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轻松由我 于 2010-4-6 13:43 编辑
(一)抗菌肽结构与抗性作用机理 α-螺旋型抗菌肽 研究表明,α-螺旋肽如昆虫cecropins,通过其两亲性α-螺旋上的正电荷与细菌细胞膜磷脂分子上的负电荷之间因静电吸引而结合在细胞膜上,再借助于其分子中N端和C端间连接结构的柔性,抗菌肽分子中的疏水端插入到细胞膜中,然后两亲性的α-螺旋也插入到细胞膜中,这样就破坏了脂质双层原来的有序结构。由于α-螺旋具有两亲性,所以抗菌肽分子通过膜内分子间的位移而相互聚集在一起,从而在膜上形成离子通道,使细菌因不能保持正常的渗透压而死亡。 β-折叠型抗菌肽
β-折叠肽如哺乳动物防御素,其杀菌机理类似于cecropins在膜上形成离子通道,即离子通道在抗菌活性中起着重要作用。亦有人提出假设,认为一些抗菌肽分子作用于细胞膜蛋白引起凝集、失活及离子通道的破坏,导致膜的通透性改变而使细菌死亡。另有人提出有些抗菌肽分子(如PR-39)通过影响细胞膜上的能量转运和代谢,从而损伤细胞呼吸链的功能而杀死细菌。抗菌肽还可以断裂癌细胞的核DNA,通过抑制DNA的合成而杀死癌细胞。总而言之,抗菌肽作用机理的关键在于通过物理方式和细胞膜发生作用,不同类别的抗菌肽其作用机理可能不同。
(二)抗茵肽作用机理的特点 (1)作用部位的有效性。传统抗生素是通过消除微生物生长或生存必需的功能,如阻挠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或者改变酶的活性来达到杀菌目的,而细菌通过改变一种基因就足以对付抗生素的这种进攻。抗菌肽则作用于细菌细胞膜,导致膜的通透性增大,以此穿透、杀灭细菌。细菌必须改变膜的结构,即改变相当部分的基因才能防御抗菌肽的进攻,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抗菌肽极大地减少了产生耐药性的可能。 (2)作用对象的选择性。抗菌肽只对原核生物细胞和真核生物病变细胞有抗菌作用,对正常的真核生物细胞不起作用口 。原因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膜结构不同,真核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而胆固醇的存在使膜结构趋于稳定。此外高等动物存在高度发达的细胞骨架系统,其存在也抵抗了抗菌肽的作用。癌细胞的细胞骨架系统与正常细胞相比不发达,这是抗菌肽对其产生抑制作用的原因之一。
由于我们这里是系列大讲堂栏目,所以不能把所有知识一次全部上传,欢迎大家来互相学习交流,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