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77|回复: 7

孕畜不能用哪些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9 16: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孕畜不能用哪些药


   1.泻药:药性猛烈的泻药或药性一般而用量过大的泻药,如硫酸钠、硫酸镁等。  
  2.拟胆碱药:如氨甲酰胆碱、硝酸毛果芸香碱、水杨酸毒扁豆碱、敌百虫等。  
  3.兴奋药:如硝酸士的宁、盐酸士的宁等。  
  4.解热镇痛药:如硫酸奎宁等。  
  5.子宫收缩药:如催产素、垂体后叶素等。  
  6.糖皮质激素类:如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7.降血压药:如利血平等。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6: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养殖用药必须纠正的几个误区
(引用)
  兽药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畜禽疾病的药物。如果对兽药的知识知之甚少或无知,错误用药,滥用药物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接触了很多养禽户,发现他们在使用兽药上存在着种种误区,增加了养殖成本,影响了疗效,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  
误区一  
  认为“抗菌素万能”。有些养禽户鸡生了病。也不管什么病,拿了抗菌素就用,  一种不行再换一种。殊不知,抗菌素不能包治百病,滥用抗菌素,会造成耐药株的增加,容易造成二二重感染,并且污染环境。到了治病的关键时刻,挑选不到明显的药物,给治疗带来困难。对细菌感染的疾病,首先要诊断是什么病,再来挑选相应的抗菌素。有条件的要做药敏试验,以达到确实疗效。抗菌素用后再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菌群,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康复。  
误区二  
  认为“疫苗也能治病”。如果鸡群发生病毒性疾病,可以用相应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来治疗,以中和体内的强毒。这种免疫是短暂的,一般只有15天左右,痊愈后要用相当的疫苗进行主动免疫。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干扰素”或“新城疫核酸”属于基因工程范畴,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实践认为,如果鸡群早期感染了病毒病,用有些疫苗紧急预防是有效的,如新城疫、传喉疫苗等。如果疫情发展到中后期,用疫苗就会加重病情,鸡群死亡率更高。  
误区三  
  认为“进口药比国产药好"。所谓药品的疗效好差,主要是药品的内在质量即有效成份。临床证明,国内许多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其疗效不亚于进口药品,有的还比进口药好。  
误区四  
  认为“人用药比兽药好"。许多养殖户专挑人用药来防治禽病,一是增加了成本,二是违反了法规。国家在《兽药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禁止将人用药用于防治畜禽疾病。以前人用抗菌素只有几万到几十万单位就能治好病,而现在用几百万单位疗效也不显著。其原因,细菌有了耐药性。  
误区五  
认为“药物都可以随意混合”。由于病情复杂,联合用药已是目前治疗禽病的方法。药物之间有配伍禁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之问的混和,有的会产生协同或增强作用,如青霉素或链霉素;喹诺酮类或氨苄青霉素等。有的则产生拮抗或减弱作用,基至无效。如喹诺酮或氟苯尼考;红霉素与卡那霉素。有的则产生理化作用或毒性作用,如氟苯尼考不能与磺胺类、卡那霉素混合,所以,联合用药必须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可擅自组合。  
误区六  
  认为“不消毒我照样养鸡”。笔者认为,一家一户的养鸡必须重视环境及鸡舍的消毒,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并经常使用不同性质的消毒药交替轮换使用。经常性消毒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七  
