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辉
目前,中国饲料业虽然呈激烈竞争态势,但人均饲料占有量远远达不到欧美国家的水平。饲料入户率也仅为。同时,虽然一些“一线”品牌企业在业内声名赫赫,但却还没有一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10%。归总原因,这与我国养殖集约化程度不够高密切相关。但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养殖业的集约化程度正在迅速提升,这给区域性的中小饲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这些企业如何在当前的产业变迁的背景下生存,并可持续的发展,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方法,但笔者以为,不管是何种方法,勤练内功方是首要。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尤其是对区域性的中小饲料企业更是如此,质量涉及的领域很多,最基础的是原料领域,而这也是企业必须要练的内功。
1 原料的采购
1.1 随用随采的策略
原料的采购是原料领域工作中极重要的一环,因为原料的成本是饲料企业最大的成本,以至近年在饲料企业中流行一句话,叫利润靠采购。
那能不能通过较准确的预测行情来降低采购成本?笔者认为不能,这句话如果放在股市里,可以翻译做“我是股神”。
短期内,采购到低于市场行情的原料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拉长到较长一段时间,比如2年、3年,除非是上帝,否则采购到低于市场平均行情的原料,其几率类似于零。
有一些大企业能够采购到这样的原料,并非他们能“猜”准,而是他们有规模优势。
利润靠采购?
那原料商不个个成为卖饲料的老大了?
那饲料企业还生产饲料干什么?一起转行卖原料好了。
原料成本固然占企业总成本的很大比例,但其是静态的(行情对所有企业是平等的),对企业成本影响反小。相反的,销量、品牌、服务等动态因子才是影响不同企业间成本的更重要因素。饲料企业应关注更重要的事才对。
所以,区域性中小饲料企业在原料的采购策略上要坚持随用随采,而不要有赌行情的心态。
1.2 形成科学长效的原料采购流程
流程科学,有助于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和减少灰色交易。
首先采购流程中要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技术部确定采购原料的等级和标准,行使立法权;品管部根据标准对原料进行鉴定,行使司法权;采购部具体实施采购,行使行政权。
其次要建立合格供应商评审制度。一是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确定之后长期稳定,以期形成伙伴关系;二是淘汰合格供应商,以期保持合格供应商队伍的竞争机制和品质。
第三要有采购计划,分年度、季度和月度三种。
第四确定品管部对采购来的原料有一票否决权。
第五明确让步接收和紧急接收制度。
第六采购完成后,采购部经理要向总经理或主管副总提交采购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数量、原因、选择某一供应商的原因、实施进程简况等。
采购渠道不宜多变,饲料企业应建立合格供应商制度。通过对供应商的既往质量记录、价格、供货的及时性、实力等因素进行评审,由采购部和品管部共同提出合格供应商名单,然后提请总经理批准。
合格供应商名单每年都要重新进行评审:一次不合格,对供应商提出口头警告;二次不合格,对供应商进行扣除部分货款处理;三次不合格,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同时补充新的合格供应商。通过这些措施激励合格供应商,从而有效保证质量的稳定性。
1.3 警惕采购作用扩大化
对饲料企业而言,简单的说,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有两种方法:一是创造效益,途径为“扩大销量、提高售价、购买价值高于价格的原料”;二是降低成本,途径为“通过技术降低产品成本、通过管理降低费用、采购低于市价的原料”。可见,原料因素虽然在饲料企业竞争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没有成为构成饲料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作用。
采购部门在饲料企业中地位上升,是好事,但若因此过度夸大采购的作用,则会好事变坏事。采购作用扩大化给饲料企业带来的负作用,首先是使饲料企业不能从增加销量稀释成本角度看成本问题,并进而有了推诿理由;其次会弱化饲料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控制成本的努力。长远看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1.4 提升采购人员竞争力
优质采购人员不是凭空而来,它从饲料企业以人为本工作中来,两点:一是用对人;二是用好人。前者指用怎样的人从事采购工作,后者指如何使采购人员100%投入工作。
用对人:品性为一,能力为二。品性主要指职业道德,能力主要指饲料原料知识、动物营养知识、采购管理知识、市场分析能力等。
用好人:核心是责、权、利的统一。
饲料企业在采购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下两点至关重要:
首先是充分授权。实际上这是对员工价值的充分认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换来的是高效采购管理工作。饲料企业要避免那种“嘴上用人不疑,实际处处提防别人”的用人手法,谁也不比谁傻多少,拿人当傻子,其实就是拿自己当傻子。
其次是科学激励。一项工作成绩如何,科学激励是重要的一方面。设想一下,一家饲料企业的采购部今年节约了50万采购费用,但企业仅给了5万元的奖励,这样的激励显然不科学,让人很担心下一年这家企业的采购费用,同时还让人很担心其它部门的工作热情。
饲料企业如何科学激励采购工作,“企情”不同,方法、手段或会不同,但基本原则还是要有的,即激励收入不低于暗箱操作所得!
