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94|回复: 1

(转载)现代化要对得起为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0 11: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历史应当记住:农民对于新中国的创立和建设,对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今天制定和实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要对得起为建国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牺牲的农民。

中国革命与欧洲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不同。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国情下,广大穷苦农民在“打倒地主富农阶级,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目标的引导下,参加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也得到了农民在粮食、衣物、宿营、制造等多方面的无私支持,最后夺取了政权。


建国初,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来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又将土地入股合作社;接着成立人民公社,土地从农民一家一户所有变成了集体所有。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初,一是农民在土地方面给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工业化过程中的厂房、电站、铁路、公路、港口、城市、水库等建设,征用了农村集体所有8000万亩左右土地。那时农民支援国家建设,补偿很低,按当时土地的价值,从土地转移的工业化资金估计达1.6万亿元。二是农民在提供农产品方面对工业化做出了贡献。建国后,相当一段时间,农产品计划种植,统一确定价格,实行统购统销,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国家为工业发展从农业积累了近1万亿的资金。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包括其他农产品短缺时期,农民竭尽全力保障了城市人口农产品的需要。使城市居民安心于工业化的推进。从价值计算,30年前的2.6万亿元,按5%的收益率,现值为11万亿之巨。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农民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一是经济、社会、生活等建设项目,从农村征用了1亿多亩耕地,就是保守地按每亩10万元计算,高达10多万亿人民币,但由于征地补偿太低,加上层层扣留,到农民手中的,不到7000亿。二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是价格便宜的农民工。从改革开放算起到2006年,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增长10%左右,2006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21001元;而农民工的年平均工资增长则只有3%,2006年平均工资不到1万元。目前,有1.5亿农民工在外务工,仅2006年农民工平均工资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比较,即使考虑城市职工人力资本价值较高的因素,也为经济发展节省了1万亿元工资成本(当然,农民工的工资是由劳动力市场供求格局决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太多,外出务工农民规模大,是其工资长期过低的重要成因)。另外,就是到了2006年,农民工参加社保的不到6%,社保成本节约也变成了便宜劳动力要素的一部分,估计累计最少也有3万亿。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劳动力工资差额和没有强制规定为农民工上社保,为经济发展积累的资金,最少也达10万亿。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体系将县乡区域农村的储蓄抽往城市和工业,总规模至少也在5万亿元。


简单相加一下,不计革命时期农民的无价贡献,不计农村储蓄向城市和工业提供的有偿信贷资金,也不计算过去农民为国家交的税费,按现价折算,仅仅以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土地、工资差和未上社保等几项,农民建国后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的积累,最保守估计也高达30万亿!


如果从更多的方面考察,中国目前大部分企业是农民创办的(有调研表明,城市居民家中有10万元时,愿意创业的不到5%,愿意去买房和炒股,而农民工有10万元时,有创业意愿的竟高达60%!),有的是从社队和乡镇企业转变而来,有的是农民私人和合伙创办而成,它们在增加税收、转移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等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估计它们解决的城乡劳动力就业规模,多达2亿人。如果没有农民创办的企业,今天中国的城乡劳动力剩余和失业率可能会高达50%!


经常看到一些:农民感谢党和国家政策好,感谢城市和工业支持农业和农村的报道。我倒觉得,实际上,农民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是农民有恩于国家,有恩于中华民族,更有恩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我们应当感谢的是农民。我们应当记住农民,常怀感恩,在思考战略、确定体制、制定政策时,对得起农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叶知秋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5-10 17: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应当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4 21:4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