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禽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新病不断出现、旧病不断发展的现象日益突出,给养殖业主和兽医工作者诊疗禽病带来了诸多困难,2010年禽病仍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免疫抑制性疾病仍为禽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免疫抑制性疾病仍将时有发生,除了它们本身死亡或使家禽生产性能降低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外,更重要的是间接损失,如导致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高或危害性加强。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鸡传染性贫血病、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鸡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鸡呼肠孤病、禽流感以及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与治疗方案大同小异,现仅以传染性法氏囊为例进行阐述。法氏囊是禽的体液免疫器官,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其它疫苗的免疫,15~25日龄是隐性传染法氏囊病的高发期。从生理上讲,28日龄的鸡,法氏囊大小应该与脾脏等同,如果30日龄的鸡法氏囊小于脾脏,说明此前已经发生过传染性法氏囊病(隐性发病),而新城疫的二次防疫就在这个时期,故常造成新城疫二免效果差或无效。传染性法氏囊发病越早,免疫抑制就越重,特别是21日龄前发病,会导致永久的免疫抑制,这就是30日龄左右易发生新城疫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疫抑制性疾病除了本身死亡或生长不良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外,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其它传染病的发生,如导致免疫失败或其它传染病的致病性增强,因此,控制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是减少或消灭其它疾病发生的首要措施。
二、病毒病仍将是禽病的主要威胁之一
禽病毒性疾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仍将是禽病的主要威胁之一,如果25~45日龄的肉鸡发病,绝大多数有病毒感染,并且是主要的根源性疾病,但往往表现为大肠杆菌病或慢性呼吸道病。诊断本阶段的鸡病一定要带着研究病毒病的思想,不要被表面的大肠杆菌或慢性呼吸道病所迷惑,并且防制该类型禽病,要遵循防制病毒性疾病为主,治疗大肠杆菌或支原体为辅的用药原则。因为病毒已经对机体造成了严重危害,使免疫力严重低下,病菌会趁机侵入,所以治疗时比较困难,如果把病毒性疾病彻底治愈,细菌性疾病治疗起来就会轻松的多。
三、禽病混感现象还将极其普遍
综观目前禽病,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出现,尤其以肉仔鸡表现突出,在未来,这种现象还将极其普遍。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切忌在剖检时看到典型的包心包肝就马上诊断为大肠杆菌病,而不再留心其他疾病,这样往往会造成误诊或漏诊。
由于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常和其它传染病并发和继发感染,如果分不清原发性疾病,就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例如肾传支、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在大肠杆菌发病前期都是支原体病先行,支原体使鸡体的上呼吸道黏膜被破坏,给继发大肠杆菌创造了条件,而肾传支的感染又造成了鸡体水泻,打乱了肠道酸碱度和菌群平衡,从而继发了大肠杆菌病,根据笔者的经验,一般都是在感染肾传支和支原体病4~5天时才造成大肠杆菌的继发,针对这个情况,防止继发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发生肾传支时,对大肠杆菌病进行预防性投药。
治疗混合感染疾病必须统筹考虑,细心分析判断是由哪些疾病引起的继发或并发感染,不可顾此失彼,用药时必须综合考虑,不仅要遵循中西结合的原则,必要时还要进行药敏试验,选择高度敏感的药物,并注意通肾护肾、保肝利胆,才能达到治愈目的。
四、禽病表现将日趋复杂
禽病的表现将日趋复杂,如新城疫的新基因Ⅶ型流行日趋广泛;超强型法氏囊、变异毒株法氏囊、隐性传染性法氏囊的出现,让传染性法氏囊病变得扑朔迷离。
譬如传染性法氏囊在临床上发病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最早可发生在3日龄的幼禽,最晚在300日龄的产蛋鸡群亦有发生,并且宿主群也在拓宽,除鸡外,鸭、鹅、鸽子均成为法氏囊病的自然宿主,而且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临床症状。
新城疫可以在免疫良好的鸡群发病,并迅速传播到全群,老基因型I型、VI型、VIII型仍然存在,新基因型流行日趋广泛,使防疫难度加大。致病力向两极分化,非典型新城疫和强毒型新城疫呈多发趋势,温和型禽流感仍将普遍存在,并和其它细菌性疾病同时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出现形形色色新的禽病,作为兽医工作者要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灵活分析,正确判断,综合考虑,这就要求兽医工作者,不要教条,要活学活用禽病理论,必须用新的眼光与思想去研究变化的禽病。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