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于羊体表的毛虱 ,属啮毛虱科( Trichodec tidae) ,主要有绵羊毛虱(D1ovis)和山羊毛虱(D1caprae) 。毛虱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宿主的直接接触感染 ,其次通过混用的公共用具和褥草而间接传播。毛虱啮食宿主的毛和皮屑引起瘙痒 ,造成羊群不安 ,影响采食和休息。宿主感染严重时皮肤内出现小结节 ,小瘀血点 ,甚至坏死灶 ,造成皮肤损伤 ,继发细菌感染或伤口蛆症 ,伴发化脓性皮炎 ,脱毛脱皮 ,患畜消瘦 ,幼畜发育不良 ,有的诱发食毛癖 ,在胃内沉积形成毛团 ,导至严重疾病 ,给养羊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防治该病以化学药物为主 ,不仅对动物有毒副作用 ,且造成环境污染。为寻求一种高效无毒的绿色杀虫剂 ,笔者设计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1 中草药苦参碱水剂 将市售中草药苦参根用常水浸泡1 h ,煮沸后慢火煎熬4~6 h ,注意不时补充水 ,以漫过药物为度 ,最后去渣过滤备用 ,长期存放需加防腐剂。 1. 2 试验动物 由天津市蓟县南石养羊场和养羊户提供的圈养绵羊和山羊群。 1. 3 试验方法 1. 3. 1 感染羊群的诊断及分组 静态观察羊群采食、休息状况 ,若有精神不振 ,瘙痒不安 ,脱毛脱皮 ,消瘦 ,发育不良的体症 ,皮肤发炎、损伤 ,病变部位发现虱和虱卵 ,即可确诊。 确诊为感染的羊只做好标记并编号。随机选取感染绵羊和山羊各 35 只,分为 4 组,第 1 组为药剂原液治疗组;第2组为药剂原液1∶ 500 倍稀释治疗组;第 3组为药剂原液1∶ 1 000倍稀释治疗组;第4组为对照组。 1. 3. 2 中草药苦参碱水剂的稀释和使用方法 将备用的中草药苦参碱水剂用常水分别做 1∶ 500 和 1∶ 1 000 倍稀释 ,然后用喷雾器按要求分别对试验各组进行喷淋渗透皮毛 ,7d 1次 ,同时对环境和地面进行喷洒。试验前检查记录羊体寄生虱数 ,试验后每天检查记录羊体寄生虱数 ,并求出平均数。同时观察记录食欲、精神、运动等行为状态 ,观察记录环境蚊蝇数量变化。 2 试验结果 2. 1 试验前、后对试验各组食欲、精神、运动等行为状态观察结果表明 ,所有参试羊均正常 ,其它各治疗试验组均出现好转 ,皮毛出现光泽 ,饮食欲增加 ,精神健康状况良好。 2. 2 试验各组经第 1 次喷淋后 ,6 d 内可杀灭大部分寄生虱 ,第 2 次喷淋后第 10 天检查结果 ,药剂原液和 1∶ 500 倍稀释治疗组可 100 %杀灭寄生虱 ,而 1∶ 1 000 倍稀释治疗组对山羊背虱杀灭率为 100 % ,腹虱杀灭率为 98 %;对绵羊背虱杀灭率为 98 % ,腹虱杀灭率为 96. 3 %(见表 1) 。 2. 3 喷药初期可全部驱逐蚊蝇 ,并有一定杀灭作用 ,12 h后基本失去效果。在每天早晚对环境进行喷洒和悬挂苦参药渣的区域也有很好的驱蚊蝇效果。 3 分析与结论 3. 1 苦参( Sophora f lavescens A i t) ,别名野槐、苦骨、地骨、山槐子等。为豆科槐属植物 ,落叶灌木 ,高约1~3 m ,生长于山坡、灌丛及河岸沙地。根部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别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为其主要成分。苦参根部入药 ,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痢疾、黄疸、皮肤瘙痒、疡等症;外用可治滴虫性阴道炎、外阴瘙痒等症;苦参浸膏能清热解毒、祛湿杀虫 ,可治疗热毒赤痢、温病、胸满、腹痛、口干、烦躁发狂、皮炎湿疹、瘙痒性皮肤病、心律不齐等症;苦参注射液可治疗湿疹、皮炎、急慢性肾炎等。而苦参制剂用于动物体表杀虫剂尚未见有报道。本课题组在筛选动物体表中草药杀虫剂过程中 ,将中草药苦参根用传统方法煎熬成汤剂 ,做不同稀释后对羊进行洗浴 ,发现杀虫效果十分显著 ,且没有毒副作用。为证实该药剂对羊体虱的杀虫效果 ,我们设计了该试验 ,结果表明 ,用传统方法煎熬的中草药苦参碱水剂按 1÷500倍稀释后 ,用喷雾器喷淋羊体表并浸透 皮毛 ,7d 1次 ,第10 天可100 %杀灭寄生虱 ,确属一种新型的高效无毒中草药杀虫剂。 3. 2 中草药苦参是一种纯天然的野生植物 ,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在试验过程中经对羊的食欲、精神、运动等观察 ,未发现苦参碱水剂对动物有任何毒副作用。 3. 3 中草药苦参碱水剂每天早晚对环境和地面进行喷洒和悬挂苦参药渣有很好的驱蚊蝇效果,并对蚊蝇有一定杀灭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