  认为“药物在治疗时的用量,越大越好”。有些养鸡户,求好心切,在给病禽用药时,不遵兽医嘱任意加大用量,结果适得其反。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机体都有副作用,任意加大用量造成药物中毒的病例屡见不鲜。临床上常见有喹乙醇中毒、痢菌净中毒、磺胺药中  
毒等。笔者认为,任何药物的应用有个“度”,超过了极限就会中毒。实践认为,  以畜禽的体重来计算药物的疗效最好;个体治疗比群体治疗好;禽类饮水治疗比混料效果好。  
误区八  
  认为“原料比制剂好”。不知什么时候,有些厂家把原料推向了市场,误导了养殖户“纯粉治疗禽病好”,事实上并非如此,名义上成本降低了,实际上疗效不如制剂。现在国家已明令禁止原料药投放市场。  
误区九  
  认为“只要鸡群好,药残问不了”。畜禽的药残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大问题。由于氯霉素、克球粉等的药残使我国畜禽产品出口受阻的例子不少,招致国家经济损失惨重。现在国家已经三令五申解决药残问题,让人们吃上“放心肉、禽、蛋”。养殖户应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该停药时要停药,从根本上杜绝药残,以保证人类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6: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酸性药不可与碱性药乱配伍
引用  在给畜禽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有的农牧民和专业户为了方便和降低防治成本,备购一些药物,自己动手给畜禽用药防治疾病。但需提醒大家的是:“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忌配伍应用。有的在给家畜治疗胃肠消化系统疾病时,将“稀盐酸”与“碳酸钙”配合内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稀盐酸”为酸性药物,“碳酸钙”为碱性药物,二者配合后,可发生中和变化,变化后生为“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此时,“稀盐酸”已不存在,已失去其助消化的作用;而新产生的氯化钙,对胃肠有较强的刺激性,可使胃肠疾病加重。  
  是不是只有“稀盐酸”和“碳酸钙”不能配合应用呢?不是的,所有的酸性药物和碱性药物都不能配伍应用,了解这一点很重要。那么,哪些是酸性药物,哪些是碱性药物呢?为了便于大家掌握,现将常用的酸性药和碱性药介绍如下:  
  一、酸性药物  
  稀盐酸、食醋、蹂酸、胃蛋白酶、乳酸、醋酸、硼酸、水杨酸、水杨酸钠、明矾、VC,VB1、敌百虫、鱼石脂、海群生、石炭酸、扑尔敏。以上主要指其水溶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杜冷丁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G钠溶液、注射用青霉素G钾溶液、氯霉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土霉素溶液、注射用盐酸四环素溶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氯化钙注射液、山梨醇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注射用促皮质素溶液、Vk3注射液、止血敏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脑垂体后叶注射液、催产素注射液。  
  二、碱性药物   
  碳酸氢钠、人工盐、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铵、氨基比林、浓氨溶液、稀氨溶液、甘草流浸膏、利尿素、软肥皂、硫代硫酸钠、远志糖浆、姜糖浆、氨制茴香醋。以上主要指其水溶液。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注射用苯巴妥钠溶液、乌洛托品溶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6: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用药应考虑哪些因素
引用  由于畜禽的种类、体重、年龄、性别、个体、机能状态等存在着差异,以及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药物的剂量、剂型、配伍禁忌等因素的影响,兽医工作人员在临床用药时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用药的对象和药物的品种、特点等合理应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具体应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1 机体因素  
