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青 博士
众说周知,传统观念中我们常用“情期受胎率”和“年终受胎率即总受胎率”来考查某一奶牛场的繁殖效率。尽管这两个统计数据已经使用多年并且在既往奶牛群体繁殖管理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对今日现代化奶牛场的繁殖管理却彰显出落伍的缺陷和不足。首先我们分析情期受胎率:本情期实际妊娠牛总数÷本情期全部配种牛总数=情期受胎率。
实际上,情期受胎率受下列四项因素制约:
母牛繁殖力×发情观察准确率×公牛繁殖力×输精技术=情期受胎率
历史上,从严对上述四个环节把好关口,一般来说获得满意的全群繁殖效率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时至今日,由于奶牛群体的不断扩大、奶牛群体繁殖管理面对的某些挑战异于往昔、牛群管理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强调决策反馈的高度时效性等等,使得应用情期受胎率来度量和监控奶牛群体繁殖管理的各主要环节显得力不从心。举例说明,现时产后牛的繁殖力如何量化?假如没有认真做好产后监护,我们如何保证其繁殖力90%以上?再有,从情期受胎率受制约因素分析,其恰恰无法度量发情检出率这个最重要的环节。
至于“年终受胎率即总受胎率(全年实际妊娠牛总数÷全年应配种牛总数)”虽然在度量全群繁殖效率方面有一定价值,但由于只能在年底统计出来,对于规模化奶牛场来说,这种统计方式难以保证决策反馈的高时效性。换言之,如果全群繁殖效率发生问题,由于当时没有察觉,待至年底总结发现后也只能期待来年采取适当措施获得某种改进,这自然会造成由于决策反馈拖宕滞后而导致某些原可避免的生产损失。
鉴于上述,出于生产实际需要,美国奶牛临床繁殖领域于上世纪80年代引入21日妊娠率(21-Day Pregnancy Rate)的概念,以弥补情期受胎率(Conception Rate)的不足。说来惭愧,我虽然是留美的动物临床繁殖学博士,但20多年前的确没有认真区分这两者的含意究竟有何不同,马马虎虎认为是一回事。2007年5月,美国谷物协会在华举行了一系列关于“奶牛繁殖管理”的技术培训讲座,始由Overton博士向中国广大奶牛繁殖技术人员介绍了21日妊娠率的概念和应用价值。不过,客观地说,现今绝大多数现场奶牛繁殖工作者、管理者,甚至高校主讲奶牛繁殖的教师,并未完全消化21日妊娠率的真正内涵,当然就更谈不上广泛使用了。这从绝大部分我国常用的牛群管理软件不具备计算21日妊娠率的功能也可获得间接证明。
关子卖了如此之多,那么,21日妊娠率究竟是什么概念?其度量奶牛群体繁殖效率的重点又是什么呢?21日妊娠率的定义是:在21日期间,全部应配种母牛的实际妊娠率,其计算公式为:实际妊娠牛总数÷21日内全部应配种牛总数=21日妊娠率。读者需特别注意计算式的分母,这儿强调的是应配种牛总数,而不是已配种牛总数。21日妊娠率受下列五项因素制约:
发情检出率×母牛繁殖力×发情观察准确率×公牛繁殖力×输精技术=21日妊娠率
分析上述五项制约因素,显而易见,21日妊娠率不仅度量情期受胎率,还度量与提高奶牛群体繁殖效率至关重要的发情检出率
真正理解了21日妊娠率的含意后,对其在奶牛群体繁殖生产管理上的实际应用就会踏实许多。举例说明,如果经产牛都于产后50天开始配种,产犊间隔要求为13个月,即390日,年终受胎率为85%。那么,我们期望21日妊娠率是多少呢?我计算的结果是:只要21日妊娠率达到22.5%,就能顺利圆满完成上述任务。这里,我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同道们思考以下问题:
1. 为完成任务而设定21日妊娠率为22.5%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2. 在我拜访的许多奶牛场,尽管配种员的技术非常好,并且情期受胎率可以高达55%,但仍然没有完成任务,原因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