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因素
•(1)脂肪含量 氧化类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故日粮中脂肪水平过低会影响其吸收,进而影响皮肤着色,通常添加3%—5%的动物油脂,可提高着色效果。饲料中脂肪的过氧化物及大量游离脂肪酸含量越高,色素沉积越差,且饲料的适口性也差,因此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对色素沉积有好处。
(3)VE含量 试验证明,足够的VE对于色素在消化道的吸收和沉积有帮助,这可能与VE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4)Ca 水平 叶黄素在血液中的输送依赖于脂蛋白,而Ca 对脂蛋白的亲和力大于叶黄素。所以Ca 量太高会对叶黄素的吸收造成竞争性抑制,使着色效果变差。
(5)霉菌毒素 霉菌不仅消耗饲料中的营养,使饲料变质,而且它能阻止或减少胆汁的分泌,并显著降低小肠对氧化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输送和沉积功能。
•(6)抗营养因子 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芥子苷、硫葡萄糖苷及单宁、木薯粉中的一些过氧化酶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皮肤的着色。
•(7)营养不平衡 饲料中VE、蛋氨酸、胆碱、微量元素水平不当都会造成着色不良。另外,饲料中盐份过高、硝酸盐过高也会影响着色效果。能量水平及适口性也影响着色。
•(8)日粮原料种类 日粮中大麦、米糠、黑麦、高粱、粗制木薯粉等都有抑制色素沉着作用,当日粮中米糠在20%及20%以上时会使肉鸡皮肤变浅。
•(9)饲料加工工艺 饲料产品加工制粒时蒸汽温度高、时间长则叶黄素被破坏损失量就越大。
•(10)饲料中药物使用 研究显示,某些药物如尼卡巴嗪、哌嗪类药物、吩噻类药物过量使用对着色有不良影响,而土霉素、金霉素、阿散酸等在某些情况下可改善鸡体的着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