  1.1 种属差异 畜禽的种属不同,它们的解剖结构、生理机能和生化反应也不相同,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表现的不良反应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家禽对敌百虫敏感性很高,易引起中毒,故不宜使用;而猪对敌百虫耐受性很强,常用其作为驱虫药。又如:猪对阿托品较为敏感,而兔则耐受性较大。故在临床应用中对于某种药物,凡敏感性较高者,应酌减剂量或禁用,反之,则可根据病情酌增。  
  1.2 个体差异 种类相同、体重也大致相等的不同个体,对同一种药物,多数具有相近的感受性和反应性。但个别机体对药物出现特殊的感受性和反应性,即个别机体小剂量用药就会出现强烈的反应甚至中毒,而个别机体即使使用中毒量也无强烈反应,兽医人员在临床应用中应特别注意。  
  1.3 年龄、性别、体重 一般来说,由于幼龄、老年畜禽及母畜的药物代谢酶活性较低,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成年畜及公畜高,在临床用药时,应酌情减少用量。同一种类的不同个体,体重的大小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药效,一般体重大的畜禽用药剂量应适当增加,体重较小的就减少用药的剂量。  
  1.4 机体的机能状态 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对于药物的感受性也不同。一般来说,当机体处于异常状态时,药物作用效果显著;而在机能正常时,药物作用不显著或无效。例如:发热的患畜对解热药(氨基比林)敏感,呼吸处于抑制状态的患畜使用呼吸兴奋药(尼可刹米)作用显著,但是这两类药物对正常状态的畜禽作用不明显或无效。  
  2 药物因素  
  2.1 给药剂量 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剂量愈大,药效愈强;剂量过小,药物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但是当剂量过大,超过一定限度,药物的作用可出现质的变化,对机体产生毒性,甚至引起畜禽死亡。因此,要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又要避免其不良反应,在选定药物剂量时,既要注意药物的安全范围,又要根据患畜的种类、体况、病情、药物的配合等具体情况作出决定,并在用药后注意观察药效,按病情需要加以调整。  
  2.2 合并用药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合并使用,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疗效或对抗不良反应,以及治疗不同的症状或合并症。如:磺胺类药物与抗菌增效剂联合使用时,药效超过各药单独使用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泰乐菌素在用于防治喘气病时合用增效剂(TMP)后,也可增大药效。在合并用药中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当多种药物配合使用,各药物的作用相反,可引起药效减弱或互相抵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减轻或避免某一药物副作用的产生或解除某一药物的毒性反应。  
  2.3 重复用药 少数药物用药一次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如泻药、麻醉药等。而多数药物必须重复给药才能见效。重复给药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药物在血液内一定的浓度,以继续发挥该药的治疗作用而又不至于出现毒性反应,在临床上就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给药次数与重复给药的间隔时间。一般情况下,多数普通药物可每天给药2~3次,并连续用药若干天。对传染病来说,还必须在症状消失后再用药2—3天方可停止用药以巩固疗效。  
  药物重复给药的间隔时间一般为8~12小时,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即是如此。例如:使用青霉素后,应在8小时内重复用药,以保持血液中青霉素的浓度,达到杀死病原菌  
  的目的。但应注意的是,长期重复使用某一药物可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而使药效下降或消失。  
