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需求导向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客户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需求越来越高,他们开始比较不同商家提供的服务,企业也开始关注客户满意度。这时,DELL电脑首先顺应时势地采用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一对一营销,企业最终过渡到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实现客户价值而实现企业价值的经营方式。如图1-2所示,在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下,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围绕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展开,企业所有的职能部门也都为此而建立,他们被动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实行的是一种被动的营销模式。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等客户上门来购买产品,因此那时客户称为顾客,也就是光顾的客人。而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下,企业立足于长远发展的需要,把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企业一切活动的中心,通过与客户的互动以及对客户市场的细分,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图1-2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在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糖要糖票的时候,有没有客户关怀?没有。为什么?根本不需要。因为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大多以生产为导向,面对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顾客只关心能不能买足自己需要的产品,厂商也只关注产品的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满意度、客户关系管理等自然是被忽略了的。随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把产品销售出去,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让客户满意,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客户满意度、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客户关系管理,提倡以客户为中心的一对一营销模式。由此,企业的经营模式经历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以客户为中心”的电话银行早在15年前,英国人要想把银行里的活期存款转成定期存款,只需打一通电话就能办妥。可是在我国,直到近几年才可以通过电话银行办理此类业务。以前,我们要办理这样的业务必须亲自去银行柜台办理,先填一张取款单,再填一张存款单,非常麻烦。这样直接导致:一,客户不满意,因为要耽误很多时间;二,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因为要花很多时间为客户处理这样那样的小事情。而这种营销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中国多数银行都有不止一套系统,活期存款有一套系统,定期存款也有一套系统,理财账户又是一套系统,各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只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而不知道这些客户在银行还使用了其他哪些产品或服务。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下就不同了,银行给每个客户都设定了一个唯一的代码,通过该代码任何银行职员都可以很清楚地查到该客户使用了哪些服务、哪些产品,应该收取什么样的费用,客户的资信状况如何,等等。这样既方便了客户,同时又能实现成本转嫁,降低银行的成本和风险。比如客户可以通过电话银行或者手机银行即时管理自己的账户,原本柜台人员的服务成本就成功转嫁给了客户,与此同时客户还觉得方便且满意,这些优点都是“以产品为中心”无法实现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