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ch_sy 于 2010-4-16 22:03 编辑
上周对犊牛饲养管理进行了讨论,大家的发言都非常踊跃,也十分积极。感谢大家对问题的关注,也感谢大家对奶牛养殖业的关注。
暑期将至,我想长城以南的地区最迟应该从5月初就应该开始准备奶牛防暑降温工作了,所以系列之二讨论一下抗热应激管理问题。希望能够在作此工作前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思路。后续议题
准备按奶牛的发育过程及生产过程先对管理方面进行讨论。还是老规矩,抛砖引玉!
热应激判断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温度达到31.7℃,即使空气非常干燥,奶牛也处于轻度热应激状态;而奶牛生活的环境湿度过高,即使温度在21℃,奶牛同样处于轻度热应激状态。热应激可直接影响奶牛的产量、牛奶质量、繁殖性能等多种生产指标。对此,规模化牛场应系统、全面的考虑抗热应激处理措施。
1. 用风扇+喷淋的模式对奶奶牛进行抗热应激处理。一般情况下,风扇开启4.5分钟+30分钟的淋浴,每次开启30分钟,这样的循环每天6-8次。
2. 遮阳防晒。通过遮阳网、牛棚建设、棚顶改造等多种途径防止奶牛生活环境温度过高。
3. 加强通风。通过对牛棚的设计、改造,加强牛棚通风效果,使潮湿、高温的空气容易排出舍外,利用自然通风降低环境温度。
4. 提供充足饮水。水是维持奶牛生命活动的最重要营养,清凉、干净的饮水可提供奶牛的采食量,降低牛体温度。
5. 其它。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管理,这里我不多说,让大家补充。一周后,议题结束时如果没人补充相关部分,我会继续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