  2.4 配伍禁忌 在临床上,当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会产生沉淀、结块、变色甚至失效或产生毒性。例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联用可加重毒性反应,敌百虫遇碱性药物可变为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兽医临床上常取多种注射液联合应用,此时应特别注意注射液的配伍禁忌,如果多种药物混合后产生了沉淀、混浊、变色、产气、潮解、液化等反应,应禁止使用,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2.5 给药途径 不同的给药途径,不仅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数量,而且还影响药物作用出现的时间及强度。此外,有时可产生性质完全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内服给药时呈现泻下作用,而静脉注射时产生镇静、麻醉作用。因此,要根据病情的需要、药物的性质、动物的种类来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内服给药、直肠给药、注射给药、吸入给药等。一般情况下,助消化药、泻下药、驱虫药等常采用内服给药,治疗便秘等采用直肠给药,以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急性的严重病例或需大量输入液体时,常采静脉注射方法。  
  3 其它因素  
  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保障畜禽健康的基本条件。因此,畜禽在患病期间要加强护理,减少或停止使役,喂给一些易消化的饲料等,都有利于配合和发挥药物的作用。否则,饲养管理不当,常常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衰弱、抵抗力下降,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缺乏维生素D和钙的动物,对驱除体内肝片吸虫的药物四氯化碳特别敏感,极容易引起中毒,临床上用药就注意酌减剂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6: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种母猪的保健管理
引用
1、配种前:  
  (1)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分别接种一次猪细小病毒疫苗和日本乙型脑炎疫苗;  
  (2)配种前驱虫一次;  
2、配种时:  
  (1)母猪发情期3-5天,第一次交配在稳定接受公猪爬跨,阴户红肿开始消退时,以后每12-18小时再复配1-2次;  
  (2)纯种繁殖可用重复配种法,杂种繁殖采用双重配种法;  
  (3)遵循“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的原则,提高受胎率。  
3、配种后:  
  (1)母猪配种后18-25天前后注意观察有无再发情,以免漏配;  
  (2)配种后1-35天,喂1.5kg/日优质配合饲料,忌饲料发霉、变质、有毒,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可投喂适量青饲料,以防止便秘;  
  (3)孕后12周每天饲喂怀孕母猪料1.6-3公斤,12周以后提高饲喂量,每天2.5-3公斤,产前一周视体况适当减料,日饲喂两餐;  
  (4)母猪产仔前3周接种伪狂犬病疫苗和大肠杆菌多价基因工程苗;  
4、产前准备及生产时的护理:  
  (1)产前10天左右应准备好保温、清洁并彻底消毒的产栏和剪刀、针线、消毒药、产科药品、记录表等接产用品;  
  (2)产前一周应清洗消毒后躯、腹部、乳房等,并转入产栏,此间可视膘情适当减料并观察临产症状,避免分娩过程无人接生;  
  (3)产前数小时应将产栏预温,使仔猪保温区保持30-34℃,母猪分娩全过程饲养人员应在场认真接产护理;  
(4)仔猪产出后马上用干布清除口、鼻及全身粘液,遇有假死仔猪,马上用倒提法或人工呼吸法急救,继而断脐(留4-5厘米长)并用消毒液消毒断端,仔猪分娩后固定乳头尽快协助仔猪吃足初乳;  
(5)分娩完成后及时拿走胎衣,消除产房污物并对仔猪进行剪牙(犬牙)断尾(留1/3左右)、打耳朵、伤口消毒、称重、登记等工作;  
(6)分娩过程结束后马上给母猪饮服适量补充体液、以帮助子宫复原及防止病原感染。  
5、产后护理:  
(1)母猪产后一周应留心观察其食欲、粪便、泌乳、外阴、乳房及精神状态,若有异常应及时处理。此间应保持产栏适温、干燥、卫生和空气新鲜,最好每2-3天用消毒剂带猪喷雾消毒一次。  
