疗效果。
7、不按照药理药性给药、犯经验主义
无论什么药物都每天使用一次,例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药物的使用次数,如果次数达不到即使是10倍的浓度也不能起到杀菌或抑菌作用。
8、不重视食品安全,总以为禁用药物最好
例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痢菌净、氯霉素等一些国家禁止在食品动物上实用的药物却被经常的使用,完全不考虑这些药物会给人们带来的毒害作用。
9、看重价格因素不考虑疗效
为了减少养殖成本,大量的使用抗生素原粉,抗生素制剂本身经过科学的配伍,疗效增强,毒性降低,而抗生素原料药没有经过科学配伍,疗效有限,而且毒副作用大,促进耐药菌的产生,增加毒副作用。
10、错误的用药理念,造成抗药性严重
例如预防肠道性疾病经常使用新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在治疗肠道性疾病时选用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这样选择药物导致抗生素的大量频繁使用,从而导致体内菌群失调,损伤肝肾,药物蓄积中毒。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