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奶牛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随着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以及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奶牛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兰州市奶牛产业在养殖业中经济效益突出,增长势头迅猛,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通过历时两周时间对榆中县8镇7乡103个行政村,3个牧场1个小区,92户养殖户走访调查,交流了解,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
奶牛业现状 1.1奶牛养殖观念,养殖模式相对落后。养殖户养奶牛任然是一家一户三两头、几十头分散饲养,喂草喂料、挤奶、买奶的传统自然经济模式,手工挤奶,单产不高,平均不到18公斤。 1.2养牛积极性不高。 1.3奶牛饲养量增加不显著。奶牛养殖户讲:“牛奶收购价远远低于饲料价,养奶牛没赚头,是一个赔钱的活计。小牛不论公母根本不敢留,一生下全卖给少数(回民)宰肉了。”去年年底存栏不足6100头,今年一月份存栏6113头,挤奶牛3674头。 1.4奶牛质量未得改良。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不到位,人工授精缺乏针对性,目标性,不评价近交系数。 1.5牛奶在养殖户家储存管理意识淡薄,技术落后,设备投入严重不足。 2、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2.1观念落后,饲养管理水平低。多数的散养养殖户依旧是传统用喂猪的方法来养奶牛,散养户是有啥就给牛为啥,不理解小牛、育成牛与成母牛之间的关系,只看到产奶牛。只喂精料和青贮(黄贮),基本上没有干草。 2.2奶牛饲养规模小,分散经营,技术水平较低。散养户养殖技术水平低成本较高饲养手段落后,单产量低,牛奶质量不高,奶牛单产平均仅为5吨,比同地区的奶牛中心奶牛单产6.5吨----7吨低22%---30%。 2.3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低,防疫意识淡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散养户较多,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动物疫病与饲料品质控制能力不高,牛舍卫生差,挤奶、储运设施达不到相应标准,部分鲜奶品质不符合加工要求,无法与龙头企业抗衡,牛奶收购价格完全由乳品厂控制,存在压价现象,奶农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养殖户的利润水平偏低,有的奶户不赢利甚至亏损。 2.4技术服务机制不全,奶牛饲养管理、疫病防疫及良种繁育专业技术人员缺少,是奶牛疫病防疫空挡,疾病治愈率不高,奶牛乳房炎、代谢病、肢蹄病、犊牛腹泻,奶牛不孕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养殖损失严重,使养殖信心降低。 2.5没有建立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品种已经退化,单产有高有低,参差不齐,使养殖效益从根本上上不去。 2.6奶牛养殖环保技术差,废弃物处理能力低多数奶牛场对粪便等废弃物的处理只能采取燃烧的办法,对环境污染严重。 3、发展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推进榆中奶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成立奶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财政、科技、国土资源、畜牧、扶贫、税务等部门及银行在奶源基地建设方面的工作,协调解决全县奶牛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将发展奶牛产业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中,对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任务完成突出的部门和个人,政府给予奖励。奶牛产业办认真做好奶牛购入、企业发展、产品营销、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准确掌握奶牛产业发展进度、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等情况,同时加强乳品加工企业的联系和协调,研究发展奶牛产业的措施和政策,有效解决企业和养殖户、鲜奶收购加工和基地组织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奶源基地快速建成,促进全区奶产业健康发展。 3.2加大投入,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合作社)建设。 通过科技创新和推广奶牛饲养标准化技术,加快奶牛饲养技术和模式的改造,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奶牛养殖和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水平、技术水平、赢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保障乳品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加大扶持,奶牛福利等引导奶牛养殖场和养殖户联合建,大力发展独资、合资、股份制等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奶牛养殖小区或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3.3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产业化经营长效运作机制
。 充分发挥奶牛产业化经营各环节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利益联接机制,达到互相支持,协调配合,奶牛养殖小区和养殖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重点突出奶牛饲养管理标准和规程、牛群繁育技术标准和规程、奶牛场地消毒和防疫制度、设备设施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牛体及环境卫生岗位负责制等规章制度,提高奶牛整体品种质量,保证基地的正常饲养管理秩序,提升原料奶质量水平。鼓励依托龙头企业兴办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
,
引导奶业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3.4积极壮大龙头企业,适当提高鲜奶收购价格,保证奶农增收
。 上调鲜奶收购价格是提高养牛效益,稳定奶牛生产的重要措施。饲料的主体成分玉米每公斤从1.4元涨到2.04元,涨幅46%使养牛效益明显下降。居榆中现状看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提高鲜奶收购价格。要加强对奶业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避免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保护奶业生产经营者的利益,要通过规划和指导,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奶业良性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