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95|回复: 1

中国农民工世界上最大的“钟摆式移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8 16: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顾问邹德慈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1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钟摆式移民”。中国大量农民工长期不能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人口,这是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市场化机制的出现,土地转让制度的改革,沿海开放城市对低价劳动力的需求,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沿海大中城市。
  
  邹德慈说,据统计,自1996年起,虽然每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约1.5亿,2000年达1.7亿,但是大部分都流向了大城市。这股“大潮”成为该段时期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种趋势直到今天还没有终结。2008年流向城市的农民工尚有1.4亿。
  
  到21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调整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但大城市的发展态势却越来越强劲。大城市发展快,面貌改变大,但是城市内部的贫富差异扩大,公共服务水平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环境问题等大量存在。
  
  邹德慈认为,近十几年来依赖“农民工进入大中城市——提供低价劳动力——加上低价土地——创造GDP——增大城市人口——提高城镇化率”,越来越成为中国这个时期城镇化的主要路径。这样的路径,存在很多问题,虽有近利,但不利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2009年全国铁路春运人数达1.92亿,公路春运人数达21.1亿。邹德慈说,这条路径使得中国每年1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钟摆式移民”。每年春节前后移动一次,造成世界上独特的“春运潮”,给国家和社会资源带来巨大消耗。
  
  邹德慈表示, 2008年冬至2009年春,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沿海城市的出口加工业萎缩,造成1000多万农民工“失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说明这条路径的不可持久性和脆弱性。
  
  2008年全国城镇化率45.7%,农村人口尚有7.2亿。邹德慈说,据预测,今后每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仍然会保持在1亿~1.5亿。农民工“失业”的现象也不可能很快消失,大中城市的容纳能力今后不可能大幅度提高。中国的城镇化应该走多路径的道路,路径之一是积极推进和发展农村地区的小城镇,目的是截留和吸纳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避免全部或主要流入大中城市。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穆然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5-28 22: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叫农民工,大家都是兄弟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25 13: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