饲料原料市场风云变幻,实力之外,企业拼的就是采购人员的实力,谁家采购人员实力更胜一筹,谁家就会在原料成本竞争中占得优势!因为采购每降低一分钱,都是纯利润!
1.5 建立原料价格预警机制
影响原料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仔细分析,形成一套原料价格预警机制,饲料企业面对原料市场才会胸有成竹。
设立预警点是原料价格预警机制的关键所在。通常饲料企业可以把下述指标作为体格预警点:当前原料价格和库存,可替代原料当前价格和库存,今后可预期的进口量,去年同期原料价格和库存,去年同期可替代原料价格和库存,当前和去年同期的养殖需求量等。
2 原料的质量管理
优秀的原料质量控制是饲料品质卓越的源头,更是基石!
饲料企业好的原料质量控制工作,一是能降低原料的不合格率,二是能降低原料库存损耗,三是能有效防止原料采购过程中的灰色交易。客观上都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
那么,如何搞好原料的质量管理?
2.1 工作上有准备
2.1.1 “三权分立”制度体系的建设
制度是工作质量的前提和保证。饲料企业要想搞好原料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采购管理控制程序,合格分承包方控制程序,检、化验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搬运、贮存和交付控制程序,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原料质量标准,岗位责任制。
另外,这些制度要充分体现“三权分立”的思想。这是因为“三权分立”能形成有效的权利制衡机制,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边际成本。一般而言,饲料企业采购工作的“三权分立”:行政权由采购部实施,司法权也就是监管由品管部实施,立法权也就是原料的标准由技术部实施。
2.1.2 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饲料企业要想搞好原料质量控制,也要有这样的规矩,重点是采样标准、原料标准、检化验标准、贮存标准。标准在本质上而言,是企业的技术性法规,所以一经确定,不宜随意更改。
标准制定的要点:
l
必须遵守行业的强制标准,如卫生标准。
l
企业配方、行业原料标准、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成分表或行业标准,是制定原料营养指标参数的主要依据。
l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比照行业标准,标准可以制定的稍宽或稍严。由于行业标准比较低,对于打质量牌的饲料企业,标准一定要严于行业标准。
l
验收指标参数要明确。哪些成分必须检测,哪些可以忽略?参数是多少?要明确。
l
合格不合格的判定要明确。哪些验收指标不能有弹性?哪些验收指标能有弹性,可以让步接收?让步接收的标准是什么?谁有权力决定让步接收?要明确。
2.2 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方案
2.2.1 原料的接收程序
l
采购部提前通知原料保管和品管部将有原料到厂,做好接收准备。
l
由保管对原料进行过秤,核实与采购合同中数量的一致性,检查有无标签、产品质量合格单等原始质量证明文件,并填写进货单。
l
品管部接到保管原料到厂的报告后,要到现场进行采样,通过感官初步对原料的质量进行判断,合格的允许入库(待检区)。
l
品管部若检验合格,出具入库单,通知原料保管可以入库(合格检区);不合格,对产品质量影响又明显的,出具退货通知单通知采购部退货。同时向总经理提交质量报告。
l
紧急放行。对合格分承包方供应的原料,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对原料进行检验,可以紧急放行。紧急放行需由生产部提出申请,品管部同意并经主管副总审批,作出明确标识和记录后再放行,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质量要求能及时退回和更换。
l
让步接收。原料不合格,但对产品质量影响不明显,且生产又急需。这种情况下,品管部需要填写“让步接收申请单”,在技术、生产、采购、品管经理都签字后,提请主管副总批准。此外,原料价格要相应下浮。
2.2.2 原料的检、化验控制方案
品管部负责检、化验工作的实施和管理。相关部门对涉及本部门的工作予以配合。
工序要点:
l
判定接受原料检、化验的条件
具备合同、原料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货单。同时,三者的内容还要相符,这种情况下接受原料的检、化验。
l
原料检、化验工作流程
可以自检的项目:采样,制样,进行检、化验,分析检、化验结果,出具化验报告,检验人员、审核人分别签字。
需送检的项目:由化验室填写送样单,送具有资质的相关部门委托检验。
