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物病毒性疾病你是如何防控的?
1.热点引导
病毒以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致使许多病毒性疾病至今仍缺少效果确切的防治方法。抗病毒的西药数量较少,临床效果不理想,且多年来一直没有新的抗病毒合成药物产生。而中兽药临床防治毒副作用小,药源丰富,价格低廉,能调节整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改善临床症状,在治疗动物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2.保健误区
目前对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疫苗防治,抗病毒的化学合成药物及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等。疫苗防治为最常用的方法,但病毒种属多,血清型多,为疫苗的应用带来困难,大量使用疫苗后,不可避免在导致免疫抑制在产生。最终导致了动物群体免疫水平的下降。
3.中药抗病毒的机理
中药具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既可直接杀死病毒而不伤及机体组织,又可调动免疫防御系统的积极性,激发机体的主动免疫机制,增强免疫力,通过主动防御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尤其是在禽流感这个世界性难题面前,中药的优越性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抗病毒中药的研究也呈现出异常活跃的局面。
(1)直接抗病毒作用
是指中药对病毒侵入细胞前的杀灭作用。研究证实,大黄醇提取液中的蒽醌类对病毒有直接杀灭作用,板蓝根对疱疹病毒有杀灭作用。许多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及其衍生物、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甘草甜素衍生物)、生物碱、苷类等都是通过阻止病毒颗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过程和穿入过程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的。经研究证实,黄芪影响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和穿入有较明显的作用,板蓝根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很强的阻断作用。经研究证实,多酚类物质可以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同时也可以抑制流感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作用;体外试验表明,板蓝根与黄芪联合应用,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
(2)间接抗病毒作用
机体的免疫器官包括胸腺、法氏囊等中枢免疫器官和脾脏、淋巴结等外周免疫器官,它们的发育状况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力,许多抗病毒中药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很好地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加免疫器官的重量,使其具备良好的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如黄连、黄芩、黄柏、猪苓、大蒜等能提高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鱼腥草、黄连、穿心莲、大青叶、野菊花、丹皮、大黄、金银花等可提高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刺五加、黄芪、党参、杜仲、黄连、黄柏、甘草、灵芝、茯苓、青蒿、丹参等可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白虎汤对尘细胞具有激活作用。 中药对主动免疫机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等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的;补肾的药物则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进行调节的。其它的途径还有通过调整植物性神经的功能来调节免疫机能;通过作用于环核苷酸系统来调节免疫机能;通过调整核酸代谢来调节免疫机能。
(3)诱生干扰素(IFN)
干扰素是一种天然的非特异免疫防御因子,干扰素本身虽然对病毒无灭活作用,但可作用于正常的细胞,使未受感染的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高分子生物合成,使细胞获得抗病毒能力。现代研究证实,有许多中药具有内源性IFN诱生作用或促诱生作用,如从香菇中提取的香菇素,能诱导血清IFN;从甘草中提取的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制剂,能诱生Ⅱ型IFN,同时对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黄芪、丹参、刺五加、龙胆草等,都能诱生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从而具有抗病毒作用。
4.相关常识
常见的抗病毒中药
种类 | 免疫调节类 | 归肺经类 | 主治感冒类 | 清热类 | 1 | 金银花 | 五味子 | 板蓝根 | 黄连 | 2 | 柴胡 | 甘草 | 连翘 | 知母 | 3 | 黄芩 | 鱼腥草 | 麻黄 | 黄芩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