(2)供料要点:母猪产后8-10小时内一般不喂料或少喂料,但应保证饮水,2-3天内也不宜喂得多,通常分娩日喂哺乳母猪料0-0.5公斤,产后第一天1.0公斤,2-3天1.5-3.0公斤/天,4-6天3.0-4.0公斤/天,从第二周开始给带仔母猪饲喂4餐(夜用一餐)任其采食,投给4.5-6.0公斤饲料,并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  
6、断奶母猪的护理:  
(1)母猪断奶前几天不用减料,断奶当天停料并适当限水,断奶后2-3天适当减料,以后每天饲喂哺乳期猪料2.0-3.0公斤,日饲两餐,保持母猪8成膘成宜。  
(2)母猪断奶后应保持母猪栏舍干燥卫生,防止乳房炎的发生。  
(3)为了催情,母猪可5-6头群居,母猪一般断奶后3-7天内发情,应注意观察,对久不发情的母猪,需进行换栏、合圈、公猪促情和药物催情等处理,对催情无效和子宫炎久治不愈、屡配不孕、不能正常泌乳、产仔少、有恶癖的母猪应予淘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7: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猪的保健管理
引用
1、饲养方面:每日饲喂优质的种猪配合饲料2~3公斤,日饲喂两餐,忌发霉、变质、有毒饲料,保持种用体况,忌过肥和日粮过多引起“草腹"影响配种。  
2、管理方面:高温对公猪精液品质影响最大,炎热天气应采取遮荫、洒水、洗澡、通风等防暑降温措施创造条件给予公猪适当运动以锻炼体质和肢蹄,保持猪舍平整、清洁、干燥、保护肢蹄健康;  
3、精液品质控制:每月精液品质检查1~2次,特别是初配,长期不用,病愈之后与免疫后公猪精液品质检查尤为重要;  
4、合理利用:种猪场的公、母比例以1:25~30左右为宜,1岁以内的公猪隔周或每周1~2次使用,2岁的公猪每周使用3~4次,2岁以上的公猪每周可使用4~5次,品质不好的公猪应及时淘汰;  
5、猪瘟、链球菌和猪肺疫疫苗每年各注射两次,日本乙型脑炎疫苗每年在蚊虫活动季节来临之前(4月份)注射一次;  
6、公猪每年至少驱虫两次。  
第五节  猪场常见生产参数  
1、期配种受胎率:85-95%,  
2、分娩率:95-98%  
3、母猪断奶至配种天数:15天以内  
4、胎均产仔数(头):11~12  
5、胎均产活仔数(头):1 0~11  
6、母猪年均产仔胎数:2-2.5  
7、年每头母猪产商品肉猪头数:18-23  
8、母猪淘汰更新率:25-30%  
9、不同日龄猪死亡率:0-35日龄:3-6%  
  36-60日龄:2-4%  
  61-170日龄:1.5-2.5%  
  母猪:1.5-2.5%  
10、不同日龄日增重:0-35日龄:200-250克  
  36-60目龄:400-500克  
  61-170日龄:700-800克  
  36-60日龄:2-4%  
  61-170日龄:1.5-2.5克  
  母猪:1.5-2.5%  
11、各日龄猪活重参考值:初生重:1.3-1.5千克  
  35日龄:7.8-8.5千克  
  60日龄:18-22千克  
  170日龄:90-100千克   
12、母猪使用年限:3~4年  
13、猪每天的饲喂量一般占其体重的百分比:  
  仔猪为4.5~5%即仔猪日喂0.7~1.2千克  
  中猪为3.5~4%即中猪日喂1.5~2.0千克  
  大猪为2.5~3%即大猪日喂2.0~2.5千克  
14、仔猪断奶体重为:6.5~7千克  
15、通常仔猪的日补料量为:  
  3周龄:0.05~0.1千克  
  4周龄:0.25~0.3千克  
  5周龄:0.4千克左右  
  6周龄:0.6~0.7千克  
  7周龄:0.8~0.89千克  
  8周龄:1.0千克左右  
16、各阶段猪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参考值:  
  乳猪:19~2 1%  小猪:17~19%  
  中猪:15~17%  大猪:13~1 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7: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长育肥猪的保健管理
引用
1、空栏消毒:为避免猪只感染疾病,在转入肥育栏之前应彻底清扫、冲洗、用消毒剂消毒猪栏,并闲置1-2周,以切断 病原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并且所有仔猪在转群时驱虫一次;  
2、调教:调教猪群、睡、拉三定点习惯可以减轻饲养员劳动强度和保持猪栏的干燥卫生,有利于生长。调教成败的关键在于抓得早、抓得勤,栏内应有足量的料槽和水槽(或饮水器),注意保持地面的干净,备好料水,并在指定排粪处(如洞口、湿处、低处、圈角)放少量粪水,乱拉的粪便及时铲扫到指定处,勤铲扫、勤看管,一般经3~5天的调教就会养成三定的习惯;  