l
检验结果的处理
检验出的结果以检验报告形式反馈给有关部门,以便对不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处理,并作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3种可能的处理结果:合格,允许入库;不合格,退货;不合格,让步接收。
l
质量记录的管理
品管部按规定要求填写各项质量记录连同质量原始证明文件一起保管、归、存档。包括:原料标签、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合格单、进货单、入库单、化验单等。
质量记录要求正确、齐全、清晰、有效。
检验记录必须有质量判定结果并有检验人员和审核人签字。
持证上岗。检验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原料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按规定对原料质量进行检验。检验人员需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饲料检验化验员上岗证。同时,饲料企业还要鼓励检化验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比如饲料检验化验员职业资格,初级过了,要鼓励过中级,中级过了,要鼓励过高级。
2.2.3 原料的贮存控制方案
l
搬运工序的控制
搬运工主管部门负责本工序的实施和管理。原料保管负责并监督工序的正确有效运作。
工序要点:
搬运工装卸原料时接受原料保管的管理。
搬运工在装卸时不能用手钩去搬运,在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注意包装的封口是否结实,包装有无破损,发现上述情况即时就地解决;
搬运工装卸过程中要按照原料保管的要求把原料分类码放整齐;
搬运时不得损坏标识。
装卸完成后按原料保管要求清理现场。
l
贮存工序的控制
负责储运职能的部门负责工序的管理。原料保管负责工序正确有效的运作。
工序要点:
一是贮存场所的环境要求。
简易仓库:临时存放稳定性强原料的场所,如石粉等,要求地面不积水、防雨。
大宗原料库:存放玉米、豆粕、鱼粉、菜粕、棉粕、次粉等大宗原料的场所,要求能通风、防雨、防潮、防虫、防鼠及防腐等。
添加剂原料库:存放微量元素、维生素、药品添加剂等原料的场所,除能通风、防雨、防潮、防虫、防鼠及防腐外,还要求防高温、避光。
每日工作完毕后要对各个仓库进行清扫、整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对原料贮存场所进行消毒。
二是贮存场所的原料验收。
原料入库前要进行下列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实物和包装物标识内容与合同是否相符;有无检验合格单等。
不符合质量或待检的原料,由原料保管做出明显标记、隔离并妥善保管。
三是入库原料的堆放要求。
原料入库要放至不同库房,分类垛放,下有垫板,各垛间应留有间隙。并做好原料标签,包括品名、时间、进货数量、来源、并按顺序垛放。
四是原料出入库的管理和检查。
对入库原料建立完整的帐、卡、物管理制度,原料保管对所有的出入库原料按照规定手续进行登记、清点和变更,半年盘点一次,做到帐物相符,报表上报财务等相关部门。
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生产领料时,要对领料凭证进行确认无误时方可发放,领、发人员双方签字。
原料保管每星期检查一次库房,检查时要做好各项记录。若发现原料受潮、发霉或被虫、鼠损坏等而至影响原料品质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不能处理的上报品管部和技术部。
五是过期入库原料的管理。
原料保管在定期检查贮存的原料有过期情况时,要及时填写《过期原料检查记录表》,并上报品管部和技术部。
品管部对过期原料进行检、化验。
根据《过期原料检查记录表》和检、化验结果,技术部提出处置方案,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结语
原料领域的工作是饲料企业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区域性中小饲料企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亟需加强。近年来,随着饲料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营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来严重,饲料企业的原料工作越来越受到老板的重视,重视了,距问题的解决也就近了一大步。
所谓“态度端,百事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