3、圈养密度与猪群大小:一般小猪每头占0.35~0.7平方米,中猪0.55~0.7平方米,大猪0.85~1.20平方米,每栏养猪10~20头为宜,饲养过密和猪群过大会影响猪的增重.甚至发生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  
4、湿度:猪舍环境湿度是影响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生长肥育猪的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保育结束至45公斤体重为23~2 1℃,45公斤体重至出栏为2 1~1 5℃;  
5、湿度与空气新鲜度: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及空气污浊对猪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冬春阴冷多雨季节应尽量减少用水作业,勤清粪尿、积水和定期通风,夏季高温时期要注意通风换气,以保证猪舍适宜的湿度和空气清新;  
6、饲养原则:采用前敞后限饲养原则,即60公斤体重以前日饲3~2餐,不限量饲喂或自由采食,60公斤以后适量限制(约为自由采食量的9 O%左右),日饲2餐,根据不同体重选择不同阶段的配合饲料,改换饲料应有3~5天的过渡期,肥育全期应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定期用红弓链治或圆蓝五毒清、猪喘康拌料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圆环病毒病、呼吸道感染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7: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猪的保健管理
引用
1、断奶前仔猪的护理:  
(1)保温防压; 保温是仔猪护理的中心,1-3日龄的适宜温度为32-30℃,4-7天日龄为30-28℃,8-30日龄为28-25℃,3-60日龄为25-23℃,但母猪表现最舒适的温度为15-18℃,为处理好母、仔对温度 的不同要求,产栏应专用仔猪保温箱,内吊红外线灯泡供热,木板或麻袋垫底或铺电热保温板,产栏忌温度突高突低、忌贼风侵袭,此间仔猪不仅要防冻,还必须防压;  
(2)吃足初乳:仔猪出生后应固定乳头尽早吃足初乳,对弱小仔猪需人工辅助吃乳;  
(3)补铁出生后2-3天的仔猪颈部肌肉注射补铁补血针剂,以防仔猪缺铁性贫血,生后3-5天的仔猪应训练饮水,以免口渴饮脏水而发病;(4)防治黄白痢:母畜可用赛福杆康或克痢安拌料或饮水,连用期2-3天 ;  
(5)早期诱食:通常从7日龄开始,选择适口性和营养好的乳猪料,在保温栏内设置特制补料槽,每天喂5~6餐,坚持少量勤添的原则,对减少下痢、提高成活率与断奶窝重极为关键,饮水中加入灵芪活力维他。  
(6)狠抓旺食:通常日补料量为3周龄0.05~0.1公斤,4周龄0.2~0.3公斤,5周龄0.4公斤左右;  
(7)去势:2周龄左右的公猪应去势,但应避开仔猪下痢和免疫接种等应激阶段;  
(8)综合防治仔猪下痢:下痢是哺乳仔猪的多发病,是饲养管理不佳的综合表现,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防治,一旦出现下痢,应尽早全窝治疗,可选用我公司生产的泻痢康拌料;  
(9)仔猪1 5日龄时注射伪狂犬病疫苗;20日龄时注射一次猪瘟疫苗2~4头份。  
2、断奶阶段的护理:  
(1)断奶:仔猪一般在4周龄,体重6.5~7公斤开始断奶,保育舍要消毒干净,保温良好;  
(2)原圈饲养;将母猪从产栏调往待配栏,刚断奶仔猪留在原圈一周左右,做到“四不”即:不换栏、不混群、不改料、不变饲养员,直到仔猪的采食、发育、粪便和神态基本正常后再原窝调入保育栏,若需混群并栏。一般每栏1 O~20头为宜,并按体重、强弱相近编群;  
(3)维持和过渡:断奶初期应维持断奶前的饲料和营养,管理方法不变,待仔猪安全断奶并能适应新环境后逐渐过渡到新的饲料、饲养和管理方法;  
(4)饲养要点:仔猪一般应保育到体重达1 5~20公斤再转入到肉猪栏或后备猪栏,此间应继续饲喂乳猪料,直到保育期结束前几天再过渡饲喂小猪料,断奶初期选用的乳猪料,要依仔猪消化状况少给勤添,若发生拉稀,应适当限制采食量并在饲料添加灵芪活力维他或氟苯尼考再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通常仔猪6周龄每天可采食0.6~0.7公斤,7周龄可采食0.8~0.9公斤,8周龄可采食1.O公斤左右饲料;  
(5)仔猪30日龄时注射副伤寒疫苗;50日龄注射猪丹毒和猪肺疫疫苗;60日龄注射链球菌疫苗和猪瘟疫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8 06:1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